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荔社区儿童议事会。
学校门口的马路上,画着卡通动物形象的彩绘斑马线趣味十足。 林志文/摄
□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
记者 金勇 林志文
“对儿童友好的城市,必定是对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都友好的城市。”不久前联合国儿基会在德国科隆举办的2019儿童友好型城市倡议峰会上,深圳市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的经验成为与会者关注的焦点。出席会议的深圳市副市长、市妇儿工委主任吴以环从融入城市治理的顶层设计、建立多元参与的共建机制、推进儿童友好型城市“在地化”标准制定、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搭建儿童参与城市发展的平台等五个方面,介绍了深圳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的主要做法,获得高度评价。
在深圳,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的理念正在逐渐深入人心。那么,这项全国率先的工作如何在短短三年多的时间里从“概念”发展成为全面铺开的“实景”,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近日进行采访,探究深圳创建儿童友好型城市实践的“深圳样本”和“密码”。
理念:倡导“从一米的高度看城市”
据了解,深圳是移民城市,深圳儿童结构与深圳总体人口结构一样,非深圳户籍儿童占比大,流动性强,个别差异较大,既有移民户籍人员子女,也有大量来自农村的务工人员子女,还有引进高层次人才子女,家庭背景不同,需求也存在巨大差异。深圳儿童发展还呈现儿童思想活跃、参与意识强、具有国际视野,对城市认可度高、热爱深圳、对儿童友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等突出特点。
根据2018年深圳市妇儿工委办开展的“深圳市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需求调研”结果显示,虽然是移民城市,但在深圳生活成长的儿童对这座城市非常热爱。数据显示,九成以上儿童对深圳的儿童友好程度表示认可;91.56%的儿童认为在深圳居住、生活、学习、活动以及出行的环境是安全的;儿童对在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中进一步加强食品和环境安全、提供更加充足的医疗资源、建设更适合儿童使用的文化体育娱乐设施等提出了迫切的要求。
深圳市妇联主席马宏表示,深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儿童事业,把儿童发展的视角融入城市治理,倡导“从一米的高度看城市”的理念,为促进儿童全域成长汇聚各方力量、搭建共建平台,从实施路径、推进模式,从工作方法到工具创新,使儿童友好理念指引下的城市治理有章可循,并可传播、可复制、可推广,实现了全方位的体制机制创新。
实践:让“儿童优先 儿童友好”理念落地生根
行走在福田区园岭街道办事处辖区,这里是深圳市建成最早的街道之一,辖区拥有园岭小学、市实验学校等省一级重点中小学校8所,拥有机关四幼、银鹰第一幼儿园等11所省、市级优秀幼儿园。辖区内教育资源高度集聚,儿童也高度集聚,“儿童友好”理念显得尤为重要,儿童友好的元素也随处可见。在园岭五街、园岭一街记者见到,画着小猪佩奇的彩绘斑马线趣味十足;在一些学校周边,采用隔离设施隔离步行道与自行车道,保证儿童出行不受自行车干扰。在红荔社区中心公园,不同年龄段的儿童有相对独立的活动空间。
园岭街道党工委委员王强向记者介绍说,为了解孩子们的真正需求,社区通过儿童议事会让孩子投票决定需要哪些活动设施。成立儿童议事会制度是一个创新之举。儿童议事会由社区引导协助成立,招募评选儿童代表,制定议事会章程,确定议事会议题,每月或每季度开展一次儿童议事会活动,为儿童发声提供平台,社区充分听取儿童意见并给予采纳和回应,让儿童视角真正进入社区治理。红荔社区联合哈工大深圳校区及深圳市规划设计院团队先后开展“我眼中的红荔社区”“我的社区公园我做主”“社区交通小达人”等主题儿童议事会,从儿童的视角征求意见并对其中合理建议给予采纳。据统计,全市成立各级儿童议事会共119个,开展议事活动近千场。
在被列为儿童友好型学校试点单位的园岭小学,校长梅燕歧带我们参观了学校各个角落和设施,体会学校如何将让“儿童优先、儿童友好”理念落地生根的做法。据介绍,学校以儿童友好型学校创建为契机,按照《深圳市儿童友好型学校建设指引(试行)》,在硬件、软件上不断完善校园公共设施,校园文化建设从儿童的需求与视角出发,开展多种儿童参与的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社区联动邀请专家到校开展讲座、家校共建活动、提升阅读文化环境、参与各项议政议事活动等。
