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 富东燕
国家主席习近平2015年在出席全球妇女峰会的讲话中指出,“中国实践证明,推动妇女参加社会和经济活动,能有效提高妇女地位,也能极大提升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活力。”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妇女积极参与经济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就业结构不断改善;创业创新能力和热情与日俱增;在脱贫攻坚中充分参与、广泛受益……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各级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下,我国妇女参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激情更加高涨,巾帼不让须眉的势头更加凸显。
稳定就业撑起经济建设“半边天”
新中国成立伊始,具有临时宪法地位的共同纲领即获得通过,妇女取得了包括经济权利在内的各项法律赋予的平等权利。
彼时,无数个卸下“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封建枷锁的妇女,积极投身恢复国民经济和发展社会生产。她们迈着坚定的脚步,进学校、入工厂,成为工人、售货员、教师、医生,共同谱写着属于自己、属于女性、属于国家的新篇章……
梁军是新中国第一位女拖拉机手,自己的照片留在了一元钱人民币纸币上是她永远的骄傲。70年的激情岁月里,从女拖拉机手到农业机械专业大学生、从农业机械化技术管理者到哈尔滨农机战线领军人物……作为新中国妇女的代表,她的经历鼓舞着更多青年女性走出家庭,走上祖国需要的工作岗位。
不仅是梁军,也不仅是拖拉机手。
新中国成立之初,种种传统禁区不断被冲破,伴随着妇女就业人数的增多,就业的领域也逐步拓宽,在许多岗位上创造了多个“第一”。
1953年,20岁的孔庆芬登上了“和平一号”轮船,成为新中国第一位女海员;1952年3月8日,为纪念三八国际妇女节,新中国第一批女飞行员驾驶飞机飞过天安门上空;新中国第一位农民出身的女研究员张秋香,于1957年创造了植棉高产纪录;福建惠安的惠水女库是我国妇女在水利建设上的一面红旗;1958年,新疆克拉玛依油田成立了“三八女子钻井队”……
妇女大踏步地“走出去”,逐渐撑起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半边天”。
《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年)》2017年统计监测报告显示,2017年,全国女性就业人员占全社会就业人员的比重为43.5%;城镇单位女性就业人员6545万人,占城镇单位就业人员的比重为37.1%。
另一组数字更加可喜:我国公有制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中的女性比例从1995年的37.3%,增加到2017年的48.6%,其中高级职务中的女性比例由1995年的20.1%提高到2017年的39.3%,比例增长近一倍。
稳定的就业缘于我国对女职工劳动权利的制度保障。从1988年颁布《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到2012年《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出台,女职工劳动保护程度不断提高。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促进妇女儿童事业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妇女在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等各方面权益进一步得到落实。数字显示,2017年落实女职工劳动保护的企业占比71.2%,比2002年提高35.2个百分点。
创业大潮中的有生力量
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步伐不断加快,妇女在就业上的选择更加多元,下海经商就是其中之一。
1979年,为了能够光明正大地“摆摊儿”卖东西,章华妹去温州工商所管理局填写了营业执照申请表。一年后的1980年12月11日,她拿到了全国第一张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
“当年,‘个体户’并不是个光彩的职业。而现在,创业已经成为很多年轻人的第一选择,尤其是我们温州的新一代,像我儿子就刚刚创业。我相信他们还有更好的机会!”如今的章华妹感慨道。
改革开放以来,像章华妹一样的大批女性,走进了家庭联产承包的土地,走进了个体户的摊位,走进了民营企业家的办公室,走进了互联网空间……
靠一瓶辣椒酱,卖出年营业额40多亿元“老干妈”的创始人陶华碧;从一名打工妹到“手机玻璃女王”、荣登2015胡润女首富榜榜首的周群飞;从科技人员到下海创业,将高新科学技术融入藏药产业化开发的雷菊芳;将收废品做到“纸业女皇”的张茵……她们白手起家、自主创业的故事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中国女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互联网+”兴起,随着“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的号召,女性参与创业的种子更是遍地开花。凭借勤劳、智慧和坚韧,她们已成为创业队伍中不可忽视的力量。
数据显示,如今互联网领域创业者中女性占比高达55%。
女性在创业创新领域的脱颖而出,得益于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我国政府自2009年以来实施了鼓励妇女就业创业的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政策,截至2018年全国累计发放3837.7亿元,中央及地方落实财政贴息资金408.6亿元,获贷妇女656.9万人次。2017年,全国妇联举办中国妇女创业创新大赛,吸引56万妇女参与,极大激发了妇女的创业精神和创新活力;近年来,各级妇联组织培养巾帼电商带头人10万多名,辐射带动1500多万妇女增收致富,初步形成“互联网+女性创业”的服务体系。
脱贫攻坚战中的深度参与者和受益者
脱贫攻坚在我国是“头等大事”“第一民生工程”。新中国成立70年来,妇女在脱贫攻坚中充分参与并广泛受益。
贵州盘州市淤泥乡岩博村是余留芬生活和工作的地方,作为村党支部书记的她,17年里始终在与贫困“较劲”,凭着坚毅与责任使这个曾经“集体经济为零”的贫困村发展成为远近闻名的“先进村、文明村、示范村、小康村”。村里人谈起她无不感慨:“女子也能撑起半边天”;
河南省新乡县小冀镇京华社区党委书记、社区主任刘志华是“乡村都市”的女当家,带领村民群众摆脱贫穷、奔向富裕和幸福;
广西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驻邕宁区百济镇新平村第一书记杨修凯,在任期间带领村民们修建了19条共20多公里的公路,成立合作社,盘活闲置地,带领新平村成功脱贫“摘帽”;
……
妇女是打赢脱贫战役、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在我国贫困地区,一批像余留芬、刘志华一样的领头羊,一批又一批像杨修凯一样的第一书记,书写着带领群众脱贫奔小康、建设美丽新农村的奋斗故事。
同时,妇女扶贫脱贫一直受到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年)》等都将缓解妇女贫困程度、减少贫困妇女数量作为优先事项,保障贫困妇女的资源供给,帮助、支持贫困妇女实施扶贫项目。
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脱贫攻坚中更加重视妇女的参与和受益。
——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将贫困地区妇女宫颈癌、乳腺癌(简称“两癌”)检查项目扩大到所有贫困县;
——实施“贫困母亲两癌救助”“母亲安居工程”“母亲健康快车”等项目,帮助患病贫困妇女、贫困单亲母亲等改善生存发展状况;
——开展全国家政服务劳务对接扶贫行动、“百城万村”家政扶贫行动,帮助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妇女实现就业。
各级妇联组织更是大力实施“巾帼脱贫行动”,围绕立志脱贫、能力脱贫、创业脱贫、巧手脱贫、互助脱贫、健康脱贫、爱心助力脱贫七项重点任务,多措并举,精准发力,助推妇女精准脱贫。
数据显示,2018年末,全国农村贫困人口从2012年的9899万减少到1660万,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的10.2%下降至1.7%,减少的贫困人口中约一半为女性。
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一代又一代妇女为新中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现代化事业开拓进取、铸就辉煌。在新时代勇敢追求美好生活的过程中,出彩的人生画卷正徐徐向每一位有梦想的妇女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