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调研中维权工作存在的问题,成都市妇联系统计划通过实施“巾帼维权服务行动”,用三年时间推进平台建设、队伍建设、制度建设和网络体系建设,联动党政部门,借助于专家智库的研究力量和调处能力,发挥社会组织和志愿者队伍的作用,根据新形势的需要,全面完善职能优化、联动融合、运行高效的维权机制,不断提升维权服务法治化水平。
□ 赖辉
建立妇女儿童维权机制,是当今妇女儿童维权工作的现实需要。当前社会分层加快,广大妇女群体的利益及权益呈现多元化、多样化和具体化,维护妇女权益也面临着新情况新问题,妇联组织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纽带,对标党的十九大提出的目标任务,怎样做好新形势下妇女维权工作,成为当前及今后的一项重要课题。必须认真研究,细化落实,主动作为,进一步提升妇女儿童维权服务实效,最广泛地为党的事业团结凝聚妇女力量。
近年来,成都市妇联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立足“政府所急、妇女所需、妇联所能”,扎实推进妇女儿童维权工作,构建起了婚姻家庭纠纷“大调解”工作格局。各区(市)县妇联大部分成立了婚调委、家事调委会等,建立了区、街道(乡镇)、村(社区)三级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机构,基本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上下贯通、依托基层、多方参与的调解工作网络。
通过调研找准问题
为准确掌握基层维权工作现状和基层妇联组织及妇女群众对维权工作的需求,切实掌握维权工作痛点难点,成都市妇联开展了区(市)县妇女儿童维权工作专题调研,通过实地走访,召集妇联干部、基层人民调解员、网格员、基层妇女群众、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行政、民政、农业等部门召开座谈会,面向区(市)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妇联组织和群众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查实情、问需求。
调查显示,成都市四级妇女维权工作体系基本形成,但维权工作合力有待增强。市县乡村四级均建立了妇联组织,妇女权益维护有阵地、有渠道、有路径,但多部门合作、多方面参与、多载体运行的社会化维权网络尚未形成。婚姻家庭矛盾纠纷“大调解”格局未形成。妇联、民政、法院、司法、综治等部门共同合作的工作机制没有建立,信访联治、矛盾联调、工作联动的格局未形成;家庭暴力案件处置缺乏联动机制,还没有形成警方前期介入,司法调解反馈,妇联随访跟踪,民政救助、社会援助等各方力量紧密配合的工作格局。目前全市各级妇儿工委大多数未建立健全成员单位定期协调议事和日常联合维权机制,职能发挥不充分,实际工作中,组织、协调、指导、督促相关部门切实履行职责不够,特别是在源头维权和反家暴工作中均存在联动衔接和合作处置不够。遇有重大维权工作,大部分是由妇联牵头协调处理,但妇联没有行政执法权,大大降低了妇女权益保障工作的效率和成效。
调查显示,妇女儿童维权有阵地,但覆盖面不够,维权渠道有待拓宽。维权阵地建设缺乏顶层设计,没有形成上下贯通的管理体系,市级维权服务阵地功能单一。仅有信访接待室和心理咨询师,区(市)县级妇联阵地建设也参差不齐。街道(乡镇)、社区(村)维权站点服务能力不足,在及时调处涉及妇女儿童权益的突发性、易激化的矛盾纠纷,尤其加强对重点家庭及其成员的教育救助工作,消除家庭及邻里间不安定隐患方面力量薄弱。
调查显示,妇女维权服务有队伍但能力不足,维权实效有待提高。源头维权中专家力量支持不够,目前尚未搭建专家参与源头制度设计的工作平台和机制;维权队伍专业化能力不足,基层维权队伍专业化能力亟待提高;维权类社会组织、维权志愿者队伍培育不够。志愿者团队能力较弱,迫切需要开展维权法律相关知识及干预方法的培训。
针对调研中维权工作存在的问题,成都市妇联系统计划通过实施“巾帼维权服务行动”,用三年时间推进平台建设、队伍建设、制度建设和网络体系建设,联动党政部门,借助于专家智库的研究力量和调处能力,发挥社会组织和志愿者队伍的作用,根据新形势的需要,全面完善职能优化、联动融合、运行高效的维权机制,不断提升维权服务法治化水平。
构建渠道畅通的立体维权体系
