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9年10月15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美丽中国 南极游:更规范 非鼓励 你没机会不环保 南极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孰重孰轻?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南极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孰重孰轻?

自然资源部发布《赴南极长城站开展旅游活动申请指南(试行)》的消息一出,南极旅游迅速成为热点话题。

与高涨的旅游热情同时存在的,则是大家对南极脆弱生态系统环境承载力的担忧。那么,南极旅游到底该不该提倡?对于这片净土,旅游和环保又该如何平衡?

首先,南极旅游是禁止,还是全面放开,都不能搞“一刀切”。

根据携程旅游2018年发布的年度《中国人极地旅游报告》,我国游客通过各类平台可以选择的南极、北极、极光线路增加到1000多条。客源群体从北上广一线城市,向二三线城市扩展。尽管南极旅游产品价格平均在10万元到20万元,甚至高达30万元以上,但游客对相关产品和业务的咨询量仍不断增加,南极旅游已成“井喷”态势。可以说,南极旅游已经难以禁止,有越来越多的游客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和方式前往。因此,在当前实际情况面前,南极旅游宜疏不宜堵。

那么,市场前景好,南极旅游就应该全放开吗?当然不能。南极生态系统极为脆弱,一旦遭到人为破坏,就极难甚至无法自行恢复。近年来不断增加的游客涌入,已让南极面临巨大考验。比如,在南极海域海水中已检测出微塑料;外来物种摇蚊出现在南极;游客追逐企鹅等行为致使海洋生物陷入困境,等等。因此,南极旅游应限定在便于管理,确保安全的小范围之内。

其次,针对南极旅游,要有完善的配套制度作为管理保障。

配套制度至少应包括三个方面:活动区域的限定、活动人数的控制、活动行为的约束。比如国际南极旅游组织协会(IAATO)制订了包括看企鹅保持5米距离,上下船要清理鞋子等规定。2018年2月,国家海洋管理部门出台的《南极活动环境保护管理规定》明确,禁止带入非南极本土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禁止采集和带出陨石、岩石、土壤及化石等。而最新发布的《申请指南》则限定了长城站1号栋这仅0.5平方公里的开放区域,并规定了开放时间、安排专职人员监督检查游客访问活动等。

中国是《南极条约》协商国,南极旅游活动事关中国合理利用南极的权益,是中国参与南极全球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中国有义务对本国公民开展的南极旅游活动进行管理,这也是中国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

第三,要对公众加强保护南极的宣传教育,并实施相关培训。

南极旅游开发,必须牢牢守住“生态”和“安全”的底线,必须慎之又慎,严之又严。出台制度、规定仅是规范南极旅游活动的一方面,即使有再多的制度加以约束,仍会有违反规则的事情发生。保护南极不应也不能只是相关部门的责任,任何一名前往南极的人都应带着敬畏和责任。而这份敬畏心与责任心的有无和强弱,更多的来自于平时的宣传教育。

比如,在南极旅游热度不减的同时,媒体要适当“泼凉水”;推广南极垃圾分类,让游客能够正确处理随身垃圾和物品并遵照实行;将专业培训作为南极旅游活动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培训合格才能前往南极旅游,等等。

总而言之,无论公众、媒体还是有关部门,都要正视南极旅游,既不使其完全封闭,更不过度放开。同时,规范南极旅游并将其限制在生态旅游的管理框架内,合理开放南极旅游,保护南极生态环境,千万不要让南极旅游大热之后,留下的是不可挽回的生态灾难。 (郑雅楠)

本版摄影:李缘元 Maia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