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20年3月8星期日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巾帼本色 巾帼本色

标题导航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巾帼本色

 

 

蔡志芳:传递温暖,

患者心中“主心骨”

蔡志芳,武汉市汉口医院呼吸内科主任

从医30余年,危急时刻冲在最前线。战“疫”时刻,她是医院上一线最早、坚持时间最长、年纪最大的病区主任。连续奋战近两个月,每天面对百余名确诊患者,患者心中的好医生,她当之无愧。

“有她在,我们放心。”

在武汉市汉口医院,隔着厚厚的防护服,病床上的患者、忙碌的同事们看不清蔡志芳的脸,但什么都无法阻挡亲切、温暖和信任、信心。

作为汉口医院呼吸内科主任,53岁的蔡志芳从年初至今,已经在抗疫一线连续奋战了一个多月。最多的时候,每天要面对近百名确诊患者。

汉口医院是武汉市最先接收新冠肺炎感染者的3家定点医院之一。

1月2日,汉口医院开始成立隔离病区,原本在呼吸内科病区工作的蔡志芳接到紧急通知:她被派到隔离病区,专门收治“不明原因肺炎”病人。

对疫情认知程度逐渐加深的同时,汉口医院收治的病人也越来越多。蔡志芳每天工作都在10小时以上,有时为了抢治重症患者,到凌晨两三点钟才能结束工作。一天时间里,唯一只有中午能抽空休息半小时左右。

面对这么多肺炎病人,更重要的是如何保护好自己、克服恐惧心理。“我还真不怎么害怕,做了这么多年呼吸科医生,知道怎么做好防护。”蔡志芳不仅鼓励身边的同事,也积极鼓励病床上的患者。

每天8点不到,蔡志芳就穿着防护服到自己负责的病区,为患者测量体温、测血氧饱和度,查看、问询症状。再根据查房情况,制定用药、救治方案。一些危重病人,还需特别观察。

“配合治疗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提高自身的抵抗力。”蔡志芳说,一些患者生病没有胃口,医院会给他们送饭,送酸奶、牛奶,让他们多喝点鸡汤、肉汤,强迫多吃点东西。

有同事拍下了蔡志芳在抗疫一线奋战22天后的照片,与22天前的照片拼接在一起,产生强烈对比。最近的照片上,她戴着口罩和防护帽,面容憔悴,散在帽檐的头发还来不及整理,黑眼圈、眼袋非常明显,皱纹与以前相比也多了。然而,从仅露在外面的眉眼间,仍可清晰辨别出她乐观的笑颜。

有着30余年丰富临床经验的蔡志芳,除了负责一个隔离病区的查房工作,还要为全院职工“看诊”。

疫情发生以来,许多投入一线的医务工作者都或因疲劳产生了身体上的不适,出现咳嗽甚至发烧等症状,他们有的做完肺部CT检测、拍了片子后,都会请蔡志芳看一眼,她看完后会指导同事如何对症治疗。对于一些有低烧情况的医务人员,她会建议他们先调整、休息一两天,严重的就要住院。

“我相信大家齐心协力,胜利的曙光很快就会到来。”她不停鼓励着身边的同事,也鼓励着自己。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 韩亚聪)

毛永辉:主动请缨,

“慢大夫”变身“拼命三郎”

毛永辉,国家支援湖北医疗队北京医院肾内科主任

无论是抗震救灾,还是赴鄂战“疫”,作为危重症抢救团的成员,她总是主动请缨、身先士卒。与时间赛跑,同病魔较量,她是全国三八红旗手,是危重病房里医术精湛的“拼命三郎”。

在北京医院门诊六层,等待的患者聊天中会告诉初来的患者:别着急,毛主任是有名的“慢大夫”,慢是慢,可是认真得很!

肾内科主任医师毛永辉每次出诊都会和患者聊症状,聊家族史,聊生活习惯,尽可能地了解患者更多信息。在她看来,老年人往往不单患一种病,需要更多的耐心。

针对此次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中老年患者危重症比例较多的特点,医院选派了多个学科的专家。毛永辉主任,作为北京医院第二批国家医疗队队员奔赴武汉。

其实早在1月20日,毛永辉主任就已开始制定血液净化中心患者及医护防护流程,加强体温监测管控工作。疫情暴发后,这里的患者由于基础疾病而成为新冠肺炎的高危人群,防疫工作是重中之重。

2月4日,毛永辉主任带领赵班医生、孙慧娟护士长等连夜加班细化梳理疫情期间各项工作流程,分别向院办公室、医务处、护理部、医院感染管理处等多个部门提交了《北京医院血液净化中心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关键质控环节新增修订版》,《血液净化中心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期间床旁血液净化治疗防护要求第四版》,并组织肾内科医护人员学习,强调落实的重要性。

