▲ 安置点的午餐时间。
▲ 安置点里为孩子们开设的“希望家园”。 姚鹏/摄
□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 姚鹏
入梅以来,受连续强降雨影响,湖北省第一大湖洪湖水位激增,洪湖市螺山镇阳柴湖村遭遇严重汛情,村里的186名受灾及困难群众于12日被连夜转移到位于螺山镇小学的安置点。群众在安置点住得怎么样?吃得怎么样?7月16日,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来到这个安置点进行了走访。
在螺山镇小学,记者看到,一楼的教室被临时改为了寝室,每间寝室里放了十张折叠床,安置点专门配备了卫生室和淋浴房,有医务人员为转移来的群众测温和体检,还特地为孩子们辟出一间教室开设了活动场所“希望家园”,志愿者们会经常过来陪孩子们做游戏,帮孩子们补习功课。
洪湖市民政局副局长刘长云介绍,目前转移到安置点的群众都住在湖区,以前都是以捕鱼为生的渔民,洪湖退垸还湖后,渔民们逐渐上岸安置,目前安置了一部分,但还有一部分没有安置完,现在面临涨水,只能把他们先转移过来。
“我们对五类人优先转移,这五类人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老弱病残孕,房屋进水的,房屋可能要倒的。”刘长云表示,现在安置的186人中,妇女、儿童和老人占了一多半。
采访过程中,正好赶上安置点的午饭时间,记者特地走进螺山镇小学的食堂探访,看到工作人员已经把午饭准备好,装满菜肴的大碗摆满了食堂的取餐窗口,群众则在饭厅里六七人一桌分桌坐好,等着工作人员把菜端上桌。
记者仔细观察墙上的菜单,看到每天的正餐都是七菜一汤,菜品荤素搭配,隔天会有变化,菜式则充分体现了洪湖鱼米之乡的特色。7月16日当天的菜单包括红烧鸭子、蒸鱼、滑鱼、炒肉丝、莲蓬米、茭白、千张和凉菜,多半都是来自湖里的水产品。
刘长云介绍,安置点的一日三餐都是免费供应,为了保证群众在这里生活好,住得下来,螺山镇提供给转移群众的伙食标准每人每天不少于30元。而食堂的原材料则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直接负责采购。
据介绍,如果湖区水位继续上涨,湖区内所有居民将全部搬离,届时将会有更多的群众来到安置点,有关部门将继续做好安置工作,确保群众在这里住得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