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20年2月3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家·婚恋 大疫之下,让我们做彼此的“容器”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疫之下,让我们做彼此的“容器”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场战役不会结束。眼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牵动人心,各类关于疫情的信息铺天盖地。面对疫情,在强调身体防护的同时,心理防护同样重要。危机事件中,拥有良好的亲密关系,对在高度焦虑和恐惧中的人们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这个特殊时期,希望通过此话题陪伴大家更好地察觉内心,处理情绪,增加更多向上的力量!

在面临突然的危机之时,我们才终于有了一个机会看清,关系中彼此缺失什么,需要什么,而在生死的宏大命题之下,我们也终将意识到——

哪怕是争吵,都是出于爱

■ 大将军郭

疫情是危机事件,也是一种“心理应激”事件。疫情像个钩子,它能钩出关系里潜藏的爱,也能钩出关系中埋伏已久的问题。

你们家是哪种呢?关系更好了还是更差了?

疫情钩出关系里潜藏的爱

春节前问大家什么时候放假。有朋友留言说“到家一星期”,我打趣回复“不要在家待太久了,替你父母想想”。这条回复,获得了最多的点赞。看来大家都体验过。

匆匆七天假,前三天跟父母相看两不厌,双方都保持体面,扮成形象大使,但接下来的几天就进入了冲突期,父母嫌你懒,你嫌父母唠叨。

我有个朋友每次从老家回北京都觉得如释重负,他说七天假期应该是有科学依据的,不能再多了,再跟父母待下去,怕是真要断绝关系了。

虽然夸张了一点,却也道出了很多人的现状:我们跟最亲近的人的关系,往往是用距离之美来维系的,贴得太近,就密不透风,甚至令人窒息。

但偏偏在2020年的开端,不但是家国梦要经受考验,儿女情也接到了新的挑战:假期延长,不方便外出,你跟父母、爱人能和谐相处多久?

我随机采访了几个身边的朋友,发现大家的情况走向两个极端。

一种是疫情之下,跟父母、爱人相处的时间更多,彼此的了解和信任也变多,感情更好了;另一种是因为对待疫情的态度不同,频繁吵架,关系好像变差了。还有两例体现得更明显,有人因为经历疫情,跟前任复合,有人因为疫情终于想通,决定离婚。

疫情下,关系中的真实得到展露

无论更好,还是更差,其实都是在“变好”,甚至吵架和争执都是一种“变好”的可能性。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关系的变化,正是源于我们和父母、爱人的沟通变多了,对彼此的了解也更多了。

朋友前几天因为父母不戴口罩特别生气,她说“我爸妈怎么这样?”

我们对父母不了解,才会想不到他们“是这样的”,我们跟父母鲜有深度沟通,所以才不知道有分歧时如何达成一致。

同样,父母也不了解我们,但至少通过这次疫情,他们对年轻人的焦虑和压力,对年轻人的主见和进步,又多了一点体会。了解和体会的积累,总有一天会从量变到质变,转变成理解和接纳。

我问朋友,以前你们家过年会吵架吗?她说不会,都忙着串亲戚拜年,跟父母交流的机会不多。

没错,忙碌热闹的春节掩盖了太多关系中的真实,而疫情下的春节,关系中的真实得到了更多展露的机会。

虽然真实并不总是美好,真实里也有分歧、矛盾和伤害,但真实的力量在于它能让感情产生链接,而不是停留在表面的肤浅。

朋友觉得自己可悲,父母原来这么不相信自己。我却认为,这个“感觉”来得很及时。至少可以沿着这种感觉的脉络去反思:是不是平时给父母的关心太少?沟通不够?所以父母才不相信我们,总觉得我们是长不大的孩子。

疫情来得突然,父母对我们的不信任却并不是突如其来。在面临突然的危机之时,我们才终于有了一个机会看清,关系中彼此缺失什么,需要什么,而在生死的宏大命题之下,我们也终将意识到,哪怕是争吵,都是出于爱。。

能包容,脆弱的关系更牢固

争执和吵架的本质不是力量的对抗,至少在这次事件下,吵架是因为双方都暴露了自己的脆弱,且都想让彼此变得更强大,才有了分歧。

疫情面前,无论是父母还是我们,可能都会有不同以往的焦虑表现。这个时候,让我们做彼此的“容器”,能包裹住多少脆弱,就能提供多少安全感空间。

吵架是想要更多“爱”,而不是想争对错

我们往往误以为吵架是为了有高下和对错之分,但那是发生在并不亲近的人身上的争执。

跟父母也好,爱人也罢,所有吵架的终极目标都并不是想要证明谁对谁错,而是想要获得更多关注和爱。

如果你能明白,那个总是挑你错的父母不过是想引起你的关注,那个总是看你不顺眼的爱人是想让你爱他更多一些。你会豁然开朗,无论是吵架,还是那些无聊的话题,他们是想找个话题将你们连接在一起,他们需要你的陪伴和关注。