进一步健全妇女儿童联席会议工作制度,形成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妇女儿童权益保护工作机制,务必在履行职责中达成共识,各负其责。成立成都市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组建涵盖民政、法院、检察院、人社等多个部门的婚调委,负责调解重大典型的婚姻家庭事务纠纷,为婚姻家庭事务纠纷当事人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对排查出的涉及妇联系统的矛盾纠纷组织调解。
在协调配合中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对涉及妇女在政治、劳动、人身以及婚姻家庭权益等领域存在的重大问题及时研究。成立成都市反家暴协调委员会。组织、协调、督促相关部门落实《成都市反家庭暴力多部门联动合作机制工作规程》,履行反家庭暴力工作职责,做好反家庭暴力的联动衔接工作和合作处置工作,广泛深入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宣传教育活动,积极推动家庭暴力突出矛盾及典型案例的及时解决,促进家庭和谐,维护社会稳定。加强家庭暴力调研,推动党委、政府制定出台专门的针对家庭暴力的法律法规;提高执法部门的法律意识,建立反家暴有效干预模式,加大对施暴者的惩处力度,筑牢反家庭暴力的第一道防线。进一步建立健全信访网络、司法保护网络、社会救助网络和维权监督网络,形成妇女儿童维权社会化工作体系。
充分发挥“成都市法规政策性别平等咨询评估委员会”作用,从性别平等视角对法规政策的制定、实施进行评价判断,推动性别意识纳入决策主流,保障妇女合法权益在法规政策制定和具体实施过程中的充分体现,促进男女平等发展。
充分发挥妇联系统的女人大代表、妇联界别政协女委员作用,配合人大、政协加强涉及妇女儿童法律法规的执法监督和检查,落实有关妇女儿童发展的议案提案。及时围绕涉及妇女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事项、妇女群众反映强烈的社会热点问题和执行妇女儿童权益维护等法律法规开展民主监督,协助政府疏民忧、解民困,保障妇女儿童民生的职能作用。
推进维权服务广覆盖
加强阵地建设,构建市、县、乡、村四级维权工作平台,整合资源,多措并举,为基层妇女儿童提供就地、就近、就便的维权服务,努力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
成立成都市妇女儿童维权服务中心,面向全市妇女儿童和家庭提供诉求表达渠道,提供一站式、专业化的综合维权服务。中心下设妇女儿童权益维护信访接待中心、妇女儿童权益维护法律服务中心和妇女儿童维权服务创新中心。各区(市)县妇联参照市级平台架构,结合工作实际,建立妇女儿童维权分中心、反家暴协调中心和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蓉姐对你说”信访工作室,夯实县一级阵地组织。
激活基层妇女儿童维权活力。乡镇(街道)、村(社区)充分发挥已建18个“蓉姐对你说”市级示范工作室,依托乡镇(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建立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室,开展婚姻家事纠纷调解;依托“妇女之家”建立“蓉姐对你说”信访工作室,因地制宜、因需而建,为群众化解矛盾、疏导心理,将服务延伸到群众身边,切实维护妇女儿童权益,促进家庭和谐、社会稳定。
提升维权队伍素质
打造妇联干部、专家和志愿者相结合的多元化高素质妇联维权工作队伍。建立成都市妇女儿童维权专家库。由市级部门、高校专家、家庭教育专家、心理专家等组成,围绕妇女参与决策和管理、妇女儿童维权等领域,为全市妇女儿童维权工作提供智力支持,开展课题调研,政策法规论证,参与重大舆情应对。建立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专家库。由婚调委组成部门相关人员、律师、心理咨询师等组成,参与市级重大婚姻家事纠纷调解,指导区市县婚调委工作。充分发挥专家库作用,研究和推动解决妇女权益重点问题,开展维权课题调研。建立妇女儿童维权志愿服务队。发挥专业社会组织与志愿者的社会协同作用,整合强化志愿者力量,为群众提供心理辅导、法律帮扶、婚姻指导、普法宣传等服务。加强志愿者团队能力建设,开展维权法律相关知识及干预方法的培训,不断提升志愿服务参与社会治理的实效。此外,加强妇联维权干部培训。每两年对县级妇联维权专职干部轮训一遍,县(市、区)妇联每两年对乡村两级妇联维权干部、妇女维权骨干轮训一遍,促进提升政治素养、业务水平和履职能力。
(作者系成都市妇联权益部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