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冉学鸿
宋人赵师恕曾语人曰:某平生三愿,一愿识尽人间好人;二愿读尽世间好书;三愿看尽世间好山水。宁信赵是酒后狂言,这样的话,痴人呓语,倒也不失性情。偏偏《鹤林玉露》里对这段的记录也颇为含糊,只提及赵尊崇朱熹,言朱文公每经行处,闻有佳山水,虽迂途数十里,必往游焉。史评赵师恕素不得志,今不合而志于古,可见山水之欢喜背后仍是不甘与落寞。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论语比德于山水之美,在字面上对后世失意文士的隐遁多少给了几分薄面。寄情山水与躬耕田园一时成为精神自足的高地。譬如当陶潜笔下桃花源一出,不少人便醉称此为仙家之乐。不过对此非议的也有,如韩愈就用一句“神仙有无何渺茫,桃源之说诚荒唐”给泼了冷水。其实关于论语这两句,朱熹就解读得蛮好,大意即智者达于事理而周流无滞,有似于水,故乐水;仁者安于义理而厚重不迁,有似于山,故乐山。言语中透出理学家浓浓的入世倔强。
庚子有疫,宅春抚书,读罗大经述山静日长之趣,言及东坡诗句:无事此静坐,一日似两日。若活七十年,便是百四十。不由哂然,目览诸多前贤,能真正跳出一己荣辱忧患,乐天旷达,还是这位东坡先生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