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 周韵曦
6月7日,国新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发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徐麟介绍,发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是为了记录中国抗击疫情的艰辛历程,分享中国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的有效做法,介绍中国人民历经疫情磨难的感受和体会,传递团结合作、战胜疫情的信心和力量。
14亿中国人民是抗疫的伟大战士
中国抗疫斗争艰苦卓绝,值得永远铭记。白皮书指出,面对复杂形势和严峻挑战,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奋勇抗疫,付出巨大代价和牺牲,取得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决定性成果,取得疫情防控阻击战重大战略成果。中国抗疫的艰辛历程,是14亿中国人民刻骨铭心的共同记忆,中国人民将永远铭记这段历史。
中国抗疫斗争充分展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英明领导、科学决策。白皮书指出,疫情发生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高度重视、迅速应对。习近平总书记心系人民、统揽全局,在重大关头作出重大决策,领导中国人民开展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面对湖北省和武汉市疫情快速传播蔓延的严重威胁,习近平总书记审时度势,果断作出对湖北省和武汉市实行封闭管控的重大决断,以非常之举应对非常之事。习近平总书记全面加强对抗疫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多次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中央政治局会议等重要会议,赴北京、武汉等地考察调研,提出抗击疫情的重大方针、总体要求和防控救治的重大原则,因时因势作出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抓紧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等重大决策。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为中国人民抗击疫情坚定了信心、凝聚了力量、指明了方向。
白皮书指出,中国抗疫斗争充分体现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建立统一高效的指挥体系,防控和救治两个战场协同作战,采取一切措施,不计一切代价,全力救治患者、拯救生命。14亿中国人民坚韧奉献、团结协作,构筑起同心战“疫”的坚固防线,彰显了人民的伟大力量。截至2020年5月31日,中国境内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累计治愈率94.3%。中国抗疫斗争充分彰显了中国治理能力和综合国力。
白皮书指出,疫情发生后,全国上下紧急行动,全力支援湖北省和武汉市抗击疫情。军地共调集346支国家医疗队、4.26万名医务人员和960多名公共卫生人员驰援湖北。为加强医疗物资生产供应,医疗企业开足马力、扩大产能,其他行业企业迅速转产。全力加强湖北省、武汉市物资供应和保障,从关闭离汉离鄂通道到解除管控措施,全国向湖北地区运送防疫物资、生产物资、生活物资数百万吨。
白皮书指出,中国政府始终坚持依法、及时、公开、准确发布疫情信息。中国第一时间向世界卫生组织、有关国家和地区组织主动通报疫情信息,分享新冠病毒全基因组序列信息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引物探针序列信息,为全球抗疫提供了基础性支持。中国积极同国际社会开展合作交流,分享疫情信息和抗疫经验,力所能及提供人道主义援助,为全球抗疫贡献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白皮书强调,团结合作是国际社会战胜疫情最有力武器。各国应为人类发展计、为子孙后代谋,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齐心协力,守望相助,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人民的主体作用在抗击疫情中体现是非常充分的。”发布会上,徐麟分享了两位“90后”爱亲人、爱他人、为小家也为大家的小故事。
一位是武汉“90后”女青年,她一家三口不幸都患上了新冠肺炎,而且被送到不同的医院救治。在今年2月中旬,她的父亲医治无效逝去了,女孩忍着悲痛,一方面坚持自己治疗,一方面每天登录父亲的微信号,以父亲的口吻与母亲保持联系、鼓励母亲。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母女俩先后痊愈出院。在最艰难的时候,这个女孩靠着自己的坚强和智慧,给了母亲力量、信心和爱的呼唤。
另一个故事是湖南长沙一位“90后”的小伙子,看到武汉“封城”后需要出行的人们有诸多不便,就在自己的朋友圈里写下了“我不怕死,就怕今生有憾”。他辞别亲友,驾着“湘A”牌照的私家车来到武汉,几十天如一日,每天义务接送需要出行的医务人员上下班,也为那些需要帮助的武汉市民提供便利,被大家称为武汉街头最美“摆渡人”。