2020年的春节,面对肆虐的疫情,北京医院肾内科全体医护人员积极响应医院号召,纷纷请缨加入北京医院国家医疗队支援武汉,共渡难关。

2月7日,北京医院第二批国家医疗队集结完毕,毛永辉主任带领刘昕医生、血液净化中心田震强护士,代表肾内科出征,赴鄂支援。

其实组队之初,科室同仁都不希望毛永辉主任前往武汉,毕竟对于肾内科来说,毛主任在,主心骨就在。

“武汉疫情严峻,患者病情危重,作为科室主任应该第一个出现在前方战场”,毛永辉对大家说,“况且我孩子不需要照顾,我先生是医生,各方面条件都适合,我先去看看情况给大家打好基础。”这番话体现了科室领头人的勇敢与担当,让每一个肾内科人备受鼓舞,信心大增。

如今,在武汉同济中法院区危重病房里,既是专家组成员,又是医疗组组长的她,每天身先士卒,工作在一线病房里,建流程、整规范、查房抢救,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等等,发挥肾内科团队优势,开展CRRT治疗,采用CRRT与ECMO和呼吸机的强强联合,不遗余力地抢救每一位患者。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 耿兴敏)

夏莹:曾战“非典”,“大管家”今抗“新冠”

夏莹,国家支援湖北医疗队北京协和医院内科ICU护士长

从事重症护理30年,她是ICU里永不知疲倦的“大管家”。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她在完全陌生的环境中,和同事彻夜不眠不休,创造了48小时新建重症病房的奇迹。

夏莹是北京协和医院第一批国家支援湖北抗疫医疗队的成员,刚刚结束过年值班的她,便马不停蹄地逆行至武汉,投入更加紧张的工作中。

“她能连熬24小时不合眼,我们心疼地劝她休息,可她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在工作。”夏莹以低调务实、忘我工作的状态,赢得了医疗队队员们的交口称赞。

近日,由于在防控一线表现突出,夏莹获得“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2003年,她就曾参加过抗击非典一线的临床救治工作。新冠肺炎来袭后,她又是第一时间报了名。1月26日,夏莹作为北京协和医院首批国家支援湖北抗疫医疗队队员,抵达武汉。

从来到武汉开始,她就没有停歇。从梳理流程、整理物资、临床护理、防护培训与督导等着手,小到给患者拍背、吸痰和换床单,以及帮队员们逐个穿脱、检查防护服……她都事无巨细、亲力亲为。

为保障团队迅速投入一线救治工作,夏莹和同事们在到达武汉后,仅用了两天,就迅速带领护士们完成了一系列病区环境、物资管理和人员培训的标准化管理工作。

为了打造更加规范、安全的病区环境,夏莹带领大家绘制了病区环境示意图,便于队员们熟悉工作场地;与当地医院护理管理人员对接,一起讨论梳理流程,对新病区的护士站、物资库、更衣室、病房、清洁消毒区、污染通道以及消防通道等的各类标记、标识进行优化。

新病房的护理工作由6家医院的护理团队共同轮班完成。夏莹和同事们带头,为各家医院明确了各自的专属物品柜,并列出了工作人员的防护用物清单。此外,还制定了每班物资交接单、每日物资清点单,以便于大家高效、规范地完成工作。

当病房的运转逐步走向正轨,她成了大家心中当之无愧的病房“大管家”。

随着病患病情复杂度的提升,协和团队的治疗方案也随之升级。夏莹用专业、全面的护理技术,协助医生在病区完成了首例持续肾脏替代治疗,并为其他护理人员提供了技术指导及培训,提升了重症病区的整体护理质量。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 富东燕)

赵培玉:初心不改,再披“战袍”战疫魔

赵培玉,国家支援湖北医疗队中日友好医院大外科科护士长、重症护理队队长

“将亲人交给我们,请放心!”这是一句承诺,更是一个行动宣言。她将每个患者视作亲人,用无微不至的护理和关爱,给患者送达温暖,传递信心与希望。

“不可能不想家……只想告诉家里:我在武汉很好!”

