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20年1月14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视点 社区书记如何从仇人变亲人? 雪原护路人 小编议网事 “师娘优美感”?实为“女德”沉渣! 巾帼脱贫风采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社区书记如何从仇人变亲人?

社区居民厨房改造前后对比。 许真学/摄

▲ 现实—— 常年漏水,居民打伞做饭。

▲ 矛盾—— 政府兜底改造,居民却想争取拆迁

▲ 解决—— 持之以恒说服,及时反馈合理意见建议给管委会,不断优化项目设计方案

▲ 坚持—— 术后15天就重新上岗的社区书记

▲ 真情—— 3户居民送上“新家”钥匙,只为社区书记“中午可以随时来家休息”

□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 许真学

“书记,我楼上厕所又在漏水,你们赶快来给我处理下!”

“书记,我屋头又堵了,你们来给我通下。”

以前,不管上班下班,谢兰的电话总是响个不停,有时一天就有100多个。社区干部90%的时间都用来处理居民家中漏水、漏电和厕所堵塞的问题,其他工作做不完,就带回家里做。

谢兰说,14名社区干部中12名都是女性,那时大家一天忙十七八个小时,她还经常整夜整夜睡不着:“想不通,就望着天花板哭。”

谢兰是重庆两江新区人和街道邢家桥社区党委书记,她任职的这个社区,1992年为支持210国道建设,488户村民农转非住进了安置房。社区有48个单体楼、9个低档物业服务小区,由于年代已久,农转非安置房出现了漏水、电路老化等一系列问题。

“看到居民生活苦,我心里很痛”

“打着伞做饭。”“厕所排污用桶接。”如果不是从老照片上看到居民们曾经的生活状况,很难想象在重庆主城还有这么艰苦的小区。

但即便是这样艰苦的生活,当两江新区管委会计划对488户农转非居民房屋及91个门面进行改造时,仍有80%的居民不同意。

政府兜底改造,为什么居民还不同意?“你帮我们去争取拆迁吧!”居民们开门见山。邢家桥社区是原江北县最早开发的社区,在拆迁政策上无经验可借鉴,488户居民在接受拆迁时都按辈分分房,家里两辈人的分两室一厅,三辈人的分三室一厅,经过多年已不能满足居民们的需求,再加上看到周围的高楼越修越好,居民们心里产生了不平衡。

但社区房屋并非危房,也不符合其他拆迁条件,这一条路肯定走不通。“我们不能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这一次改造是我们最好的机会。”谢兰带领社区干部们开始了包片、包户、包楼栋的说服、动员,有的时候晚上十一二点还在居民家里。

“这不是一个工程,这是‘1+488+91’个工程。”从谢兰的话里,听得出这项改造工程的难度。“我不管你们怎么整,就是莫想从我屋头过。”“你们要再来,我就把大粪送给你们。”甚至有时候“祖宗”都被“问候”完了,干群关系像仇人。但这并没让谢兰退缩,“看到居民生活苦,我心里很痛,所以这个工作是很难,但再难我们也要去做。”

“要改造也可以,但是不要搞那些面子工程,真正要改,就要改到我们满意。”走访后,谢兰将居民们提出的合理意见、建议及时反馈给了管委会,不断优化项目设计方案。

“不要给我送饭了,你把我弄出ICU”

经过一年多的动员,4栋、5栋、6栋的居民基本同意了。2019年3月4日这一天,改造项目正式在社区启动,4栋、5栋、6栋的90户及26个门面改造开始。“我就想着,等大家看到这三栋的改造样板,我们的工作会更顺利。”

令谢兰意想不到的是,她的身体出现了状况,她被诊断为肺癌,需要尽快做手术。可那段时间,改造工程刚刚开始,她不在岗很多事儿都没法推进。“想着一时半会儿也死不了,忙过这段时间再说吧!”谢兰就把这事儿搁下了。直到她的一位医生朋友听说了她生病的消息,每天打电话给她,催促她马上去手术。

“医生,这个手术微创吧?”

“嗯。”

“那跟我以前做的胆结石手术一样,3天就可以出院吧?”

“嗯。”

“那行,麻烦你给我预约到清明节吧,刚好放3天假!”

就这样简单地决定了手术时间,谢兰把社区里的事儿稍做安排就去了医院。可手术出来后她傻眼了,她住进了重症监护室(ICU)。

“你做的是肺癌手术,3天就想出院,你想得出来哟!”前来送饭的丈夫让她安心在医院接受治疗。

谢兰却说:“老公,你不要给我送饭了,你把我弄出去,我没事。”

在ICU里生生憋了3天,4月7日,谢兰50岁生日那天,她终于从ICU出去了。4月11日,应谢兰的强烈要求,医生同意她出了院。

从手机回到谢兰手里的那一刻,她又开始“上岗”了,一个个电话说的大都是社区改造工程的事。在家里操心地“静养”了8天,20日,谢兰回到工作岗位。“你们暂时不要找书记,她生了重病,需要静养。”社区干部们对居民们说,也在这时,居民们才知道谢兰病了。

改造项目进行了一个多月,样板间让居民们看到了项目的诚意:全新的厨卫、供水排水体系、塑钢窗户、电线,那被漏水侵蚀得斑驳的墙面,也被重新粉刷。有了样板间,改造项目的推进顺利了许多。

热心的居民得知谢兰病了,四处去找清热解毒的草药,熬好给谢兰端到办公室。回来帮忙处理社区事务的原社区党委书记邓美清说什么也不让谢兰去现场:“你只能在办公室,现场灰尘大,对你身体不好。”一看到谢兰有要往项目现场去的迹象,热心居民也连忙阻止:“你走你走,你回你的办公室。”

谢兰发现,社区变了,变得越来越有人情味儿。

“没想到我们老了还能享福”

2019年下半年,部分居民开始搬回改造好的“新家”,忍受了十多年漏水的黎国萍打开门的那一刻,她用不敢相信来形容,因为曾经的她也站在反对的阵营。“刚开始我不同意,因为我住了十几年,年年漏,没想到这次效果这么好。”

因为感动,黎国萍为社区送去了锦旗,送完锦旗她觉得这还不够。

1月6日,2019年度“感动重庆十大人物”颁奖典礼隆重举行。当谢兰登上领奖台时,让她惊喜的一幕发生了——黎国萍带着其他两位社区居民,把自家的钥匙,交到了谢兰手中。

“为了给我们改造,谢书记的伤口都崩开过。”黎国萍说,她担心谢兰身体,送她家里钥匙,是因为“平常都是我一人住,我们离社区办公室近也比较方便,我想她中午可以随时来家休息。”

今年75岁的周和芳和80岁的杨世文老两口搬进新家时,激动得久久不能平静。“我没想到,都老了,还能享福!”杨世文激动地说。趁着这次改造,周和芳自己投入了些钱把家里打造了一番。“你看现在我们家多漂亮,再也不用打伞炒菜了。”

这了庆祝搬“新家”,邢家桥社区的居民们已开始筹划团年宴。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了解到,厨厕改造只是邢家桥社区改造的第一步,接下来还有管网下地和文化广场、地下停车场等配套设施的新建,对于未来社区的生活,居民们多了份期待。

看着居民们脸上越来越多的笑容,对社区工作越来越支持,谢兰心里别提多开心了:“我们终于从仇人变成了亲人,还有什么比这更甜呢?”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