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盒售卖机。
鲍磊买的盲盒玩偶。
编者按
《阿甘正传》里有一句话:人生就像一盒各式各样的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块将会是什么味道。人生如此,盲盒亦如此。不知从何时起,年轻人开始热衷买盲盒。它令人着迷之处在于,你永远不知道自己选的是否是心仪的,惊喜或失落就在开盒的那一瞬间。盲盒的单价并不算高,但它的神奇之处就在于会不知不觉中把你的钱包掏空。小小的盲盒为何会有如此魔力?它走红的原因是什么?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对此展开调查。
□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 陈姝
4个月花20万元买盲盒、2万元买两袋盲盒玩具……如今,购买盲盒成了一种时尚消费,盲盒成了当下最红的潮流玩具,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把购买盲盒当作乐趣。
购买盲盒令人兴奋、减压
盲盒,顾名思义,即一个盒子里面装着一个玩偶或者手办,不同的是,盒子外包装没有标识,不显示里面装的是哪一款玩具,买到什么就是什么,如要集齐一个系列全凭运气。
记者在北京某盲盒专卖商店里看到,货架上摆满五颜六色的盒子,摆放了各式各样的玩偶,有人气爆棚的Molly,米奇家族等,商品琳琅满目,可爱至极。
记者了解到,每个盲盒的价格并不高,30元到80元不等。商店的营业员说,一般买盲盒的年轻人居多,很多都是回头客,大多是买了一个,就想把整个系列买齐,但是具体盒子里是什么,没有人知道。
“抵不住诱惑,盲盒里的玩偶太萌,高压的工作与生活节奏,拆开盲盒如果找到自己喜欢的玩偶,也是一种小确幸,有治愈功效,仿佛回到小时候玩收集卡片游戏一样,拥有一颗青春不老的心啊。”小说作家、知名旅游博主鲍磊是购买盲盒的常客,在他看来,购买盲盒有减压的效果,很享受盲盒带来的精神愉悦。
而对于刚刚参加工作的舒女士来说,她喜欢购买盲盒,就是用六个字来形容“兴奋、好奇、激动”。她告诉记者,她每次发工资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赶往泡泡玛特店自动售货机那里,买一个少年盲盒,买了好几次了,一直没有买到王子款。她表示,还会继续购买下去,买盲盒成为一种爱好了。
记者在采访中注意到,这些盲盒,有很多系列,每个系列包含不同造型的玩偶,有些系列推出了一代或者二代。买不完的盲盒也刺激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黑龙江大庆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陈立勇认为,随着社会多元化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观也有了明显变化,人们开始追求一些能带来精神娱乐的产品。正因如此,盲盒这种主要贩卖娱乐体验的商品才有了发展的空间。购买盲盒就源于对美好、惊喜的期待。盲盒的玩法深谙人性,满足了公众的好奇心,承载了新鲜、刺激、时髦的心理体验。
盲盒疯狂的背后是暴利
适量购买盲盒本无可厚非,但任何一种商业模式创新的主要目的都是获利,购买盲盒也不例外。
爱好收集玩偶的王女士告诉记者,她一年买盲盒的钱近10万元,因为忍不住看到喜欢的玩偶就想买,她最钟情Molly校园系列那一款,但是隐藏款至今没有买到。
身边的朋友向她提议,真想要买到Molly校园系列隐藏款,去闲鱼平台可以找到。
王女士确实也登录了闲鱼平台,发现一个隐藏款的价格翻了近30倍,她只能望而却步。
“要让我花这么多的钱去买一个玩偶,我还是舍不得,喜欢归喜欢,还没有疯狂到那个地步。”王女士说。
记者在闲鱼平台发现,某品牌隐藏款产品,原价59元,目前在闲鱼已经卖到2999元的高价,涨幅近50倍;该品牌另一款隐藏款产品涨幅也很高,原价59元,现在有人已经出到1388元的售卖价格,相当于翻了23倍。
据闲鱼平台发布的报告显示,一位30岁的上海闲鱼用户,2018年通过转让盲盒赚了10万元,对限量版、隐藏款的痴迷引发了二手市场的极度火爆。
正是因为经常抽到不喜欢的,很多年轻盲盒爱好者在收藏之余,交换和转让成为他们的另一大诉求,某二手交易平台上的盲盒买卖随之火爆。有数据显示,如今其平台上的盲盒交易已经是一个千万级的市场,过去一年有30万盲盒玩家进行交易,每月发布闲置盲盒数量较一年前增长320%,最受追捧的盲盒价格狂涨39倍。
为什么会出现这么昂贵的价格?鲍磊说,盲盒产品设计也是有套路的,消费者购买这份产品的喜悦已经超越了商品本来的价格。给消费者带去精神上的愉悦已经成为制胜的关键。所以再昂贵的价格也会有人买。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刘俊海认为,大家对于新事物初期发展阶段应给予一定的鼓励和包容,但是诚信经营不可缺,倘若都做着“一夜暴富”的美梦,通过营销炒作和投机取巧来牟利,则不利于消费市场的健康发展,有关监管部门应及时出手“降温”。
要树立理性消费观念 防止陷入消费陷阱
有人说,盲盒很像小时候玩的套圈、射箭、干脆面里的水浒卡的创新升级版,只是产品更精细化,形式更多样化了。限量的盲盒,让人着迷的除了盒子里的玩偶,更多的是那种拆开盒子带来的神秘感。抽中的人堪称锦鲤附体,为此,这让更多人愿意一掷千金。
据了解,目前市场上售卖的盲盒大多在40~70元,整个系列的盲盒会有10~12个玩偶,整套价格700元左右。阿里《95后玩家剁手力榜单》显示,近20万消费者每年花费2万余元收集盲盒。
心理学家斯金纳曾提出“操作性条件反射”的理论。人类在看到可能的报酬面前,往往会有难以控制的重复行为。重复购买盲盒,是一种行为习惯,也是一个心理陷阱。购买盲盒全凭运气,只能广撒网。这就意味着你买不到隐藏款是大概率事件。
据报道显示,一对北京的夫妇,4个月花20万元在盲盒上;还有一位60岁的玩家,一年花费70多万元购买盲盒。
北京市瑞晶朋辉律师事务所律师徐小禄认为,盲盒市场如此“忙碌”,作为一种休闲娱乐的方式很正常,如果过分“炒盲盒”,容易钻进法律的盲区。商品生产和流通者均应依法诚信生产和经营,消费者更需理性消费,才能杜绝不良商家的暴富诱惑,避免消费陷阱和法律纠纷。
陈立勇表示,对于消费者而言,既要树立理性消费观念,更要把握适度原则,切勿盲目跟风,要预防高价泡沫,防止陷入消费陷阱,甚至沦为逐利性的赌博。毕竟,我们期望的是现实的美好,而非打开潘多拉魔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