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疆女声”邀请家庭教育专家加盟“北疆女声公开课·家庭教育小课堂”,图为录制现场。
□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 王永钦
“真没想到,中心的场地不算大,投入也有限,但你们的工作却做得这么有声有色,我也做融媒体,知道这里面你们是下了大力气的!”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内蒙古记者站站长乔辉,在参观了内蒙古妇联网络信息传播中心后感慨地说。
众所周知,内蒙古自治区位于祖国正北方,地域辽阔,人口2500余万,面积118.3万平方公里,是我国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很多牧区一平方公里平均人口都不到1个人。在这样的环境下做网络新媒体,和人口大省相比“先天不足”,点击量、播放次数就是一道坎儿。
这个成立仅两年多的网络信息传播中心,却成了内蒙古妇联一道能拿得出手的“硬菜”。
2016年2月29日,内蒙古妇联官方微信号“北疆女声”上线后,当年就基本保持在全国妇联系统微信排行榜和自治区政务微信排名前列。当年10月,清华大学清博大数据分析授予“北疆女声”全国最具影响力妇联系统新媒体奖”,新媒体一亮相就出手不凡。
2018年,为配合内蒙古妇联“布丝瑰行动”的开展,自治区妇联官方微信公众号“北疆女声”推出了“我和我的蒙古袍”线上变装游戏程序,通过上传照片,后台生成不同部落、不同风格的蒙古袍男、女装。程序一经推出,便在朋友圈爆红。只要把自己的头像上传,就能看到自己穿蒙古袍的靓照,看到的人都非常感兴趣,纷纷一试,瞬时成了最火的一款变装游戏。先后推出五期,活动受到区内外网友的广泛欢迎,参与人次累计2亿+。这个数字对于内蒙古来说,简直不可思议。
“我们新媒体建设不光是做好宣传和妇女思想引领工作,很重要的一点是网上妇联建设,提高线上服务引领能力,利用互联网,扩大妇联组织的覆盖面,与妇女交朋友,把妇联组织的职能搬到网上去。”中心主任高瑜说。“目前,几乎妇联的每个部室工作在我们新媒体平台都有落脚点,我们共同设计活动、推出内容、提供服务,基本实现了妇联业务网络宣传日常化。内蒙古东西部、城乡牧区间发展不平衡,我们‘北疆女声’就推出了蒙文版,针对不同妇女群体,根据分众化要求,内容、风格、特点各有千秋。和一些发达地区相比,尽管我们的投入有限,但逐渐做出了自己的特色。”她说。
中心聘请几位中央媒体驻区负责人为特邀评论员,建立了妇联工作智库团队。目前,自治区本级专家服务队伍有27人,全区妇女网络特邀评论员78人,网络宣传员3505人。几年来,中心获奖无数,成了内蒙古妇联对外宣传的一大亮点。
目前,内蒙古最大的女性网上社群叫“百纳七彩网圈”,打破层级式的传播方式,让妇女群众时刻感到妇联组织“在身边”,随时随地能找到“娘家”。
为什么叫“百纳”?高瑜解释说:“百纳,蒙古语意为在、有,同时寓意着海纳百川,充分体现群众性,意思为妇联组织联系广大妇女群众时,广大妇女在线;妇女群众需要妇联组织时,妇联组织在线。体现了妇联组织在妇女群众中实现一呼百应,妇联组织对妇女群众的呼声有求必应。”
目前,入驻基层女性微信群5416个,覆盖妇女群众76.6万人,其中基层妇女群众占90%以上。实现了妇女一机在手,动动指尖,就能轻松找到妇联组织、得到服务和帮助,打通了服务基层妇女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成为妇联工作的重要载体。
此外,中心对网上模糊认识进行引导,严谨稳妥地阐释重大问题、热点问题、敏感问题。如:反家庭暴力法实施后,关注内蒙古发出的首例家庭暴力人身安全保护令、全国首个离婚不离家家暴案、全程跟踪报道“内蒙古女记者红梅受家暴致死案”等;积极开展网络舆论斗争,对网络谣言进行澄清。
以“北疆女声”为网络工作品牌,内蒙古妇联现已入驻开通了微信、微博、今日头条、抖音等16个资讯类、音视频类新媒体平台,互促互补,互融互通,实现了同发声、共参与、齐亮剑,将中央和自治区的大政方针、惠民政策、利民措施,用读得进、喜欢看的语言编辑生产内容,增强思想政治引领的说服力,引导妇女做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时代女性。“北疆女声”百家号官方号阅读量达到1.17亿人次,获得“内蒙古最具影响力头条号矩阵奖”,“北疆女声”连续4年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十大最具影响力政务新媒体品牌,2019年“北疆女声”政务号被评为全区重大网络主题宣传突出贡献奖。“北疆女声”网络讲堂荣获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授予的“全区示范‘学习讲堂’”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