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20年5月28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美·小荷 遇见从前 竹筒饭 父子“挑山工” 跑过清晨 你蹲下的样子,真美 写“牌位”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竹筒饭

小竹屋里飘出的袅袅炊烟,芬芳扑鼻的竹筒饭,小镇里的流水鸣蝉——我在丽江古城,见证了人与自然的美好邂逅。

■ 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学

初一(4)班 胡子晴

微风吹过,耳边传来阵阵蝉鸣,眼前一盘竹筒饭,来上一口,嘴里立刻充满悠悠竹香……在云南丽江古城,我体验到了这种美食与自然的巧妙融合。

竹筒饭,将米配肉放入新鲜的粉竹或山竹锯成的竹筒中,加入适量的水,置于炭火上,烤到绿竹表层微焦即可。这米不是一般的米,而是一种特殊的旱稻名为“山兰稻”结出的“香米”。

我和爸爸妈妈在一家丽江古城的餐馆里品尝到了这道佳肴。说是餐馆,其实更像是在大自然里。小竹屋坐落在河岸边,外面搭着竹棚,非常凉爽,声声蝉鸣却没有夏天的焦躁,好像在欢迎远方的客人。小河贯穿整条街,河水里摇曳着柳条的倒影。

“饭好了!”一个干脆利落的声音响起,我立刻扭转身子,期待地望向厨房,穿围裙的阿姨端着一个白盘缓缓走出,盘里放着几个墨绿色的竹筒。阿姨手法娴熟地打开竹筒,米饭的颜色偏深,呈浅棕色,米里包裹着几块肉,我吃了一大口,米饭不算太软,很有嚼劲,与舌尖触碰,漫开丝丝咸香。细品之下,还挟着淡淡的竹香味。我很快嚼到一个硬硬的东西,咬开才发现是肉,与米饭里的味道有些许相似之处。

“竹筒饭是野炊时最适宜的食物,”阿姨介绍道,“云南的原始居民喜欢用这种独特的方式烹制米饭,竹子多,取材方便,还可以就地生火。”

饭吃完了,余香却久久弥漫在唇齿间。四周很安静,耳边传来流水声。我看向远处的群山,想象着古老的云南原住民坐在竹林里,架起柴火,将竹子像烤串一样放在篝火顶部的支架上,风阵阵,水潺潺,在缕缕炊烟中愉快交谈。

眼前充盈着绿色,我心中涌上一种奇异的感觉,林间生火、就地取材,依山而居、傍水而坐,不破坏,不打扰,取所需,不多求。这大概是人与自然最和谐的相处画面。

今天的云南仍然保留着原始风貌。泸沽湖有些水域的水可以直接喝,丽江古城也带着曾经的古朴印记。居民在小城中沿河建起餐馆招待一批批的游客,让更多的人在这样清幽的环境中品尝美味,放松身心,留下难忘而独特的记忆。

小竹屋里飘出的袅袅炊烟,那一盘芬芳扑鼻的竹筒饭,小镇里的流水鸣蝉——我在丽江古城,见证了人与自然的美好邂逅。 指导老师:洪晔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