而那些关系变得更好的家庭,也并非没有争执和矛盾,只不过他们都做了同样一件事——把握每一次可以产生连接的机会,看到情绪背后的脆弱和爱,接纳它,抱持它。

虽然生命无常,但爱是无常中我们能把握的“有常”。如果不是因为这次疫情,我们有更多的时间跟父母爱人相处,也许我们真的很难找到这样一个守护在彼此身边的时间段,去真正地沟通和了解。

生命可贵,珍视生命里那些重要的人,彼此相爱,更可贵。

(作者系心理咨询师)

把见识与经历化作力量 抵御病毒来袭

面对疫情,采取何种心态、选择哪种态度,与诱因的强度有关。不必一味地被动接受,却要保持一份健康的心态,积极尝试比消极抱怨更有意义。

■ 丁宁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不期而至,让无数桌订好的年夜饭取消、计划中的团聚成了泡影。面对这一切,您将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

如果有恐慌之感也不奇怪,这是一种危机反应。如果不主动调整,这种失调可能会维持一两个月。怎么调整,有三种渠道:

一是增加自己新认知。多了解新型肺炎的相关信息,它的来龙去脉是什么?得了病会有什么体征?如何预防?如何隔离?明白了,就不会手足无措,无所适从。

二是改变原有认知。与其恐慌害怕,不如积极行动起来,戴口罩、勤洗手,少外出等。

三是减轻认知失调。因无法回家或儿女不能回来团圆,而致孤独无助。不如减少期盼,改变方式。网络这么发达,用微信、电话、电子邮件等方式同样可以和家人联系,传递亲情。

面对疫情,采取何种心态、选择哪种态度,与诱因的强度有关。对一个有一定阅历的人,不必一味地被动接受,可以做一番周密的思索。取什么态度,获得什么,失去什么,要有思量。尤其是自己家里有医护工作者,更会担心被感染。但害怕无济于事,由此造成免疫系统低下,反而会让逆行“战疫”的亲人着急。想清楚,心态便会有所调整。

如何才能保有一份好的心态?首先得心理平衡。面对疫情,不能不重视。身体有不适就要及时就医,切不可担心交叉感染,不上医院,自己硬挺。如果是自我隔离,切不可因之而疑虑、恐慌。不如既来之,则安之,平静度过隔离期。

若觉得无聊,不妨趁此机会处理平时无暇顾及的家庭或工作琐事,还可以适时减轻累积下来的工作压力。尽量维持正常作息习惯,陪伴家人适当运动,不但可减缓紧张情绪,还能增强免疫力。

还有人可能焦虑不知道疫情会持续多久,因正常生活被打破,而变得心烦意乱。如单位封闭了,工作方式变了,自己不适应;担心疫情时间太长,影响经济收入等。面对应激状态,设法用可能的方式完成自己需要完成的工作。积极尝试比消极抱怨更有意义。用一份健康的心态对待突如其来的疫情,把见识与经历化成力量,抵御病毒来侵。

(作者系北京出版集团编审,曾任红枫妇女热线首批咨询员)

家永远是最可依靠的后方

——非常时期心理咨询师给出的建议

■ 朝晖

虽说疫情当前,但来咨询的多数不是疫情的危机干预,咨询亲子冲突、婚姻矛盾的反而更多了。宅在家里,亲人间的距离变小了,毛病却被放大了。这些天,有因母亲逼婚要去住酒店的女儿,有因一直压着对丈夫的不满终于爆发的妻子……可见,平时与“战时”,关系上的苦恼都相似。但解决方式还是有些不同。

要祝福子女婚恋顺意,不要表达催促和无奈

绝大多数男女都不想自己过一生,在交友问题上,他们其实比父母更着急。此刻没找到适合的人,不是心里没忘记一个人,就是还没碰上心中预设的那个人。

唯有祝福和温暖,让孩子觉得家永远是最可依靠的后方。曾看过一句话:当你的孩子还不是别人的伴侣时,请好好享受这段时光。尤其在这个特殊时期更该如此。

要稳住婚姻关系,而不要急于改变对方

这个春节特殊,关系不和睦的伴侣,大多也会宅在家里。空间的无距离,也容易诱发反感、抱怨等不良情绪。如果你们关系一直不够融洽,这个时期,Ta还能待在家里,也说明是想要继续维持关系的。长久以来,你虽然不满意Ta,但没有结束婚姻,不是觉得没勇气就是准备不足。

有时婚姻形式比质量重要,不能相拥取暖,就把存在当作陪伴吧。不改造对方,最大限度地做到相安无事,平静度过。主动者不是委曲求全,而是一次坚韧的修炼之旅。

现在,怀孕的我该复工还是辞职?

