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 周韵曦
为阻断疫情向校园蔓延,教育部日前下发通知,要求2020年春季学期延期开学。面对疫情,身处长假,如何发挥好家庭教育功能,陪伴孩子直面疫情、共同成长,是广大家长目前最应尽的职责。日前,全国妇联发出倡议,希望家庭教育领域专家在疫情期间就广大家长如何发挥好家教作用、在家庭中培育孩子的科学素养、照顾安抚好青少年儿童心理等提供科学指导。
1月31日,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采访到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家校社专委会理事、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儿童发展与家庭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殷飞,向广大家长们提供相关指导和建议。
记者:您觉得在家庭中,家长们应如何引导孩子认识、面对疫情?
殷飞:这个春节对孩子们来说可能就像2003年的非典对于我们一样,会成为他们一生的记忆。面对它,认识它,应对它,最终战胜它的整个过程应该成为每个身处其中我们的“精神财富”,也应该为我们未来的生活划出一定的“边界”,并带领我们的孩子形成基因式的基本素养。
所谓“基因式的基本素养”,是希望这次疫情能让孩子以及所有人“汲取教训”,深刻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如不餐食野生动物,把卫生要求做到位,形成“口罩文化”等。这些基本素养如果能够形成,今天因为疫情造成的损失,一定会在养成了好素养的未来社会得到补偿。
记者:长期以来,在我们的家庭教育中,在开展生命教育、自然教育等方面存在怎样的欠缺?疫情中,您认为家长可以围绕哪些方面教育、引导孩子,更好地发挥家庭教育功能?
殷飞:当前的家庭教育受家庭结构趋于简单和规模趋小的限制以及应试教育的催赶与挤压,对儿童青少年生命教育的理解不够深入,只是在极端情形,如自杀等才会触动思考,而日常生活中的卫生习惯等重视不够。
针对此次疫情,家长们应教育孩子尊重自然、保护生态。2003年的SARS病毒最终被中科院专家研究证实其自然宿主是蝙蝠。这次出现的新型冠状病毒虽然目前还没有最终的科学结论,但是病毒源头——武汉华南海鲜批发市场里的野生动物目前被专家们高度怀疑。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袁国勇也呼吁:“一定要尊重野生动物的生命和他们栖息的地方”。建议家长带领孩子收集一些有关病毒传播,特别是SARS病毒最终的科学权威的研究结论,从而让孩子拥有尊重自然、保护生态平衡的基本素养。
家长还应教育孩子敬畏法律、尊重生命。这里的尊重生命是多维度的,既要尊重自己的生命,也要尊重野生动物的生命,更要尊重他人的生命。在尊重生命的态度里,最基础的就是敬畏法律。教育孩子尊重动物的生命和自己的生命,可以引导孩子了解动物驯化史,了解进入人类常规食物链的家养动物,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的相关规定。尊重他人生命,对别人负责,就是要让孩子们知道,当病毒在人类身上被发现,甚至开始流行,所有人都要尊重他人的生命,本着对别人生命负责的态度,遵守基本的卫生防疫和病毒防扩散的要求。家长可以带着孩子了解病毒扩散“几何级别”的原理,和孩子演习“如果我从疫区来”“如果我感染上了病毒”该怎么做?演练的过程也是健康积极心理的建设过程。
同时,家长们还应对孩子进行健康习惯教育,一定不要忘了从培养孩子洗手这样细小的卫生习惯入手,注重家庭的细致指导与坚持,把在幼儿园和学校学习到的好习惯贯彻在日常生活中。同时可以让孩子跟踪疫情的最新发展,指导孩子参与家庭疫情的宣传与防控中。
记者:正确认识疫情,保持科学理性的态度,不听信谣言,不仅是成年人所应该具备的科学素养,也应该从娃娃抓起。在家庭中帮助孩子们早早打下科普基础,您对家长们有何建议?
殷飞:谣言在科学还未触及的时间和空间以及信息还不够透明的时代还会一直存在着,它和病毒一样在侵害着我们的心理。首先家长要收集一些病毒传播的基本知识,如医生、科研工作者公开发布的信息,带领孩子正确解读这些信息,如抽烟和喝酒可以抗击病毒感染等谣言。尊重科学还是要在最日常的小事中得到体现,家长在带领孩子了解疫情,预防和抗击病毒感染的过程中,可以从最小的事情做起,如孩子们在幼儿园就学会的六步洗手法。
希望家长们首先主动做好自我防护,同时为整个社会正在面临的防疫挑战,做到少串门、少聚会、戴口罩、勤洗手,为孩子做好榜样;做到多交流、多讨论、多分析,为孩子增添科学素养。
记者:针对那些孩子正处于升学紧迫时期的家庭,家长应如何陪同孩子渡过学业和心理难关?
殷飞:面对大考,家长首先要引导孩子做好居家生活与复习的安排,让考生们在有序的安排中获得安定感,避免孩子过分焦虑,不能有计划地安心复习而产生自责与焦虑感。
其次,要帮助孩子接受来自学校教师和教育局的各种信息,避免孩子盯着手机而浪费时间,或者唯恐遗漏什么信息而产生焦虑。及时向孩子发布最新防控动态,让孩子对病毒的传播有理性认识,不对疫情的发展产生不恰当的认识,如长期蔓延、不考试或影响考试,以及灾难面前还要学习的委屈等不良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