福田区园岭街道党工委书记罗平在接受采访时介绍,福田区在全市率先提出儿童友好城区建设,园岭街道于2018年出台了《园岭街道全面建设儿童友好型街道实施方案》,明确了社区、学校、公园、交通出行等四个试点进行推进,开展了儿童安全教育、阅读教育等八项教育项目,真正让“儿童优先、儿童友好”的理念在辖区落地生根,初步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尊重儿童、保护儿童的良好氛围。
成效: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的“深圳样本”正在形成
福田区园岭街道的做法,是深圳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的生动实践。三年来,全市统筹规划、全程多元参与、全域系统推进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的“深圳样本”正在形成。
据深圳市妇联主席马宏介绍,首先,深圳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已融入城市治理的顶层设计。市委市政府将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纳入“十三五”规划、深圳总规2035和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率先出台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纲领文件——儿童友好型城市战略规划和行动计划,确定了儿童社会保障、儿童参与和儿童友好空间三大策略体系,在全市统筹推进实施。这是全国首部地方性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行动纲领文件,受到联合国儿基会和国务院妇儿工委办的充分肯定。其次,建立多元参与的共建共治机制。市妇儿工委充分发挥政府妇女儿童工作议事协调机构作用,建立起自上而下的政府统筹机制和自下而上的共建平台,统筹协调30多个职能部门和各级政府共同推进,同时集聚社会各方资源,企业、社会组织、儿童、媒体、公众自觉主动参与。先后与学校、社会组织建立儿童社会公共参与“支持联盟”和“服务联盟”,联合各方建成公共场所母婴室548间,共建儿童友好教育实践基地27个,包括福田区将建设儿童友好型社区列入政府民生实事项目,推广建立社区儿童议事会;罗湖区在棚户区改造工作中统筹考虑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区;盐田区开展儿童多元智能发展项目……
为更好地推进深圳市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深圳市妇儿工委近日公开发布中英文版《深圳市儿童友好型社区、学校、图书馆、医院、公园建设指引(试行)》《深圳市儿童友好出行系统建设指引(试行)》《深圳市母婴室建设标准指引(试行)》等七大领域建设指引。据介绍,相关指引除母婴室外均为国内首创,其中社区、学校、图书馆、医院、母婴室等五个领域指引已试行一年。
愿景:为中国贡献“深圳样本”,向世界展现中国方案
“来了就是深圳人”“来了就是深圳娃”。儿童友好让深圳这座城市更有温度,促进了公共服务均等化,弥补了城市治理中儿童视角的欠缺,形成了顶层设计与基层治理实践的高度结合,体现了深圳的包容、关爱的城市文明。
据介绍,深圳的实践推动联合国儿基会在中国启动儿童友好型城市项目,联合国儿基会执行主任、先后两任驻华办事处代表与深圳市领导会见共商发展。深圳的实践得到了国家层面的认可和响应,得到社会的高度评价,先后获得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奖等国家、省、市多个奖项。今年6月,首届“中国城市治理创新奖”选拔大会暨颁奖典礼在北京大学举行,“深圳创建儿童友好型城市项目”从全国330个申报项目、22个入围项目中脱颖而出,荣获首届“中国城市治理创新优胜奖”。
深圳市妇联主席马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经过三年多的实践,深圳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已从最初提出的“概念”发展成为全面铺开的“实景”,“未来,我们要进一步创新探索,为中国贡献深圳样本,向世界展现中国方案。”
马宏介绍,深圳将进一步推进儿童权利保护地方性立法工作,进一步优化儿童生存发展环境,进一步着力解决好高密度城市发展与儿童友好空间需求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探索儿童大数据与智慧城市建设的结合点,进一步探索儿童参与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的工作机制。“不断扩大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的覆盖面,提高儿童友好城市的质量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