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20年1月13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要闻 要闻导读 中央第三巡视组向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党组反馈巡视情况 “看到我住的好房子,儿子也想回乡了” 小小“绿币”激活基层治理内生动力 江苏聚焦让爱持续 莫因争议使女排精神失焦 “00后”跑春运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1.0参与评分人数:1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河北康保以易地搬迁促脱贫

“看到我住的好房子,儿子也想回乡了”

康保县易地搬迁安置前后的村貌对比。

□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 金勇

“一房、一厅、一厨、一卫”44平方米住房,220平方米的院落,外加一个放粮食的简易储藏间,走进张家口市康保县闫油坊乡南乔家营村贾桂花的家,屋外零下25摄氏度的严寒立刻被屋内的温暖融化。头扎围巾、干净利索的女主人给我们端上了热茶,一落座,老人家激动地说:“我们今天的好日子,要感谢共产党!感谢习主席!”老人朴实的肺腑之言背后,道出老百姓对中国世纪大脱贫的朴素理解。

“一把钥匙只能开一把锁”

康保县地处河北坝上高原西北部,是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也是河北省十个深度贫困县之一。全县有贫困村195个,贫困人口8.8万人,贫困发生率高达36.04%。

“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春天刮出山药仔,秋天刮出犁底层。”这首当地民谣,既反映出县域自然环境的恶劣,也道出了康保深度贫困的缘由。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全县农村青壮年劳力举家外出,人口空心率达70%以上。全县农村常住人口只有6.3万,留守人口平均年龄67岁,当地群众形象地称“房堵窗、户封门、村里见不到年轻人”。

1月7日下午,“新春走基层”记者实地察看了满德堂乡高家沟村搬迁前的旧址:残垣断壁的院落,四处漏风的土坯房,雪后泥泞的沙土路。康保县委书记刘雪松告诉记者,面对全县农村空、散、破、穷的普遍现象,县委、县政府始终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明确“党建引领、集中安置、产业带动、政策兜底”的工作定位,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当头炮”,以凤凰涅槃、滚石上山的精神,走上了一条“一把钥匙只能开一把锁”的精准扶贫之路。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进门时,准备过年的王焕林,正坐在自家75平方米的安置房内剪窗花。她告诉记者,自己就是高家沟村人,旧址里就有她家。现在住的这套新安置房,是按照政策只出了9000元自筹资金买的,“这屋里暖和得很,小区里还有超市、卫生站、幼儿园、活动中心,太方便了。我这辈子做梦都想不到能住上这么好的楼房。”话语间,王焕林满是幸福与满足。

更让王焕林高兴的是,今年46岁、过去靠种地为生的她,一进城就在妇联帮助下,在康保县智能就业系统找到了一份做皮具的工作。“我现在一个月能挣2800元,比过去种一年地挣的都多,这日子真是太好了,感谢共产党!感谢习主席!”

在全县,与王焕林一样,住在县城集中安置小区95栋楼房的村民有2万多人,占全县集中安置规模的84.6%。康保县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也成了河北省最大的集中安置区。

为方便群众就业,康保县坚持产业就业两手抓,所有50户以上的集中安置点都配建了特色种养大棚或园区,再加上公益岗位,确保就业有机会。县城集中安置区,专门把位置选在县经济开发区附近,构建起“3公里就业服务圈”。在全省率先研发智能就业服务系统,方便群众和企业自助选岗选人。另外还引进两家劳务派遣公司,在安置区建起劳务市场,每天组织临时用工服务。所有易地搬迁群众都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快融入、能致富。

仍住在村里的贾桂花,享受的是联村并建安置政策,如今,南乔家营原先散落各处的7个自然村已合并为一个村,新建住房94户,宽敞的马路、明亮的夜灯、1200平方米文化广场,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打工者返乡,“看到我住的好房子,在张家口打工的儿子一家也想回乡了。明年我们这儿还要再盖几十户新房,我儿子已经递交了申请。”贾桂花说。

记者在采访中还了解到,基于深度贫困的整体性,康保县紧紧抓住国家易地扶贫搬迁的重大政策机遇,目前已完成搬迁110个自然村,涉及11801户29315人,占全省易地扶贫搬迁总规模的9.4%。为实现易地扶贫搬迁资金自求平衡,康保县还把整村搬迁和同步拆旧复垦作为重中之重,确保了2019年复垦面积达到9485亩。

截至2019年年底,康保县剩余的108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贫困发生率下降至0.69%,顺利实现户脱贫、村出列目标,达到了整县高质量脱贫摘帽的条件。

“扎实做好扶贫攻坚的后半篇文章”

2019年4月25日,在北京举办的第二届中国优秀扶贫案例报告会上,多位奋战在扶贫一线的基层干部介绍了攻坚“实招”。康保县县长魏红侠在分享时说:“康保县打破‘土里刨食’的传统思维,将光伏作为产业扶贫的重要支柱,创建了‘一改三全’产业扶贫新模式,走出了一条‘激发群众内心动力、激活乡村治理’的精准脱贫攻坚新路子。”

