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20年1月16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美·什刹海 《但是,还有书籍》:冬天里的一股暖流 大理冬月好风光 《叶问4》:释读一个武者的初心 冬天的池塘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但是,还有书籍》:冬天里的一股暖流

这是一部包括音乐、解说、别具匠心的动画在内都非常优雅的文化纪录片。《书海编舟记》《二手书的奇幻漂流》《绘本中的奇妙世界》《设计师的纸上王国》和《快时代阅读指南》等五集组合而成的这部人文纪录片,带领着我们完成了一次书海泛舟。

■ 吴玫

人文纪录片《但是,还有书籍》共5集,每一集分享给观众3位与书相关的人物。

15位出境人物中,我比较不认同的,是出现在第4集《设计师的纸上王国》中的洋人薄英。这位深爱中国文化的美国人,为张充和的著作《桃花鱼》所做的各种设计中,有一项是制作的三种封面,分别选用了阿拉斯加雪杉、印度紫檀和非洲沙皮利木做材料。精心设计、精心印制、精心装帧完成的《桃花鱼》,美则美矣,我却以为它已经是一件件艺术品而非片名《但是,还有书籍》中“书籍”二字的所指。

还有一位我不那么认同的人物,是出现在第3集《绘本中的奇妙世界》中的绘本阅读推广人粲然。出现在镜头里的粲然在向小朋友推介童书时,总是非常闹腾,不是在用夸张的面部表情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就是在用夸张的身体语言向儿童解释词义;显然借鉴了电影《博物馆之夜》而设计的活动《图书馆之夜》,让在图书馆里过夜的玩偶带一本书给小主人,粲然想用这一虚拟的办法,让孩子爱上绘本、爱上阅读。

在我看来,这个活动像夸张的面部表情和夸张的身体语言一样,用貌似美丽实质粗暴的手段将绘本阅读强推给儿童。什么叫阅读?《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看(书报等)并领会其内容”,显而易见,阅读是一种主动的过程。阅读推广人这一职业应运而生,是基于人们渐渐抛弃了“看(书报等)并领会其内容”的主动过程。粲然的本意也许是通过夸张的手段引导孩子从阅读绘本开始爱上阅读,可是如此重口味的推广,是否会让他们丧失自主进入阅读的能力呢?

除此而外,《但是,还有书籍》是一部包括音乐、解说、别具匠心的动画在内都非常优雅的文化纪录片。《书海编舟记》《二手书的奇幻漂流》《绘本中的奇妙世界》《设计师的纸上王国》和《快时代阅读指南》等五集组合而成的这部人文纪录片,带领着我们完成了一次书海泛舟。

我们独自欣赏,我们共同分享观后感,《但是,还有书籍》成了冬天里一股我们心领神会的暖意。

最打动我的,是翻译家范晔与《百年孤独》之间的故事。我跟岳卫华是多年的好友了,新经典陆陆续续出版加西亚·马尔克斯的文集时,他正好在那里负责新书推广工作,我近水楼台先得月,就跟着他们的出版节奏一本本地读马尔克斯,《霍乱时期的爱情》《枯枝败叶》《恶时辰》《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等等,我几乎收到一本就读一本,唯独早早得到的《百年孤独》,连塑封都不敢拆开——我怕我读不懂。范晔出现在第一集《书海编舟记》里。他一出现,我愕然。我以为能翻译《百年孤独》的,至少是一位头发花白的资深翻译家,比如罗贝托·波拉尼奥的长篇巨著《2666》的译者赵德明先生。然而,范晔竟然那么年轻,总是一件体恤的他,恍若还是学子,一开口就是铮铮淙淙的西班牙语!听他讲怎么开始进入北京大学学习西班牙语,听他讲怎么开始尝试翻译西语小说,听他讲怎么通过考核接下了翻译《百年孤独》的任务,听他讲翻译过程中的折磨和欢欣,听他朗声阅读他的一段译文:“使无能者受振奋,腼腆者获激励,贪婪者得餍足,节制者生欲望,纵欲者遭惩戒,孤僻者变性情”,我片刻都不能等待地从书架上抽出《百年孤独》,撕去了塑封。

虽有我不很满意的段落,《但是,还有书籍》的第一集《书海编舟记》我太喜欢了,所以我一集不落地追着看。我怎么会想到,《但是,还有书籍》会以这样的方式回报我!第五集《快时代阅读指南》用三分之一的篇幅讲述了朱利伟的故事。朱利伟,这位貌不惊人的姑娘,是出版社的编辑,因为心疼每天上下班路上用来搭乘地铁的时间,她把阅读带进了车厢,“我发现在地铁里读书,注意力特别容易集中”,这一感慨让我回到了10多年前。

那时,我住在上海虹口区的凉城地区,就职的报社在长宁区中山公园附近,每天上下班,要从城市的东边跨越到西边,幸好,轻轨3号线正式开通。从赤峰路到中山公园,中间隔着9站,轻轨大约需要行驶半个小时。上班路上的半个小时,下班路上的半个小时,我就用来读书,那一段时间我在轻轨上到底读掉了多少本书,当时没有计数,只记得在嘈杂、拥挤的车厢里,我读书的效率特别高。

喜欢在地铁里读书的朱利伟,开始关注起同样喜欢在地铁里读书的同道,并用手机拍下他们心无旁骛的瞬间。有一天,她拍到了一位正在阅读《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的读者,“我很想问问他这本书好看不好看”,朱利伟说。我正好读过这本书名奇特的书,便随手在微信朋友圈里发了一条消息:很想告诉朱利伟,《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非常好看。消息发出一秒后,好友孟明先生问:“吴老师没有朱利伟的微信吗?”

说到好友孟明,又要扯出一段与读书有关的佳话了。

《南方周末》的专栏作家范福潮先生出版过一本书《书海泛舟记》,其中一些篇目是我担任《上海中学生报》“阳光阅读”版面的责任编辑时向他约的稿,范先生将这一组“书林童趣”收入了《书海泛舟记》,在后记里,谦谦君子范福潮老师提到了我。孟明先生极喜欢《书海泛舟记》,喜欢到后记也一字不落地认真阅读了,就这样机缘巧合,我们成了相忘于江湖的书友。

见我在朋友圈里发声想要对朱利伟说句话,热心的孟明赶忙把自己变成了“红娘”,一个小时后我就跟朱利伟搭识上了,那晚,关于在地铁上怎么读书、读什么样的书,我跟朱利伟聊得还挺欢。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