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岁的李桓英加入中国共产党
李桓英荣获麻风病防治终身成就奖
在麻风村为患者检查身体
乘坐独木舟过河进入麻风村
与世界卫生组织专家进行现场检查
李桓英,世界著名麻风病防治专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北京热带医学研究所研究员。
曾率先开展短程联合化疗,推行垂直防治与基层防治网相结合的消灭麻风病的特别行动计划,解决了麻风病的治疗难题,为数以万计的麻风病人解除了疾苦,被称为“全球最佳的治疗行动”,被世界卫生组织在全球推广,为我国乃至全球的麻风病防治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曾获中国麻风病防治终身成就奖,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19年9月,李桓英获评“最美奋斗者”光荣称号。
■ 卜丁
日前,98岁高龄的世界著名麻风病防治专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北京热带医学研究所研究员李桓英光荣当选“最美奋斗者”。
“现在的我虽即将进入期颐之年,但不愿余下的日子在闲暇时光中浪费掉。只要我不是医院工作的累赘和包袱,我还愿意继续工作,还愿意为麻风病人服务,我的目标就是彻底战胜麻风病。因此,我会再接再厉,为党和人民努力工作到100岁!” 李桓英说。
不悔抉择:华侨志 报国情
李桓英1921年8月出生于北京。童年时候,她曾跟随父母在德国柏林一起生活,看到了西方医学的迅猛发展。1945年,在战争中的大后方艰苦学医6年的李桓英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1946年前往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攻读细菌学和公共卫生学硕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微生物学系助理研究员。
1950年世界卫生组织成立,李桓英被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推荐成为世卫组织首批官员。任职七年间,她被派往亚洲、美洲等许多国家,为防治性病和雅司等疾病在贫穷落后地区的蔓延做出了艰苦努力,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好评。当时,李桓英的全家已移居美国,父母兄弟都希望她留在美国。然而,面对富裕的生活和祖国的需要,她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做出了重大的选择。
1957年,在李桓英为世界卫生组织工作7年期满时,她婉言谢绝了世卫组织“续签5年合同”的邀请,瞒着家人,只身一人绕道伦敦,几经周折,于1958年从莫斯科回到了祖国。那一年,她37岁。
创新担当:科学大家的典范
麻风病这个古老的疾病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它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侵犯皮肤和周围神经,历来是备受歧视的、致残的“不治之症”。
20世纪70年代末,已年近花甲的李桓英了解到,世界卫生组织正在研究一种联合化疗治疗麻风病的新方法,药物配方已经完成,但是缺乏临床实验。为了争取到世界卫生组织免费的药品支持和实验项目,李桓英开始在全国范围进行走访调查。在李桓英的办公室有一张云贵川交通图,上面插了20多面三角旗,那是她的足迹所到之处。7个麻风病发病率较高的州和县,被李桓英选定作为治疗的试点。
1982年,李桓英向世界卫生组织递交了一份关于中国麻风病情况的详细报告,世界卫生组织批准了在中国进行联合化疗方法的项目。她建立多个联合化疗的实验点做临床试验,根据我国麻风治疗标准,每年和基层麻风防治工作者一起仔细调研,前5年按月观察之后每年调查1次,前后达15年之久,进行多年的观察研究。
为了寻求更好的治疗方法,李桓英敢于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她将国外先进的治疗方法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率先开展了服药24个月就停药的短程联合化疗和消灭麻风病的特别行动计划,解决了麻风病的治疗难题,为数以万计的麻风病人解除了疾苦,而且年复发率仅为0.03%,大大低于国际组织年复发率小于1%的标准,1994年被世界卫生组织在全球推广。
1996年,她又率先在国内开展消除麻风运动,首次提出了麻风病垂直防治与基层防治网相结合的模式,被称为“全球最佳的治疗行动”,促进了麻风病的早发现、早治疗,为我国乃至世界麻风病防治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
无畏艰险:从未犹豫退缩
1983年初,李桓英带着申请来的免费药品来到了云南省勐腊县的麻风寨。每天早上六点,李桓英走十公里的山路,经过一条河进入麻风寨,她到每一个病人的家里,去劝说他们服药。中午,李桓英总是会留下来,在病人家里吃饭。给麻风病患者看病的时候李桓英不仅不穿隔离衣,还和他们握手拥抱。她与麻风病患者之间的亲密接触,正是为了消除病人的恐惧心理。
麻风村寨大多山高路险,地处偏僻,而她却不知疲倦地做了几十年。每次李桓英到一个村寨的时候,都会引来村寨里村民的一片惊奇:村寨来了个女医生,不怕麻风!她口渴了就舀起病人家的水扬头就喝,饭捧起就吃。病人试探着同他握手,她便拉着他们的手长时间不放。见到老病号,她总是亲切地拍拍病人肩膀拥抱问个好。
治疗麻风她从来都是面对面地接触,没有畏惧。“我就不怕,医生不能怕!这就好像战士都知道子弹厉害,上了战场不照样往前冲?!麻风菌可没有子弹厉害!”李桓英曾这样说,“我甚至巴不得自己被传染上——让你们亲眼看看我能治好它!”
