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9年10月10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文化周刊 什刹海 天水 国和家的节 后备厢里盛满的亲情 成长中那些闪光的细节 祖国正年轻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那种与祖国同在的荣誉感,即便是在20多年后的现在,依然在心头萦绕,仿佛发生在昨天一般。

成长中那些闪光的细节

■ 杜华辉

我是今年初夏前往印尼的苏门答腊岛的。在新加坡樟宜机场转乘前往棉兰的飞机,机场梦幻的穹顶和室内热带植物一起构造了一个大型的童话城堡。熙熙攘攘穿梭其中的,大多数是黄皮肤黑头发的华裔。这让我不由得想起了郑和下西洋后的大航海时代,东南沿海很多人随着远去的船只奔赴异乡,寻求宝藏和发展。

这次我要拜会的朋友就是这些人的后代。他祖籍福建,先辈们漂流至此,在当地的咖啡园和庄园里劳作——在飞机上喝到正宗的曼特宁咖啡,就有他们辛苦付出的汗水。随着时光的流逝,在这里定居并繁衍后代。这里的很多孩子,就像我的朋友一样,从小就被送去澳洲读书,毕业后返回这里,随后又将目光投向国内。

我突然意识到,祖国对于一个人而言的归属感,在我们很小的时候就有体会。只是我们身在其中,一直都习以为常,直到有一天,跳出祖国的怀抱,以另外一种角度来看的话,才蓦然发现,那么多的细节,全都是关乎我和我的祖国。

我们的小学在村外一公里左右的田野,校园四四方方,一排一排教室,从学前班到六年级依次排开,特别整齐。几十年前,当我母亲抱着我走进校园的时候,就是那个样子。几十年后,当我再次回到故乡,发现学校门口的景象几乎没变。那里有一条笔直的马路,马路两边林立着高大的白杨树,将一个长方形的操场分成了东西两个正方形大小的地方。马路西边是楼板厂,马路东边是我们的操场,操场上立着一根旗杆,上面是五星红旗随风飘扬。

每天早晨,天刚蒙蒙亮,孩子们就从四面八方的村子出发,聚集到学校。出了村口,向西沿着水渠走到丁字路口,然后朝南转向一条几代人在庄稼地里踩出来的小道儿上。从一个村子的城壕边路过,城壕下面是外地人开办的砖厂。砖厂的工人都是周边村里的村民。每天早晨,我们上学的时候,他们也开始去上班。昏暗的晨曦里,早操的铃声响起,孩子们像小鸟一样从砖厂上面的小路上飞驰而过。集中在学校外面的操场上,开始跑步、做操。早操之后,我们站在国旗下,看着国旗伴随着冉冉太阳一起升起。很多时候,路过的村民们也在路边驻足,或是在人群中寻找自己的孩子,或是与我们一起在红旗下行注目礼。

我初中的学校在镇上。刚开始的时候,镇上有两所中学。一中在西北角的马路边,生源来自小镇西北方向的村落;二中在镇上戏园子对面,生源主要分布在小镇东南方向。一山二虎,自然少不了明里暗里的较劲比较。两个中学的操场之间隔着一条沟。早操在同一时间,从比较哪边的脚步声整齐脚步声大,到最后开始比较哪边喊号子的声音整齐洪亮。

早操之后,依然是升国旗仪式。两个中学都有自己的国旗班,在各个班级里的优等生里面挑选身材高挑的男生,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炼,成为旗手和护旗手。升旗仪式开始,旗手和护旗手们从广场侧面护送国旗出来,踢着正步在全校师生面前昂首挺胸走到国旗下。国歌响起,护旗手列队敬礼,旗手开始升旗。全校师生鸦雀无声注视着红旗冉冉升空,十分庄严神圣。升旗仪式之后,是国旗下的演讲。初中三个年级,二十几个班。每次国旗下的演讲,都从每个班的优等生里面选取。演讲稿要在两个礼拜之前就要写好,然后交给班主任进行修改。定稿之后,每天早读的时候就要开始背诵。这是一件特别神圣的事情,被选中的同学都特别郑重。一字一句,字正腔圆的背诵,成为其他人瞩目的焦点。每个人都在幻想,如果有一天自己能在万众瞩目下,伴随着冉冉升空的红日,在国旗下进行演讲,那将是终生难忘的事情。

一段时间之后,两所学校针对升旗仪式和国旗下的演讲开始交流学习。先是交换国旗班,互相在对方的学校进行升旗仪式。不久之后,连同国旗下的演讲也开始交换比较。你的稿子写得够不够水平,你演讲时的语气够不够坚定,你的演讲能不能获得对方学校师生的掌声和认可,都成为在细节上互相督促前进的动力,让孩子明白,只能在自己的坚持不懈和刻苦努力之下,才能获得认可,才能获得掌声和荣誉。

很多年后的现在,想起成长中的细节,情不自禁便会沉迷其中。我的遗憾是,自始至终都没成为国旗班的成员,但我却有幸有过一次在国旗下演讲的经历。那种与祖国同在的荣誉感,即便是在20多年后的现在,依然在心头萦绕,仿佛发生在昨天一般。我们出生在和平年代,成长在红旗之下,唯有在细节上精益求精,方能体现出自己作为中华儿女的赤子之心。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