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切回复正常,日子再度五光十色,我希望自己依然能够对那些在非常时刻闪出小星光的普普通通的人,投以尊崇的目光。他们,其实也是我们,每一个平凡者,皆是为生活涂抹底色的人。
■ 简云
“早上可以听见鸟叫了。”周末起床,习惯性地拿起手机看微信,小区业主群的众生喧哗中,有人来了这么一句,像是在提示春天,又像是在报告一片静谧中的新发现。
总是晚睡晚起的我,自然不会听见清晨的鸟叫,开窗之后听见的是对面小区传来的小喇叭声:“出门戴口罩,外出少聚集,回家先洗手,开窗多通风……”这日日循环播放的防疫提示,虽然听得耳朵起茧,却也给我洗了脑,从前根本不在意的社区组织,关键时刻竟有一呼百应的号召力和迅捷的行动力。
最初看见的是门上的一纸通告,社区联系电话和发热定点医院一目了然,之后接到社区工作人员来电,询问家中是否有湖北来人,再之后是社区联手物业封闭小区,摆摊办理出入证,顺带让我们扫个二维码,加入业主微信群。
从前拖拖拉拉建不起来的微信群,如今即刻开张。几百人的群里,各种信息五花八门,群主一会儿喊话,让志愿者报名,去小区门口帮忙,一会儿呼吁遛狗的自觉带上“铲屎官”。业主们也是热情高涨,有人提供买口罩、消毒液的信息,有人表示家中有多余的酒精可以分送,有人组织打扫楼前卫生,弥补小区清洁工的不足……
看着热热闹闹的微信群,一向不太关注社区的我,心里似乎有了种找到“组织”的踏实感。
这个冬天北京的雪格外多,2月中旬那一场下得更是酣畅,雪后“全副武装”出门去超市,只见满地积雪与水坑,物业和戴着红袖章的社区工作人员已上阵清理,一位曾给我家修过水管的物业修理工也在其中。记得当初他上门时态度有些冲,印象不太好,如今看他戴着口罩奋力扫雪的样子,竟觉得他有些帅帅的。
小区门口人声嘈杂,物业的女经理在不停地喊话,提醒进入小区的人出示入门证,声音已经嘶哑。之前看见微信群里有人说,物业经理累倒了,本以为她已回家歇息,没想到还在坚持,于是对她微笑,真诚地说了声“辛苦了”。
女经理的身后,是顺丰快递的露天收发点,临时撑起一个防雨棚,快递小哥守着一堆大大小小的纸箱,忙着为人打包,手冻得通红。这样的冰天雪地中,以前他们还能在进楼时得到片刻的温暖,如今小区封闭,只能从早到晚站在寒风里,也不知他们如何洗手,怎样吃饭,这样的困守,只有期待春天来解。
小区附近的超市在地下,通风不太好,平常下午少人,如今收银台却排起长队。业主群里有不少人认为最好不去这家超市,以防人群聚集风险。其实,和最多只待半小时的顾客相比,超市工作人员的风险更大。忙于挑选食材、巴不得速速离开的我,不会记住这些口罩掩盖之下的面孔,但感动却铭刻于心:如果没有他们,宅家的日子何以为继?
买完东西回家,守门的大爷拿着测温计让我露出手腕测温,然后查看入门证。自疫情开始,这位大爷就成了小区的专职守门人,小区晚上10点关门,大爷就睡在狭小的门卫间。有天临时上了个夜班,回到小区已凌晨1点,不得不狂喊开门,大爷披着衣服走来,依然口罩覆面,手持测温计,一丝不苟履行检查程序,还不忘叮嘱:“非常时期,别那么晚回家了。”
岁月静好的日子,社区和物业工作人员、快递员、超市员工、守门大爷,还有我的邻居们,几乎不会在我关注的视线里,当一场危机到来,生活褪去五颜六色的光晕,回到最简单、纯真的状态,这些曾经被我忽略、视而不见的普通人,却仿佛有星光加持,在我眼前blingbling闪光了。这不是错觉,是纯粹之下,终于看清生活的本真。
不仅是他们,站在窗口看风景的时候,我甚至开始怀念小区的拾荒者。因为小区尚未实施垃圾分类,拾荒者事实上充当了“垃圾分类员”,但自从小区封闭,拾荒者无法进入,而大多数人宅家的生活,又让垃圾成倍增加,垃圾桶几个小时就会堆成小山,清运工只能将所有垃圾悉数倒入车中,那些纸盒、矿泉水瓶之类的可回收物也尽数埋没。
疫情终会过去,当一切回复正常,日子再度五光十色,我希望自己依然能够对那些在非常时刻闪出小星光的普普通通的人,投以尊崇的目光。
他们,其实也是我们,每一个平凡者,皆是为生活涂抹底色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