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晚睡
梅是一位大学教师,她出生于普通的工人家庭,在父母的争吵和分分合合中成长。主要是妈妈扶养她和妹妹,梅初中毕业后,因为妹妹读书还要花钱,妈妈就没有让她去读高中。
刚毕业时做过各种工作,为了爱情去和在另一个城市打拼的他在一起。梅说:“无论我想不想,生命中该做的事都做了,我的心愿也都实现了。”她自考拿下本科文凭,又考了研究生,成为了一名大学教师。
但梅抑郁了,十几年间一直在挣扎。
和丈夫相识以来,也经常吵闹,直到去年丈夫开始家暴,身边的亲友都劝梅离婚。梅在听到丈夫说出离婚的那一刻,才知道自己不想和他分开。梅认为丈夫是病了才会家暴,这时不能离开他。梅说,他们现在就是凑合着过。曾经那么相爱的丈夫,对她却产生了深深的厌恶。许多次她想去自杀,只因想着儿子还小,不能没有妈妈。现在,她觉得很难坚持下去了。
“沙上建塔”的人生
也许我们会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一个自强不息的人却依旧无法真正幸福?
原生家庭是个“泥坑”,但梅分明已经跳出来了,靠着自己的努力过上了超越原生家庭的另外一种生活。她的讲述虽然没有一句埋怨,却弥漫着浓重的令人沮丧的受害者情绪——该做的我都做到了,为什么他们就是对我不好?她不仅没有过上和她的努力相匹配的生活,甚至并不比她母亲过得更快乐。挣扎若干年,试图走出原生家庭的泥坑,可兜来转去,似乎陷得更深了。
“沙上建塔”,是我对她整个人生的判断。基础不牢,却要在上面建一座雄伟的建筑,怎么可能办到呢?
梅很少讲她的原生家庭,更多地讲述她之后的成长、婚姻、遭遇……其实问题就埋在被她忽视的成长经历里。
努力换取的爱
父母关系不和,父亲长期缺席,梅是长女,会格外敏感。母亲抚养她们姐妹俩,整日为生活奔波,情感的交流被压缩到最小需要,母亲传递给梅的信息是你无足轻重,被看轻,被忽视。
作为姐姐,往往有一个共通的命运:很早就被当做是母亲的助手来训练,需要帮助母亲承担一部分生活的负担。很早她就不快乐了,不过她为自己能够帮助母亲做事而感到骄傲。但同时也希望得到母亲的赞赏与认同,以过早进入成年世界,以自己的懂事听话为代价,来换取爱。这爱,本来应该是无条件的,那些需要努力取悦父母,满足一定条件才能得到爱的孩子,始终会在心中有若有所失的感觉,哪怕他们已经有所成就。小时候得不到的东西,就会在未来的人生当中无休止地追寻下去。
最后母亲还是让梅失望了,到关键的取舍时,要求梅为妹妹做出牺牲。“我到头来依旧是那个不讨母亲喜欢的孩子”成了梅一生的魔咒。
美国心理学家麦克布莱德说:“如果女儿在早期的母女关系中得不到肯定,她会认为自己对这个世界并不重要。她费尽心力想要和母亲建立真诚的关系,却未能如愿,会认为没法取悦母亲,问题出在自己身上,这让女儿认为自己不值得被爱。这一早期习得的爱的方式,一方取悦另一方得不到回报,对女儿未来的恋爱关系具有深远的负面影响。”
无力感中证明自己
在情感自信和安全感的缺失中长大,却不知道这些感受从何而来,不得不学会用自己的方式获得这些东西。
梅选择的方式是成为一个“高成就者”,做优等生,积极上进,追求完美。所以这么多年,她努力用自己的行动来向母亲和世界证明自己的优秀。她把自己的价值和自尊建立在事业的成功之上,外表是强大的,内心却并不因为自己的成就而感到满意。为了满足生存的条件或别人的需要而努力成为一个别人希望她成为的人。
她无法给自己应得的肯定,却不断在无力感中挣扎,不断寻找更多证明自己的机会,而逐渐变得身心俱疲,情绪低落。这样的梅很容易择偶失败,因为人会被熟悉的事物所吸引。
在她和母亲的关系中,那些真正的问题从来没有得到解决,她找到了一个与她重新构建这种母女行为模式的人。对他就像对母亲一样,陪伴他,不顾一切跟他走,为他可以吃尽苦,唯一渴望的是得到他的赞美和肯定,一如在母亲那里没有得到的。
当她以自己的方式照顾对方时,会觉得自己在一个熟悉的、有安全感的环境中——一个依赖你的男人是不会离开你的,作为照顾他的回报,希望他能够反过来填补自己的情感空虚。最后的结果是,男人越来越苛求、依赖、不成熟,越会让梅联想到自己那个难以满足,总有太多“合理”要求的母亲。
回应自己的内心呼唤
心理治疗的关键要素就是共情,即“我懂你,我尊重你的感受,不会去强行改变和否认它。”而在生活中,很多人最难的就是共情。我们常常会用自己的标准来评判别人,“你这么有钱,怎么会不开心?” “老公对你够好了,你怎么还不幸福?”这种没有共情的回应,加剧了很多人的痛苦。
梅的抑郁,缺乏的也是共情。
她觉得自己有太多值得抑郁的理由,这是她的真实感受,但别人不这么看。她无法和别人诉说烦恼,没有人会理解。当然这和她总是努力给别人看到生活中成功的一面有关,梅制造了假象,然后又受害于假象。
所以要走出抑郁,首先得对自己共情,接纳自己真实情绪的存在,不要去否定它,哪怕这些东西看起来不好。
人要活出适度的自私,你不能给别人自己都没有的东西。只有充实并满足的人,才拥有溢出爱的能力。
在回应他人的呼唤前,需要先回应自己内心的呼唤。去探索自己为什么会不快乐,自己最介意的是什么,自己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不快乐的,沿着前面分析,开始深度探索自己,走进自己尘封已久的个人世界。
建议梅回去和母亲做几次详谈,解开过去的心结,理解母亲的处境。如果可以认识到母亲所无法给予的,不是她不愿,而是她不能,隐藏在内心深处的怨愤就会减少。
这是一个被原生家庭拖累,而选择了错误的方式去抗争,最终陷入谜团的故事。当我们不快乐,总是试着用外在的东西去填补内心的满足。关于自己内心的创伤,不愿触及,习惯绕着走。
我们不是将一切甩锅给原生家庭,而是要看清楚:原生家庭的一些问题没有得到合理解决,会带入到接下来的情感关系中。努力去做一个讨人喜欢的人,从别人身上弥补过去未曾在父母那里得到的肯定和价值感,会变得越来越不像自己。
(作者系情感咨询师,已出版《晚睡谈心》《帮你看清已婚男人》《你配得起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