她还会教麻风病人穿鞋。“早晨和晚上,你们要这样。”手一下子伸进病人刚脱下来的脏鞋,“摸摸有没有砂子和钉子,再穿上。”麻风病人手脚是麻木的,甚至,端滚烫的火盆都感觉不出烫手。李桓英不怕脏,为的就是教给他们防止皮肤破损溃烂自我防护的方法。
她曾在勐腊遭遇坐独木舟过河翻船的经历,被捞上岸却湿漉漉地仰天大笑:“我胖得像个皮球,哪里沉得下去?”她曾数次遭遇翻车,最严重的时候被翻滚的汽车前窗挡风玻璃甩出去十多米,躺在覆盖厚厚白雪的山坡上昏过去,听到连车带人滚下坡底的同志们从车中爬出来,找不到人,连声呼喊,才反应“我在这里!”但是爬不起来,心想骨折了,歪头一看,雪地上还有一大片血迹。肋骨骨裂,锁骨骨折,头部还负伤缝过7针,她却还开着玩笑说:“按我坐车的概率,也该翻了!”
艰苦与危险没有阻断李桓英继续前进的脚步,面对艰险,她从没有过丝毫犹豫与退缩,依然义无反顾地奔波在麻风病防治工作的第一线。李桓英豪爽地说:“要想搞事业,就别怕付出。若要计较,就什么也干不成。”
经过两年时间的治疗,云南省勐腊县的麻风病患者被全部治愈,1990年的泼水节,他们摘掉了麻风寨的帽子,作为一个行政村,被正式划入勐仑镇,李桓英为它取名为“曼南醒”,意思为“新生的山寨”。这一天,李桓英和村民们一块跳起了傣族舞蹈。
卓越贡献:赢得国际赞誉
李桓英一生孑然一身,把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麻防事业。正是由于对我国在麻风病防治工作这一领域做出的成就和贡献的肯定,1998年第十五届国际麻风会议被定于在北京召开,在这次具有纪念现代麻风防治100周年特别意义的大会期间,李桓英被推选担任本次大会的轮值执行主席。
会上,作为我国著名麻防专家同时身兼世界卫生组织第七届麻风病专家委员会8位专家之一的李桓英,做了《在云南实施麻风病防治特别行动计划的报告》,博得了与会1000多名中外专家长时间的热烈掌声。她领导开展的短程联合化疗和消灭麻风病的特别行动计划,被誉为全球最佳。世界卫生组织官员诺丁博士紧紧握着李桓英的手说:“全世界麻风病防治现场工作,你是做得最好的。”
40年来,李桓英针对国内外麻风防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多项现场研究,缩短疗程,消除歧视。她解决了该领域的重大策略和技术上的关键问题,为我国政府制定控制和消灭麻风病的整体规划,为全球实现消灭麻风病目标的可行性提供了重要依据、做出了重大贡献。
她在麻风防治研究上的成就赢得了国内外学术界的高度评价,先后获省级科技进步奖6项,主持的“全国控制和基本消灭麻风病的策略、防治技术和措施研究”获得2001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李桓英在麻风病防治领域已经取得了常人难以超越的成绩,但年过90高龄的她仍然奋斗在麻风病防治研究第一线,为的就是早日实现彻底消灭麻风病的理想。她说:“我国虽然基本上消灭了麻风病,但还没有彻底消灭,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麻风病的疫苗至今还是空白,自然疫源也不清楚,从基因水平揭示麻风病的发病机制还没人涉及……”
她带领麻风病研究课题组进入分子生物学研究领域,开展麻风病早期诊断、耐药基因检测和分子流行病学的研究,希望通过对麻风病分子生物学水平的研究,在麻风病的传播方式、发病机理、检测方法等方面取得创造性突破,为彻底消灭麻风病而不懈努力……
2016年9月,第19届国际麻风大会在北京召开,李桓英教授荣获首届“中国麻风病防治终身成就奖”。
同年底,95岁高龄的李桓英怀着对党的无限忠诚成为了一名新党员。她深情回忆起自己在战乱中的学习经历,放弃世界卫生组织优厚待遇毅然回国的决绝信念,与新中国一同成长的幸福和满足,以及消除麻风病的坚定和执着。她感谢祖国的培养,人民的信任和同事们的支持,言语中饱含了对党、对祖国炽热的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