■ 梁朝晖

Q:我怀孕五个月,在一家小公司做行政。丈夫和我收入都不高,每月还了房贷所剩无几,平时也没有积蓄。

马上要上班了,我特别纠结。去上班,怕被病毒感染,孩子保不住。若辞职,经济太困难,双方父母都没收入。我和丈夫、婆婆商量,他们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肖文

A:

肖文,你好!

作为孕妇,有这种纠结是正常的,这里我就不去分析心理,说太多共情的话了。

首先解决的路径不局限于走或留两条路。其次从法、理、情三个角度,说说我的看法。

第一、尊重法律。

劳动法对怀孕、产假、哺乳假如何休,规定得很清楚。此外什么情况休产前假 、产前病假也都有条文,建议认真阅读,不清楚的地方可去咨询一下律师。

既然我们想依规依法得到保障,那就要自觉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真实透明地向单位说明自己的实际情况。

第二、明白道理。

做个明理的人也是智商合格的表现。不要一味地听“大家”的声音:这时还用犹豫,就不该上班,有什么比生孩子重要。请清楚辨析,“大家”对你这么说,但她们遇到类似的情况未必就不去上班,因为每个孕妇和家庭都有太多不同的差异。所有的选择都是平衡当下和未来的利益最大化得出的。

我们都说生存最重要,其中有两个概念,一个是生出来,另一个是活下去。每个妈妈更期待自己的孩子活得更好,达到这个目的,精神和物质的需求都不能少。

再说说企业,大公司看似庞大,有的是微利,有的是亏损;小企业或者小微企业,更是举步维艰,这场灾难有可能对存活是生死考验。所以我真心期待员工也要理解企业,爱企业,唇亡齿寒,必须在一起才能共渡难关。

第三、理解情感。

情感是交换的,这是最朴素的规律,理解这一点才具备了基本的情商。

丈夫难给你答案,可能他在经济上真的支撑不起,说大话不代表有能力。若他真说:老婆你在家,我养你。你信吗?你会如何回应他?所以不回答是无奈。

婆婆没收入,她确实没底气兜着这件事。再说,孩子是你们的基因延续,管你们叫爸妈,你和丈夫是第一责任人,别人帮只是情分。

最后我想提几点建议。

1.没有太完美的选择。因为我们没有完美的能力,在变化中寻求更好的解决方式。

2.消除非黑即白的思维。不要聚焦在只是留和走,咨询律师,尊重法律,明白道理,从长计议。

3.让自己都合适的选择不存在。别人不可能都为我们牺牲,他们有可能没能力,也可能不情愿。当他人遇到困境时,我们的做法会如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就是真正的换位思考。

4.选择了就不摇摆。选择后聚焦损失是人性,但会不幸福,更焦虑。走和留都是自己的选择,选哪个都要心甘情愿。

5.相信国家和组织。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珍贵的,每个人都要得到保护,在生命的维度上,孕妇和其他员工一样平等。请相信自我防护是基本的守护,请相信国家和组织的负责任的态度和有效的作为。

生活仍将继续,春天终会来临!

(作者系知名心理咨询师,婚姻家庭指导师)

编后

这是一个少有的超长假期——安静与喧嚣共存。疫情改变了很多家庭的团聚方式,同时,疫情的发展每天每刻都不同,大量更替变化的信息充斥在我们的眼前耳边,让许多人心理上产生一种“被剥夺感”。长时间的生活方式的改变带来内心的不适应感激增;失去外在忙碌奔波的假象保护,内心空虚与关系紧张会纷纷呈现。

安定在当下并不等于困在当下,“故步自封”是最好的防疫方式,“以不变应万变”是疫情中增强内心力量,加强自我心理建设的钥匙。我们与家人、伴侣在做好自我保护的同时,适当了解一些心理知识,懂得自我心理建设的基本方法;藉此保护我们在这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流行过程中,不但身体不中招,情感和心理也不中招。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