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胜昔
一场疫情,催生了诸多的美食大厨,能工巧匠。我决定“自发豆芽”,女儿嘲讽我说:“妈妈你做蛋糕失败,浪费了面粉,别再霍败绿豆了,饶了它吧。”没想到,竟一试成功,并一发不可收拾,大约五六斤的绿豆相继蜕变为白白胖胖、脆生生的豆芽!于是,我家餐桌上时时会有涮豆芽、炒豆芽、凉拌豆芽、煮米线面条必配豆芽、尤其是临清什香凉面豆芽更是主要食材。女儿说,妈妈的面案不行,菜案还是可以的。
昨夜,按捺不住得意,在朋友圈炫耀,引来众多朋友围观赞赏,并相约疫情过后操办一次“豆芽宴”。
文人朋友建议给豆芽赋予一个高雅些的名字。百度曰:“豆芽,也称芽苗菜,又名巧芽、豆芽菜、如意菜等,是各种谷类、豆类、树类的种子培育出可以食用的“芽菜”,也称“活体蔬菜”。在15世纪的西方大航海时代,欧洲船员在远航时由于很久不能吃到蔬菜,没能及时补充维生素C,败血症成为西方船员的挥之不去的噩梦。而郑和等27000名海员七下西洋,却从未发生过因败血病而大量死人的事故。这是为什么?答案是豆芽!黄豆芽和绿豆芽是中国最早的无土栽培的物质,含有丰富的VC。郑和下西洋的船员,掌握了发豆芽的方法,远航前携带了大量易储存的豆类,在船上自发豆芽及时补充维生素。原来,是豆芽促成了郑和。
如此,我们便将“豆芽宴”易名为“如意宴”,寓共食者万事皆如意。
文人朋友许诺作《豆芽赋》以助兴,大作如下:庚子之春,新冠作乱。千村封路,万家闭门。货不畅其流,足禁出其户,巧妇难为无菜之炊。张氏胜昔,大国工匠也,擅烹小鲜。隔离日久,急中生智,以干豆浸水生发一物,名曰豆芽。其长寸许,色如白玉。或烹煮,或干炒,或凉拌,其味皆妙不可言,胜诸蔬百倍矣。家人餐餐食之,咸称善。五人诗社诸君艳羡不已,皆欲品之而后快。才子佳肴,相映生辉,诸君且品之。
这“如意宴”配上《豆芽赋》,或许多年之后也能成为美谈。
今晨,我又给豆芽冲水,随后盖上湿毛巾,并压上重物避免其疯长影响口感。女儿不解。我告诉她,不压重物的豆芽,会随性生长,又细而长,口感不好,而压了重物的豆芽,才会长得又粗又壮。也像人、也像我们今年的特殊经历,有了挫折和阻碍,才会更好地成长。女儿听了,若有所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