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20年1月6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女界 创新工作机制 在“家门口”化解矛盾 非遗进校促传承 小针缝大爱 夕阳巾帼情 扎根秦岭深处的“知心姐姐”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济宁“老妈妈爱心针线坊”

小针缝大爱 夕阳巾帼情

□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 姚建

□ 李曦

新年伊始,寒气逼人,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走进山东省济宁市济阳街道财工街社区的“老妈妈爱心针线坊”,探访一支特殊的巾帼志愿者队伍——一群平均年龄70岁左右的老妈妈。

一进门,记者就被老妈妈们的热情和笑容所感染,一整面照片墙和各类锦旗诉说着老妈妈们的志愿者故事。她们刚刚完成省、市、区妇联“恒爱行动”手织毛衣活动,50名志愿者老妈妈用一个月的时间手织56件毛衣、围巾等衣物,济宁市妇联和任城区妇联正在为她们举办一个小型的“收工仪式”,这些衣物即将寄往新疆喀什地区英吉沙县,为边疆的孩子们送去温暖和关爱。

回忆起“创业之初”的岁月,75岁的张玉英老人告诉记者,最开始她们几个退休的老姐妹眼看着小区的年轻妈妈们因为不会给孩子做手工棉衣而着急,就张罗着组建个志愿团队“帮帮她们”,于是在任城区妇联和街道党委的帮助下创办了“老妈妈爱心针线坊”。自2015年底创办以来,成员由原来的七八个人发展为现在的58人,年龄最小的50多岁,最大的83岁,平均年龄70岁左右。爱心志愿者都是些退休老人,有从业多年老教师,有政协委员,有社区道德模范,她们免费教授年轻妈妈缝制技艺,义务为辖区未成年人改制衣物,为辖区困难儿童、空巢儿童免费缝制棉衣。

在助残日,“老妈妈们”为辖区35位残疾人缝制35个棉坐垫在助残日当天送出;在重阳节,“老妈妈们”为辖区及周边敬老院48位高龄、独居老人缝制棉马甲,弘扬“尊老、敬老、爱老”风尚;在开学季,“老妈妈们”为辖区内考上大学的准大一新生们缝制“初心”枕头,叮嘱她们勿忘初心,砥砺前行;在七夕节,她们举办“七夕乞巧·女红传承”活动,传授辖区青少年缝制技巧和女红文化,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绵延后世、历久弥新……四年多的时间,她们开展志愿活动上百场,缝制的棉衣、棉被、棉马甲不计其数,受益群众也已遍布周边社区各个年龄层。在她们的感召下,“老妈妈爱心针线坊”志愿者的队伍还在逐渐扩大,已经成为济宁市奉献爱心、为民服务的巾帼志愿服务暖心品牌。“老妈妈们”用实际行动践行无私奉献的巾帼志愿者精神,为社会弱势人群筑起明天的希望。

2019年3月,在了解到济宁市福利院的孩子们因暖气即将停止而缺少棉衣抗寒的时候,“老妈妈们”用一周的时间赶制出36件棉衣,在“倒春寒”来临之前,把棉衣穿到福利院孩子们身上,让孩子们体会到母亲的温暖。

9月份,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即将到来之际,“老妈妈们”耗时12天缝制33686针,绣出了一面长96厘米宽54厘米的国旗,献礼新中国70华诞,该面国旗在济宁市第十届邻居节开幕式上被任城区党史馆作为一号藏品永久珍藏。

“线儿长针儿密,含着热泪绣国旗,针针透出赤子心,线线系着国家情。红旗飘扬指方向,我们永远跟着党……”谈起志愿服务的初心,针线坊的负责人张玉英老人向记者吟唱起她们创作的诗歌《绣国旗》,动听的歌声飘出屋外,飘向远方……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