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20年4月17星期五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要闻 要闻导读 “我们一定会将日子过得更好,让总书记放心” 教育部要求采取有效措施为民办幼儿园纾困解难 山东烟台实现妇女儿童发展数据精确预警 武汉汉正街复工率已近70% 巩固抗疫成果 共建健康湖北 完善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等关爱服务体系 小积分改变大习惯 “美”家园激发“勤”动力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3.0参与评分人数:2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习近平总书记“家访”一周年,重庆中益乡妇女院坝聊变化、话“感恩”

“我们一定会将日子过得更好,让总书记放心”

座谈会现场 马晓敏/摄

□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 许真学

4月15日,重庆市石柱县中益乡马培清家的院坝里,一场以“感恩奔跑”为主题的座谈会热闹展开,20余名中益乡妇女代表在妇联的组织下,在习近平总书记到过并进行座谈的院坝里话脱贫、讲党恩。

一年前的4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到重庆视察脱贫攻坚工作情况,了解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情况时,走进了石柱县中益乡贫困户家中问民声、察民情、摆政策、聊发展,勉励大家一起奋斗,努力向前奔跑。

一年后的今天,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中益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山更青了,水更绿了,路更好了,一座座新楼坐落山间,当地群众的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这次齐聚座谈会现场的妇女代表中,有总书记看望过的党员和贫困户,有村妇联主席和执委,也有回乡创业的年轻女性。大家一起重温总书记的嘱托,畅谈家乡一年来的变化和未来发展,姐妹们心情澎湃。

“总书记当时对我说要保持身体健康,保持心情舒畅,我按照总书记的叮嘱多锻炼、多活动,现在每天都喝一瓶奶,白天多走走,晚上睡得香,如今党的政策这么好,我要争取活到一百岁,多看看这个美好的世界。”老党员马培清说。

“总书记来后,全乡干部群众深受鼓舞,鼓足干劲向前奔跑,现在的中益,环境更好,道路更宽敞,群众生活更富足。”华溪村妇联主席谭启桂表示,我们一定要充分发挥村妇联组织的作用,团结引领妇女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助力。”

贫困户谭明兰说:“国家政策好,我们不愁吃不愁穿,妇联‘娘家人’还在我们家建了巾帼扶贫工坊,空闲时间能做点手工艺品增加收入,我们一定会将日子过得更好,让总书记放心。”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了解到,一年来,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推动将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全面落实在重庆大地上,助力贫困妇女在脱贫路上不掉队,重庆市妇联在石柱县中益乡建立了巾帼扶贫车间、巾帼扶贫家庭工坊、巾帼创业就业示范基地,开展手工编织技能培训,支持发展巾帼农家乐产业等,积极带动贫困妇女居家就业、脱贫增收。

在市妇联的协调支持下,兼职副主席、市手工编织协会会长綦涛在中益乡坪坝村建起了巾帼扶贫车间,并依托车间,在华溪村的马培清家中建立了巾帼扶贫家庭工坊,结合当地土家风俗文化元素,制订了培训计划和帮扶措施,按照参加培训计时工资每人每天50元的标准给予帮扶。自工坊建立以来,开展了布老虎、手提袋、餐垫绣边等手工产品技艺培训。目前,马培清一家掌握了手工产品制作的基本技术,收入万余元。“经过培训后的技术熟练工,工坊将把帮扶标准调整为计时收入每月1500元,销售提成收入每月最低1000元,每月人均收入可达2500~3000元。”綦涛说。目前,巾帼扶贫工坊还依托互联网,开展“手工编织巧手脱贫”网络培训和直播带货,帮助更多贫困妇女掌握手工技艺,销售手工产品,带动大家脱贫致富。

家乡的变化令妇女姐妹们自豪,脱贫攻坚战略的实施让她们享受到了国家对贫困地区的诸多政策支持。创办巾帼农家乐的刘承秀说,她由衷地感恩总书记对中益的关心,她决定今年不出门务工了,“现在家乡游客不断,我坚信在家也能干出一番事业。”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