他介绍,“一改”,就是把全县光伏产业一个亿的发电收益由过去按户平分改为村集体收入,其中70%用于农村扶贫公益岗位工资支出,30%用于乡村治理,如今每个村集体一年都增加了5万元至13万元的收入,改变了过去村集体收入无渠道、办事没资金的尴尬局面。“三全”,指的是“实现老弱病残等弱劳动力贫困家庭公益岗就业全覆盖、实现农村环境卫生保洁全覆盖、实现村集体收入全增加。”

65岁的贾桂花,搬迁后一直干着村里护林员的公益岗,一年收入3000多元,“够我花了,不用再跟孩子们伸手要钱了。我还参加了村里的秧歌队,有几十人呢,可热闹了。”

记者在屯垦镇南井子村村民王万有家采访时,签约医生高启发正在给他量血压。贴在墙上的一张“康保县建档立卡贫困户精准脱贫明白画”引起了记者的注意。

村干部解释说,图中提到的“小红帽、白大褂、黄马甲”是村里三支服务群众的队伍,戴“小红帽”的是包村干部、驻村干部、村“两委”等。穿“黄马甲”的是干公益岗的村民,公益岗全都因事设岗、人岗相适、多劳多得、奖勤罚懒,解决了贫困户“等着扶、躺着要”这一“政策性养懒汉”的新问题。“白大褂”是针对全县30.9%的因病致贫率,为巩固脱贫成果专门组建的33支医疗服务队,全县目前已签约7.6万人,建档立卡贫困户签约率达到100%。

看到图上还有一个二维码,随行的县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大喇叭”“公开栏”“二维码”是康保县联系群众的三大平台:农村老年人多,适合用“大喇叭”重复播放。如今,“大喇叭”已成了政策宣传的“扬声器”,乡风文明的“大讲堂”,思想扶贫的“主阵地”,让党的好声音真正传播到千家万户;每季度公开村级党务、村务、财务,“公开栏”让村级事务更透明;二维码可以一码呈现贫困村、贫困户所有信息,身在异地的村民也可以一目了然。

刘雪松在介绍情况时说,作为河北省十个深度贫困县中的“贫中之贫,坚中之坚”,在脱贫攻坚这场无烟的战役中,康保最重要的一条经验是,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始终坚持以基层党建为引领,做到“搬迁群众到哪里,党的组织工作就覆盖到哪里”,通过“小红帽们”主动亮身份、讲政策、树形象,让百姓从心里感党恩,自觉听党话、跟党走。

“另外一条重要经验,是因地制宜、扎实主动做好扶贫攻坚的后半篇文章。通过服务农村的三支队伍、三个平台,促进扶贫扶志与净化农村风气的有机结合,在全县构建起‘人人皆愿为、人人皆可为、人人皆能为’扶贫大格局,不仅凝聚起全社会参与脱贫防贫的工作合力,提振了老百姓脱贫攻坚的‘精气神’,还探索出了一条自治、德治、法治相结合的现代乡村治理体系,为下一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刘雪松说。

如今,天蓝、地绿、水净、气爽的康保,正在勾勒更新更美更好的新时代画卷。

记者手记

零下25度中的温暖

1月7日至8日,河北省张家口市康保县平均气温零下25度,跟随中宣部组织的“新春走基层”采访的记者们,却处处感到的是一个字:暖。

走进受访的贫困户,老百姓的炕头是暖的。为了让群众尽早实现易地搬迁,该县把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当作检验干部能力作风的试金石和大考场,近3万名群众在2019年全部实现了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工作。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梦想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在这里成真了!

过上了好日子,当地群众的心是暖的。我们走进所有的村,都是干净的、整洁的;见到所有的百姓,都是说话带笑的、喜悦的。背后是脱贫后的幸福,更有对未来的憧憬。他们相信,在共产党领导下,今后的生活肯定会越来越好;他们相信,经过扶贫攻坚,村里已经留下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队,会继续带领他们奋起奔小康;他们相信,来自北京、石家庄、廊坊等全国各地的爱心人士、志愿者,还会继续向他们伸出援助之手。有了底气,当地群众心暖了,劲儿足了。

奋战在脱贫攻坚第一线的各级干部,人是暖的。一场脱贫攻坚战,把清华刚毕业的硕士生宋立强从省民政厅送到了最贫困、最基层的南乔家营村。对口帮扶3年的磨砺,小伙子说,他认识到了一个真实的中国农村,明白了好生活是干出来的道理,今后会把自己对群众这份朴素的感情转化为对工作强烈的责任心。在康保采访期间,随行的工作人员也都成了我们的采访对象,问康保的脱贫数字,他们张口就来,问脱贫攻坚的细节、故事,他们马上就说,并主动供料。一场脱贫攻坚,让我们的干部队伍人变了,心暖了,干群关系亲密了。

室外温度零下25度,室内温度零上25度,记者被感动的心,沸腾点,100度。在北国刺骨的严寒中,我们分明感受到一场脱贫攻坚战映射的是一个温暖的中国,一个奋进的中国,一个新时代的中国!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