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
相比于女性进入男性主导的行业所面对的阻碍,男性进入女性主导行业时常面对“玻璃电梯”效应。“玻璃电梯”一词用以考察进入女性行业的男性常进入职业发展的“快速通道”的现象。研究者证实了“玻璃电梯”效应,并丰富了“玻璃电梯”效应的作用方式。伴随全球化与网络信息化背景下职业领域所发生的变化,“玻璃电梯”理论的适用性也得到充分讨论。
■ 刘天红
关于职业性别隔离的讨论由来已久,特别是女性进入男性行业所面对的障碍,已得到学界、企业界及政府的广泛关注。相比于女性进入男性行业所面对的阻碍,男性进入女性行业所面对的情况有所不同。克里斯汀·威廉姆斯提出了“玻璃电梯”概念,用以指代进入女性行业的男性常在工资水平、职业晋升方面占优势,进入职业发展“快速通道”的现象。自提出以来,“玻璃电梯”效应不断得到验证和发展。
“玻璃电梯”效应:女性行业中男性从业者的隐藏优势
社会学家罗莎贝丝·莫斯·坎特提出“象征性雇佣理论”以解释包括女性在内的少数群体在进入主流行业时所面对的歧视。少数群体作为企业尊重多元、倡导平等的象征进入某些行业。在坎特看来,任何一个团队中,所占比例低于15%的从业者,都不得不屈从于某种歧视。象征性雇佣会加固少数与主流群体之间的边界,而非消除边界,少数者更常面对来自工作审查、批评及业绩表现的压力,也往往被边缘化。与坎特一致,芮斯肯指出,任何行业中占主导地位的团体都会运用其权力来维持优越地位;雅各布斯进一步认为在女性行业中,男性也常面对同等形式的歧视。
威廉姆斯继续了这一探讨,然而,她对美国四个大城市中在护理、小学教师、图书管理员、社会工作领域任职的男性和女性的深度访谈却发现:在这些职业内部,男性并没有面临歧视。与进入男性主导行业的女性从业者的经验不同,这些男性享受到了结构性的优势,这些优势使得男性的职业生涯得到提升。威廉姆斯借此修正了坎特的理论,认为不是象征性雇佣群体的数量而是象征性雇佣群体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决定了他们在所进入行业中的境况。
尽管进入女性行业的男性在职业内部会享受“玻璃电梯”效应,其却常面对职业外部人士的歧视,遭受类似“失败者”的指责。坎特认为,这些刻板印象是阻碍男性进入女性行业的因素。在 “玻璃电梯”效应的作用机制方面,坎特认为鉴于“女性行业”多是工资报酬较低的行业,进入女性行业的男性,常会面临上述关于男性气质的压力。在这种刻板印象的压力下,男性会主动或被动地被推至“女性行业”内部更具权威性、收入更高的位置上。
“玻璃电梯”效应的两点发展
“玻璃电梯”提出后,研究者从不同方面证明了“玻璃电梯”效应。米娅·胡尔丁通过对瑞典职业的纵向数据分析发现,女性行业的男性从业者比同等资质的女性同事有更多晋升机会;布尔对加拿大护士行业的调查数据的分析表明,加拿大男护士确实可以“乘坐玻璃电梯”;安德鲁J.科格纳德-布拉克对美国5724名教师的多元回归分析发现,男性在女性行业中常享受特权;杰弗里·潘肖纳等人在近期开展的对英国护士行业的研究发现,英国护士行业中,男护士乘坐“玻璃电梯”的现象依然存在。
同时,研究者也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威廉姆斯关于“玻璃电梯”效应的研究,这首先体现将种族、国籍、性取向、是否残障等因素纳入对“玻璃电梯”效应的分析中。比如,阿迪亚·哈维·温菲尔德的研究关注黑人男性进入护士行业的经验,发现对黑人男性而言,“玻璃电梯”效应并不存在,黑人男性护工会被认为不如女性有经验。金·普莱斯·格林等人探讨了市民身份、种族、医疗设施的类型和规模对护士行业中“玻璃电梯”效应的影响,认为当性别与上述几个因素综合考量时,“玻璃电梯”效应的效果会发生变化。卡罗尔·伍德汉姆的研究则探讨了残疾男性乘坐“玻璃电梯”的问题,他们运用交叉研究框架发现残疾男性更不可能坐上“玻璃电梯”,而更可能从事低层次的、兼职的女性工作。
此外,在《重访玻璃电梯,新自由主义时代的性别不平等》一文中,威廉姆斯指出了“玻璃电梯”理论的两点限制,除了肯定应将交差性分析视角纳入分析之外,威廉姆斯也强调了在工作环境及工作形式不断变化的当下,“玻璃电梯”理论所面对的挑战。威廉姆斯认为,“玻璃电梯”理论的提出依托于传统的职业模式,这些传统的职业模式具有雇佣关系稳定、拥有明晰的职业发展阶梯与工作分层及对正式组织的重视。但这些特征在当下的劳动市场中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工作组织变得越来越小型化,公司业务外包、企业合并现象增多,工作稳定性要求降低,从业者需不断换工作以适应这种趋势;越来越多人从事兼职、暂时性工作;求职者的忠诚度和从业资历不再被看重,取而代之的是流动性和适应性;科层制度逐渐淡化,企业管理倾向扁平化、去阶层化。这些变化都对“玻璃电梯”效应产生了影响,威廉姆斯提出应发展新的概念对这些现象予以讨论。卡琳·库尔伯格对瑞典社会工作行业中男性领导者比例的研究证实了这一趋势,研究发现对比80后,90后社工领域的男性成为高级领导者的比例在降低,这一方面是因为现代工作理念在发生变化,男性更考虑家庭,而不是全身心的铺在工作晋升上,其次新职业的出现使得男性除了考虑垂直的职业晋升之外还可以考虑水平的职业发展,以提高其专业性。
打破刻板印象 推动职业性别融合
根据威廉姆斯的观点,尽管男性从业者在职业内部可以享受“玻璃电梯”效应,但其依然面对来自职业外部其他从业者的压力,这成为阻碍职场性别包容性的重要因素。
考虑到职业性别隔离作用机制的不同,应该采取不同的措施,适用于鼓励女性进入男性主导行业的“修正法案”等措施,或许并不适用于鼓励男性进入女性主导的行业。而是应该破除社会上存在的针对从事女性化职业的男性的刻板印象与偏见,要在媒体中致力于呈现进入女性主导行业的男性从业者形象,比如男性社工、男性小学教师、男性护工等。同时,这种方式并不是万能的灵药,在深层次上还是要打破文化定义中关于性别气质的区隔。
此外,应该提升女性化职业的待遇和社会地位,这也被性别比失衡的女性行业所采用。比如,在纠正教育行业中教师性别比失衡问题时,提升教师行业的工资待遇和社会地位被屡次提及。但这一点也并非根本性措施,从本质上讲,还应该树立性别平等、职业选择自由的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