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9年11月25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女报视点 积极应对老龄化从“未备先老”走向“边老边备” 张云雷“开荤腔”应道歉并纠错 全球超八成青少年身体活动不足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积极应对老龄化从“未备先老”走向“边老边备”

——本报记者专访南开大学经济学院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原新

□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 耿兴敏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就如何理解《规划》的意义、对于促进老龄社会与发展等相关问题,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专访了南开大学老龄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经济学院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原新。

我国顶层设计正趋于成熟和完善

前不久,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此总纲之下,《决定》明确提出“优化生育政策,提高人口质量。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建设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在老龄社会背景下,这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框架下,正在构筑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治理方案,顶层设计正在步步趋于成熟和完善。

在原新看来,人口是国家发展的基础性、全局性、长期性和战略性要素。人口老龄化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人口发展大势上的体现,正在成为中国发展的新人口基本国情。

党的十九大报告做出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的战略部署。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相关具体要求。充分显示了党中央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高度重视,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和领导基础。

“在老龄社会,特别是深度老龄社会到来背景之下,经济社会发展的挑战会增强,机遇依然存在,在这样一个背景之下,如何促进经济社会的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将是我们要考虑的重要战略问题。”原新说。

《规划》近期至2022年,中期至2035年,远期展望至2050年,是到本世纪中叶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性、综合性、指导性文件。

原新表示:“人口老龄化是中国不可逆转的常态现象,是全龄人口的共同未来、共同挑战和共同应对。《规划》出台实施,正说明当此重要时刻,积极应对老龄社会,是全党全社会,全国人民的一个共识。而老龄问题的本质是经济问题,是做大‘经济蛋糕’的问题,也是民生问题,是公平合理分配‘经济蛋糕’的问题。”

充分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原新认为,人口老龄化正在改变新时代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的基本条件,正在形成促进产业结构和居民消费模式动态调整的基本背景。以快速人口老龄化为核心特征的老龄社会将是“两个十五年”新时代经济建设的现实基础和现代社会发展的基本常态。

放眼全球,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聚焦中国老龄社会演进的基本规律,“多老快老”是加速老龄化的人口基本形势,从“未富先老”向“速老快富”、从“未备先老”向“边老边备”、从“未康先老”向“康老同形”、从“农村先老”向“城乡共老”是我国追赶型老龄社会的经济社会基本特征,这是擘画新时代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基点。

原新表示,我国老龄社会的经济形态之一是从“未富先老”向“速老快富”。人口老龄化进程与当前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和推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安排相耦合。

中国经济由改革开放40年间年均约10%的高速增长步入6%~7%的中高速增长新常态,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动力转型、结构升级、质量提升,综合实力快速改善,社会形态正由“未富先老”转向“速老快富”。社会主要矛盾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原新认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任务的两个阶段既是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战略机遇期,也是深度老龄社会向重度老龄社会迈进的转折期和发展期,同时还是人口老龄化程度“赶超”发达国家的特定历史时期,蕴含重大机遇与挑战。

未来国家之间的竞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家治理能力的竞争。原新认为,这次《规划》从5个方面部署了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具体工作任务,正是有的放矢的举措、是应对挑战迎接发展机遇“对症下药”的一剂良方,充分体现了近、中、远期的老龄社会形态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动态演进关系。

“目前占全体国民1/6、本世纪中叶将占全体国民1/3的老年人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与满足,是调和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党和国家重大发展战略。”

“构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治理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原新说,在积极应对老龄社会的战略布局上,我国一直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彰显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大国优势,养老服务体系、养老保障体系、养老健康体系不断完善,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制度安排进一步加强。

在此基础上,《规划》的提出和实施,彰显顶层设计的智慧和时代特点,是为各方谋划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治理策略的“指南针”。

“这也说明,并且更使我们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推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事业方面的独特优势和魅力正在日益展现。”原新说。

跨越式发展彰显制度自信

“老龄社会不可逆转,实现‘中国梦’宏图伟业的过程必将是经济社会发展主动适应老龄化的过程,解决未来老龄社会问题的路径将是单向路径。”

原新表示,随着人口综合素质快速改善,资本积累不断丰裕,技术创新日新月异,机械化和人工智能普遍应用,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将逐步替代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力数量的减少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冲击效应趋于淡化,开发人力资本尤其是规模庞大的老年人力资本是积极应对老龄社会的有效途径之一。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正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强国迈进。”原新说。

“其一,劳动力资源是经济增长基石,尽管我国16岁~59岁劳动年龄人口在2012年达到峰值9.22亿后进入下降阶段,但2018年仍达8.97亿,2050年尚在7亿以上,比改革开放初期还多约1.4亿,劳动力资源绝对量依然庞大。”

“其二,人口受教育程度发生质性飞跃。1982年~2017年,1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由5.3年升至9.6年,增幅81%以上;受过高中及以上教育人口比重从10.9%跃至35.0%,翻了3.3番;受过普通高等教育人口比重由不足1%升至15.5%,增加16倍;文盲人口比重从34.5%跌至4.9%。”

“其三,劳动年龄人口的知识技能水平不断提高,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0.5年,新增劳动力受教育年限已达13.3年。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劳动力队伍正在形成,为老龄社会条件下的新时代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雄厚的人力资本基础。”

截至2018年,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人数分别为4.2亿、5.2亿和13.45亿;享受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分别为1008万和3520万。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实现全覆盖,保障标准日益提高,病有所医、老有所养逐步落实,应对老龄社会的准备愈加充分,正在从“未备先老”走向“边老边备”。

在以上种种经济社会养老、社会保障体系发展基础上,中共中央、国务院实施《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战略,可谓高瞻远瞩。顶层规划和战略已经谋划,下一步的主要任务就是,各级地方党委和政府要把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规划与本地的实际紧密结合,制定和分解具体的任务,因地制宜提出可行性、可操作性的举措,把应对老龄社会的各项部署落到实处。

原新表示,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加速式的老龄化是国家可持续发展基础,跨越式经济发展是已经实现的奇迹和未来道路,追赶式社会制度体系的完善是我们发展的自信……《规划》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在正视老龄社会发展特点、科学分析基础上利用制度优势进行可持续发展的自信和方略。

“这也说明,赶超,中国一直在路上!”原新说。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