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开幕前,在靖安县宫颈癌防治研究所举行了江西省宫颈癌防治陈列馆揭牌仪式。
■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 记者 耿兴敏
在世界上首先发现HPV58亚型,宫颈癌标化死亡率从20世纪70年代的31.26/10万下降至2015年的5.97/10万,摸索出“低成本、广覆盖”的四联早期诊断法和中药“三品”治疗方法……这些都是全国第一个农村宫颈癌防治基地——江西省靖安县45年来在农村宫颈癌防治领域的突出成就。11月15日,全国农村宫颈癌防治45周年总结交流大会在靖安县召开。会议回顾了我国农村宫颈癌防治的发展历程,分享了国内外宫颈癌防治最新研究成果及规范化诊疗方法,并对未来宫颈癌防治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相关专家分别就“中国宫颈癌防治的总体策略和HPV疫苗进展”“WHO全球消除宫颈癌目标的科学基础与挑战和机遇”等做了专题报告,并与参会人员分享了国内外宫颈癌防治的最新研究成果及规范化诊疗方法。
20世纪70年代,靖安县宫颈癌死亡率曾高居全国县级第三,是当时全国宫颈癌平均死亡率的3.13倍。1974年,江西省妇幼保健院第一任院长杨学志教授带领团队在靖安县建立了全国第一个农村宫颈癌防治基地,开启了我国农村地区宫颈癌普查普治的新篇章。
45年来,在多方支持和江西省妇幼保健院、靖安县宫颈癌防治研究所几代工作人员的不懈努力下,摸索出了适合当地群防群治的“低成本、广覆盖”的四联早期诊断法和中药“三品”治疗方法,在世界上首先发现HPV58亚型,并进行分子标志物研究。以“创新科研”带动“群防群治”,用“查治结合”实现“早诊早治”,形成了一个以现场、临床、实验室三结合的宫颈癌综合防治体系。
1985年,靖安县甩掉了宫颈癌高发区“帽子”,宫颈癌的标化死亡率从20世纪70年代的31.26/10万下降至2015年的5.97/10万。靖安县在宫颈癌防治上的经验,为在全国农村基层推广宫颈癌预防网络体系建设提供了参考。
2008年,原卫生部批准靖安县为“国家宫颈癌早诊早治示范基地”。靖安的宫颈癌防治研究成果也先后荣获原卫生部科技奖1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5项,中国抗癌协会科技奖三等奖1项,首届中国妇幼保健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江西省妇幼保健院也多次在世界抗癌大会上介绍“中国农村地区宫颈癌防治的成果与经验”。
据了解,江西省妇幼保健院未来将持续和靖安县宫颈癌研究所在人才培养、技术服务、科研管理、双向转诊等方面进一步深化合作,创新开展宫颈癌早诊早治工作,为我国农村地区乃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宫颈癌防治提供有效参考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