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市高新区的阳门里美食街上,因为是下午休息时间,摊点的客流还不多。
□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 刘旭
流动的地摊满足了市民多样化的需求,给地摊更多包容,就是给民生更多机会。江西的地摊经济如何影响人们的生活?地摊经济的发展对城市管理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近日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就相关问题进行了调查采访。
街巷里的小摊带来烟火味
一辆三轮车,一个用铁皮箍的烤炉。在江西南昌高新区的长胜村,专门做梅干菜扣肉饼的女摊主方枣香,靠这些简单的家当,已经沿街巷摆了9年的小摊。“前些年更好挣钱,现在做各种小吃的摊位太多了,生意不好做。”方枣香说。
长胜村虽然叫村,但作为城市的一角,这里聚居的人口众多。每天一到傍晚,长胜村附近的小街巷里就开始冒出各种各样的小吃摊,直到夜深。充满着烟火味的街巷给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
虽然生意难做,但对于像方枣香一样的流动商贩来说,他们仍迎来了一个大大的利好,那就是地摊经济已经引起重视。
摆地摊门槛低、投资少,由此而产生的地摊经济能够为百姓提供便利,增加城市亲和力,更重要的是能够有效激发市场经济活力,切实增加就业岗位。在努力克服疫情影响、快速恢复经济,保民生、保就业的大背景下,地摊经济有利于激发消费活力。
城管和商贩多了和谐的音符
以往提起地摊,人们的脑海中往往会泛起相对应的两个词,“城管”和“商贩”,有人甚至将二者比喻成“猫和老鼠”。事实上,关于地摊,向来都带着争议——管得太松,往往会带来道路拥堵、垃圾遍地等扰民问题;管得太严,又会影响很多从业者的生计。
如今随着地摊经济的放开,城管和商贩的关系也多了和谐的音符。同样是在江西,前不久,瑞昌市的不少小商贩就接到了当地城管队员主动打来的电话,动员他们到指定地点摆摊经营。不少摊主接到电话时,不免有些惊讶。据了解,为了释放地摊经济活力,让城市更有烟火气,瑞昌市城管部门在城区专门设置了多个流动摊贩临时摆放点,并提供更加灵活多样的便民服务。
而该省赣州市南康区近日也在辖区部分次干道、城市近郊、背街小巷设置了300多个便民摊点。当地城管部门表示,设立的初衷,同样是为了释放地摊经济活力,拉动相关就业。
方枣香所在的南昌市目前也已经制定了具体方案,指定符合条件的100个街区开放夜市一条街。除了饮食餐饮一条街之外,服装、工艺品集市等各具特色的夜市商业街也在有序开放之中。为支持地摊经济发展,帮助更多老百姓解决就业和生计问题,南昌城管部门前不久还召开了全市城管执法系统城市管理工作研讨会,会上达成的一致意见是,对流动摊贩、马路市场“应放尽放”“应划尽划”。而据了解,南昌市城管局在内部考核方面已经发生改变,“查处”“整治”等字眼悄然变为“引导”“规范”。
地摊经济考验城市精细化管理
城管部门助推地摊经济发展的各种举措,能带来的最直接变化就是小摊贩们不再需要“躲猫猫”。但好的举措也要基层城管队员能够给予准确解读和执行。6月5日晚9点多,记者在南昌市高新区万科四季花城小区外的马路边看见,城管队员正在要求几名小摊贩离开,称这里不能摆摊。一位路过的女性市民向城管队员表达了不解,问:“现在不是放开了摆摊吗?”其中一名城管队员的回答竟然是“没接到文件,你把文件拿来”。
一个地方能不能摆摊,都需要有依据,这个毋庸置疑。但城管队员这样草率的回答确实容易引发群众的不满情绪,更容易扼杀地摊经济的发展。
当然,真正释放地摊经济的活力,仅仅靠城管一家的努力肯定不够。对此有专家认为,发展地摊经济还需要下足“绣花功夫”,实现精细化管理,为居民夜间消费提供便利的同时,让地摊经济能够融入城市机体。如延长地铁、公交的夜间营运时间,让夜间消费群体有车可乘。在符合相关规定,不扰民、不影响交通等前提下,放宽对经营者夜间外摆经营的管制。在夜间临时取消道路隔离,允许路边免费临时停车等。尤其是借力新技术、运用大数据,探索对地摊的常态化监管,及时排除可能出现的风险隐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