“这两个小故事的主人公都是‘90后’的年轻人,他们是14亿中国人民的缩影。国家有难,匹夫有责。这也是14亿中国人在抗疫中的真实写照,他们孝亲爱国、朴实善良、勤劳勇敢、宽厚包容,是抗疫的伟大战士。正是这些涓涓细流汇聚成战胜疫情的磅礴力量,这也是中华民族砥砺前行的力量源泉。”徐麟说。
中国疫苗如研制成功将作为公共产品向全球提供
“疫苗仍然是当前战胜新冠肺炎病毒的根本之策。”科学技术部部长王志刚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这样说道。他表示,各国都把研制疫苗摆在抗击新冠肺炎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但同时也要看到,疫苗研制是一个非常严谨、非常复杂的科学活动,难度非常大,周期也很长,同时也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和不确定性。所以“疫苗研制一定要把安全性、有效性以及可及性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疫苗研制在人类历史上发挥过重要作用,但有些疫苗的研制也走过一些弯路。”
王志刚指出,疫苗成功的标志,最重要的是坚持安全、有效和可及。从科学研究上讲,疫苗研制一般要经过病毒分离、实验室疫苗构建、细胞试验、动物试验、临床研究,然后才是规模化生产,最后要经药监部门注册批准才能上市应用。我国按照五条技术路线部署疫苗研发,包括灭活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重组蛋白疫苗、减毒流感病毒载体疫苗以及核酸疫苗。在疫苗研制过程中和今后的临床试验应用,这两方面都要加强国际合作。前期我国在整个疫苗研制过程中,开展了很多国际合作,中国的科学家和其他国家的科学家都希望在卫生健康方面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贡献。王志刚表示,中国疫苗如果完成了研制和临床试验,可以达到应用的时候,我国会认真落实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73届WHO大会上的承诺,把它作为公共产品向全球提供。
“经过这场疫情,中国同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关系非但没有受到消极影响,反而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改善,我们的朋友更‘铁’了,我们的朋友圈更大了,这是事实。”在介绍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受疫情影响而产生的变化时,外交部副部长马朝旭这样回答道。
白皮书中专门提到,在中国疫情防控形势最艰难的时候,全球170多个国家领导人,50多个国际和地区组织的负责人,以及300多个外国政党和政治组织,向中国领导人来函、致电、发表声明,以多种方式表示慰问和支持。有77个国家和12个国际组织为中国人民的抗疫斗争提供捐赠,各国人民都在以不同的形式为中国加油。
“所以,面对日益严峻的全球疫情形势,中国感同身受,投桃报李,尽己所能向各方提供我们的支持和帮助,毫无保留地分享中国经验和中国方案。”马朝旭说。
多举措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体系建设
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控制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中国是一次危机,更是对中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改革成果的一次检验。防疫斗争中的实践证明,我国的医疗卫生体系和公共卫生应急突发事件体系总体上是有效的,但在斗争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和短板。
对此,国家卫生健康委主任马晓伟表示,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将在五方面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体系建设:
一是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事业投入机制,改善疾病预防控制的基础条件,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公共卫生的服务项目。
二是完善功能定位。进一步加强国家、省、市、县四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对急性传染病的防控和应急处置的能力,明确国家CDC、省级CDC、市级CDC、县级CDC各自的功能定位。
三是要创新医防结合的机制。把我国疾病预防控制的体系和医疗救治的体系,在机制上打通,实现人员通、信息通、资源通。
四是优化监测体系,强化预警能力。“四早”的核心是早发现,对于重大传染病的控制早发现是关键,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网络疫情直报系统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行政报告。
五是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着重培养病原学检测、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疫情形势研判和分析等方面的专业人才的培养,使我国对重大传染病日常监测、应急预警、现场调查、形势研判以及流调过程效率和水平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