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的时候,通过文字和作品,对话和追寻,遇见钟南山、郭德贤、木心这样的智者,哪怕,仅仅是我们身边那些历经岁月沧桑,愈发慈悲的平凡老人,也是一种难得的福报。
他们不仅让我们明白,有一种人,越老越可爱。他们还引领我们,心怀期待。我老了,也要这么可爱。
■ 闲时花开
前不久看到一条新闻,它和老院士钟南山有关。
8月31日,南航一架由新加坡飞往广州的航班上,一位9岁的男孩突发过敏,全身红肿,情绪激动。家人六神无主,呼叫空乘人员,空乘人员调低机舱内温度,并拿来冰块帮男孩冰敷。和男孩同航班的钟南山院士,听闻这一消息后,坚持跑到男孩的座位旁问诊,一番检查,确诊男孩没有生命危险后,才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讲真,看到这一幕,我心里挺感动的。这感动,不仅有身为病号的我,刚从走廊里挤满人的医院里逃出来,心有戚戚焉,还有身为年轻一代的我,看到83岁的钟南山院士,蹲下身子耐心询问素昧平生的小男孩,那份关切让人动容。
很多人知道钟南山,是因为非典。钟南山和非典的故事,还有一个值得说说。
在非典基本得到控制的2003年夏,钟南山去美国西雅图参加一个胸科年会。会场内外的媒体,到处弥漫着“非典是中国毁灭世界武器”的论调。他找到会务组,争取到一个中午的时间,在年会中硬插进一个《非典在中国》的发言。他通过数据和事实,告诉世界,非典中,中国人历经的恐慌、悲痛和创伤,更告诉世界,为打败非典,中国人做出的决战、牺牲和成绩。
他的发言,获得了多国专家的点赞,美国疾控中心的一位官员,当即邀请他开了一场有关非典的记者发布会,让西方媒体听到客观、公正、真实、积极的中国声音。
随后,美联社、德新社等通讯社,纷纷对他专访,倾听“来自东方的声音”。
我认为,遇见一个人,只需看两点就可判断他是一个怎样的人:一是,对祖国是怎样的立场;二是,对弱者是怎样的态度。
在非典中,对国家的立场,包括后来一系列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勇敢发声;在飞机上,对9岁病童的关切,老院士钟南山都给年轻一代做了榜样。
就像《开学第一课》上,那位满面慈祥、话语铿锵的郭德贤奶奶。
9月1日晚,我和孩子按照老师的要求,老老实实地坐在电视机前,看了今年的《开学第一课》。
央视今年的《开学第一课》,真好,和五星红旗有关的一组故事,看得人激情澎湃,热泪盈眶。
我觉得,好就好在岁月感。
从渣滓洞、白公馆里逃出来,历经九死一生的老地下党员郭德贤奶奶,从北坡登上珠穆朗玛峰顶峰的第一代登山员贡布老人,在澳门濠江中学升起五星红旗的老校长杜岚女士……
他们每个人,都是一部史书。95岁高龄的郭德贤奶奶,谈起历史,不刻意夸大,也不过分煽情,而是娓娓道来。
特别是,郭德贤奶奶讲到,关押在白公馆的烈士们,被屠杀那一段:一对烈士夫妻,在监狱里生下一对娃娃,一个叫王小华,一个叫王幼华。直到郭德贤和战友们前去给这一家四口收尸,那个叫王小华的娃娃还紧紧地、紧紧地抱着妈妈的脖颈……
讲到这里,强忍着,强忍着,眼圈泛红、声音哽咽的郭德贤老人,也没有让自己的眼泪掉下来。
这是一位老人的克制。克制得让人敬佩,也让人动容。
关于郭德贤老人,另一个令人难忘的镜头,是她从央视主持人手中,接过当年他们在白公馆绣的红旗的复制品时,她沉默不语地低下头,用皱纹和经络凸起的手,轻轻摸着红旗,一遍又一遍……
那一刻,95岁的老人,娴静,深情,美好。
郭德贤老人的讲述,告诉我们这些明明没有经过大风大浪,却惯于夸大自我痛苦的年轻人:一个真正见证过残酷的人,最能懂得慈悲,也最能拥有慈悲。而智慧和慈悲,正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稀缺品。
一生坎坷却不丢赤子之心的木心先生曾说——一个年轻人,必须过两关:第一,和优秀的老年人聊天;第二,谈一场或成功或失败的轰轰烈烈的恋爱。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年轻的时候,通过文字和作品,对话和追寻,遇见钟南山、郭德贤、木心这样的智者,哪怕,仅仅是我们身边那些历经岁月沧桑,愈发慈悲的平凡老人,也是一种难得的福报。
他们不仅让我们明白,有一种人,越老越可爱。他们还引领我们,心怀期待。那是智慧和慈悲结下的果实。
我老了,也要这么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