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
评论员 佟吉清
大地回春,农事渐起。在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梓门桥镇合心村,村民驾驶农机在田间劳作;在青岛胶州铺集镇繁华农场,工人们戴着口罩播种土豆;在宁夏银川市贺兰县新平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蔬菜育苗大棚,农户为黄瓜幼苗喷水;在新疆博湖县本布图镇再格森诺尔村,农民忙着搬运菜苗……随着气温逐渐回升,由南而北陆续春耕备耕,田间地头呈现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
时节不等人,春日胜黄金。抓好春季农业生产,直接关系夏粮收成和各类农产品充足供应,甚至关系到全年粮食丰收。春播粮食面积占全年一半以上,夏粮产量超过全年1/5。春季田管和备耕是夺取农业丰收的保障,是农民持续增收的基础,春天的辛勤耕作,种下的是金秋收获的希望。
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确保粮食安全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2019年,我国粮食产量创下历史新高,连续5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做好“三农”工作意义非凡。为此,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粮食生产要稳字当头,稳政策、稳面积、稳产量,深刻阐述了增强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重要意义。
和往年红红火火“闹春耕”的气氛不同,今年的春耕关键时刻,也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眼下,广大农村坚持防疫春耕“两手抓、两手硬”,一方面抢农时、抓进度,一方面严格做到不聚集、少接触,如何因地制宜、因时施策,考验着各地各部门的实战应对能力。农业农村部发布《给广大农民朋友的一封信》称,田该管了,肥该施了,药该打了,种该备了,秧该育了,农机该修了,同时提醒农民朋友们做好个人防护,“出门戴口罩,回家勤洗手。下地别扎堆,尽量少唠嗑”。很多地区的村民下田都戴着口罩,拉开了距离耕地劳作。有的村庄还张贴着春耕备耕计划“安排表”:几月几日几点,谁家去哪个地块干活,几点回家,一目了然,做到防疫不忘生产,构成一幅特殊时节的春耕图。
人勤春来早,战“疫”不误农。为了向农民提供“不见面”的技术和管理指导,农业农村部在中国农业机械化信息网开通了“春耕农机线上服务站”。山东省提出利用网上渠道推送春季生产农机化技术规范、技术要点、机具操作规程、新型农机具作业视频、专家培训课程、农资供应信息、机具保养维修知识等。在黑龙江省北部的孙吴县,农技推广中心高级农技师李霞开通直播间给农户,讲解内容包括如何结合国家政策科学备春耕、因地制宜选择良种、科学合理配方施肥及病虫草害防治等内容,成了当地“网红”。2月初以来有近万人次观看直播、答疑解惑4200余次、高峰时有1400多人关注,及时满足了农民所需。
防疫容不得松懈,春耕备耕也不能耽搁。避免人员聚集,手机成了“新农具”,微信成了“新要素”,视频成了“新时尚”。一个叫“神农棚博士”的温控设备APP,让山东栖霞市果农拿着手机就能监控大棚室温高低,进行升降温操作。在曲阜市姚村镇姚西村的马铃薯种植基地,合作社负责人通过视频对话,与种植户进行“视频验收”。四川泸州太伏镇利用“当家人”微信群平台,为备耕农民提供代买代购农用物资、提供农机维修等服务。河南滑县率先推出了“滑县农管家”现代农业信息服务平台,打开“小麦服务”页面,有播种、浇水、打药等服务项目,点击购买其中的项目后,平台就会马上通知附近的农管家服务点负责人进行服务,农民足不出户就实现了农事管理,处处透着“科技范”。
不负农时,不负春。尽管疫情还没有结束,但在广袤的田野间,冬小麦陆续返青,油菜开始抽薹,勃勃生机已经萌发,大地依然春暖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