2月23日下午,作为援汉医护人员代表,在国新办于武汉举行的记者见面会上,面对镜头,中日友好医院支援湖北重症护理队队长赵培玉这样说道。

此时,远在千里之外的北京,上初三的儿子将要中考,年迈的母亲需要照料,朝夕相处的战友等待着她的归期。

17年前,年轻的赵培玉勇敢冲上迎战SARS的最前线,2020新冠大敌当前,人到中年的她再披战袍,逆行武汉。

在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20多天的时间里,赵培玉和战友收治的危重症患者累计达到60余人次,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迄今已有20位患者顺利康复出院。

作为重症护理队队长,赵培玉也是护士们的“大姐姐”。她的团队,队员们来自多个科室,三分之一是“90后”,对于如何做好防护很多人经验不足。为此她设立了严格的“三道岗”把关:进入隔离区前,相互之间进行检查监督,保证同伴的安全措施到位;设立一个监督员,在护士们穿脱防护服的时候,全程监督;最后还有一个感染把关人:在护士们进入隔离病房前,进行最后的检查和把关。

赵培玉:常常对患者家属说:“您把家人托付给我,我一定要让您放心。”

面对患有阿尔茨海默病又在夜里睡不着的老人她整夜陪护;面对88岁高龄却又同时患上新冠肺炎被分开治疗的夫妻,她又变为“传话筒”;对于因患病而陷入焦虑的安保人员,她给予耐心开导……

赵培玉说:“看到患者们的种种状态,我深深感受到,他们对生命的强烈渴望,同时也是对医务人员的无限信任。”

在危重症病房的一位女患者,做了支气管切开,使用了呼吸机,插管之后,她无法说话。一次赵培玉巡视病房时,她就用手在被子上写字,走近一看,她写的是“水”。赵培玉问:“阿姨,您是口渴吗?”这位患者冲赵培玉眨眨眼睛。赵培玉心里很难受,对她说:“阿姨,您现在不能喝水,再坚持一下,好吗?”患者又眨眨眼睛,对赵培玉竖起了大拇指。经过精心治疗,这位阿姨最终脱离了危险,目前已处于康复中。

“感谢你们冒着危险、远离亲人,来到武汉疫区一线救助我们。”

“我孩子不在身边,你们就像女儿一样照顾我。”

患者们的一封封感谢信,让赵培玉双目湿润,也让她下定决心:你们的信任就是我的责任。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 彭芸)

郭敬:负重前行,只愿岁月静亦好

郭敬,国家中医医疗队队员、广安门医院护理部副主任

大年初一应声出征,进入阵地便忘我工作。作为国家中医医疗队首批援鄂队员,她迎难而上、倾力付出,使中医传统医术在战“疫”中熠熠生辉。

3月6日下午1点,国家支援湖北第一批中医医疗队队员、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护理部副主任郭敬进入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南一病房的半污染区,当天的任务是整理医疗数据,以便使中医药更好地应用于新冠肺炎临床治疗。

从医院开始筹划组建医疗队准备支援武汉时,郭敬就决心要去武汉一线。她向单位表态:我申请带领第一批护理人员到前线去。

大年初一,留学放假回京的儿子对着妈妈出征的背影大喊:“老妈,你一定要平安回来,你答应带我去吃最好吃的烤鸭!”不敢回头,带着亲人的嘱托和鼓励,郭敬和同事们奔赴一线。

医疗队抵达武汉当晚,国家中医医疗队领队、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黄璐琦院士立即带领医疗队领导小组成员与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领导进行了沟通协调,以便尽快推动中医药在新冠肺炎治疗中的应用,发挥中医药的特色优势。

作为医疗队护理工作负责人,郭敬跟随医疗队领导小组成员,率先来到金银潭医院的隔离病区“踩点”,并与两位院感老师深入病房半污染区,充分了解病房环境布局,以及医务人员防护情况,因地制宜制定医疗队的防护工作方案。

郭敬和护士姐妹们并肩战斗在金银潭医院的隔离病房,一方面继续规范隔离病房的护理工作流程和岗位职责;另一方面积极与医生沟通,详细了解每位患者的中医药治疗方案,做到心中有数。

在医疗队专家的指导下,郭敬带领护士们建立了每位患者的中药颗粒剂给药执行记录,坚决做到服药到口同步记录。并要求护士严格控制中药注射剂静脉给药滴速;请广安门医院护理部协助拍摄中药颗粒剂给药、中药注射剂安全应用视频,并将视频及时推送给疫区一线护士学习,保障中医护理操作规范执行。

戴眼镜的郭敬每次穿上防护服,戴上护目镜,里面的汗水、湿气就会弄得眼角难受,但都不能用手去擦,她来回穿梭于病房或方舱内,一直要忍好几个小时。郭敬笑言:“对我而言,这个太让人感受深刻了!”

在武汉前线转眼一个多月,郭敬说,自己心中始终记着一句话:有人负重前行,有人才能岁月静好。扛起这万家灯火,是我作为医务人员义不容辞的职责!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 耿兴敏)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