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 耿兴敏
新中国成立之初,就把妇幼健康作为卫生健康事业重要内容,70年来,中国高度重视发展妇幼保健事业,将保障妇女儿童健康纳入国家战略,不断完善妇幼健康法规政策体系,建立覆盖城乡的三级妇幼健康服务网络,为妇女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不断提高妇幼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均等化,我国妇女健康水平持续提升,妇女健康状况显著改善。
妇幼健康服务网络不断加强
2019年8月,江苏省丰县王沟镇单楼卫生院执业助理医师孙绪峰荣获第三届“白求恩式好医生”称号,谈起基层妇女健康状况的改善,今年42岁的孙绪峰说:“作为基层医生,我记得小时候农村缺医少药,接生很少去医院,都是在家中用土法接生,新生儿死亡率比较高,孕产妇很少接受检查,新生儿生理缺陷比较多。”
从小跟着父母在赵庄镇吴楼村孙庄的卫生室长大,孙绪峰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一个大雪纷飞的晚上,父亲被本村一位自称“腹泻腹痛”的孕妇家属喊走出诊,父亲到孕妇家中进行了问诊和简单的体格检查后,正准备取药,孕妇突然疼痛难忍,就在他转身那一刻,婴儿落地了!
吃惊之余,救人要紧,凭着在部队进修学习的经验,父亲用开水煮过的剪刀给孕妇剪断脐带后进行了包扎处理,总算母女平安。
深更半夜回到家,父亲还心有余悸,不停地说“太危险了!”
那一刻父亲的表情,孙绪峰至今难忘。如今,“医二代”孙绪峰也在乡村工作,但他所在的卫生院,孕妇早孕建卡,全程有医生跟踪随访服务和定期检查等保健服务。
据统计,2018年,全国孕产妇住院分娩率为99.9%。孙绪峰父亲那一代医生的经历早已成为历史。
1949年9月,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共同纲领,明确提出“注意保护母亲、婴儿和儿童的健康”,同年10月底卫生部成立,内设妇幼卫生局,建立了自上而下完整的妇幼健康行政管理体系。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妇幼健康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不断完善,颁布实施母婴保健法等法律法规,将妇幼健康事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国妇女发展纲要和中国儿童发展纲要等,都提出明确的妇幼健康目标措施,将妇幼健康核心指标纳入各级政府目标考核,并在城乡逐步建立以妇幼保健机构为核心,具有中国特色的妇幼健康服务网络。
党的十八大以来,妇幼保健网络逐步嵌入覆盖14亿人口的医疗保障网和覆盖城乡的三级医疗保健网,妇幼健康信息化建设不断加强。2018年,全国共有妇幼保健机构3080家,妇产医院807家,妇幼保健工作者近64万人,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妇幼健康高绩效的10个国家之一。
妇幼健康服务公平性、可及性逐步提升
2019年5月20日,在山西省忻州市静乐县鹅城镇窑会村村委会的院子里,尽管天气还比较冷,全村35~64岁的妇女却一个不少,甚至她们部分家庭成员都齐聚在此,积极参加县妇联和卫生健康部门组织的“2019年农村妇女‘两癌’免费筛查”宣传动员活动。
窑会村位于汾河以西319省道边上的黄土丘陵区,曾是一个“响当当”的贫困小村,如今实现整体脱贫的村民们,不仅生活条件改善,健康意识也不断提升。
“得益于国家政策好,还有新农合,村里都百分百参保,妇女健康水平不断提高。”窑会村驻村第一书记、包村干部刘冬梅告诉记者,在村里工作几年,最直接的感受是村里妇女的寿命比以前提高了,加上国家各种健康扶贫政策的宣传和落实,妇女现在对预防疾病知晓度高了,患病积极就医,不像以前老拖着。
“现在村里70岁的妇女依然在地里劳作,还能当劳动力用。”刘冬梅说。
国家卫生健康委妇幼健康司副司长宋莉说,新中国成立前,农村和边远地区缺医少药,孕产妇死亡率高达1500/10万,那时人均预期寿命仅有35岁。
如今,我国女性期望寿命逐步延长,孕产妇死亡率稳步下降,城乡差距不断缩小,妇女健康水平显著提高:
——1990年,全国孕产妇死亡率为88.8/10万,2018年下降至18.3/10万,较1990年下降79.4%。
——城乡差距不断缩小,城市与农村孕产妇死亡率之比从1990年的1∶2.2下降到2018年的1∶1.3。
“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要求到2015年,孕产妇死亡率要在1990年基础上下降3/4,中国于2014年提前实现,是全球为数不多实现这一目标的国家之一。”宋莉说,“2018年全国孕产妇死亡率下降到18.3/10万,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7.0岁,这个水平,处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从2000年起,针对不同发展阶段影响妇女儿童健康的主要问题,我国相继实施了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消除新生儿破伤风、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农村妇女“两癌”检查、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等妇幼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在宋莉看来,这些项目的实施,对降低孕产妇死亡率、防治妇女儿童重大疾病、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9年起,我国还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人均补助经费由最初的15元提高到2018年的55元,免费提供包括孕产妇健康管理在内的14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截至2018年底,农村妇女“两癌”检查项目为超过8500万名妇女免费提供宫颈癌检查,为2000万名妇女免费提供乳腺癌检查,仅妇联系统就救助贫困患病妇女10.22万人。
妇女健康水平持续提高
1992年,全国首家挂牌成立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立,2010年,该中心开始探索家庭医生服务模式。
如今,社区里67岁的张大妈和邻居们一样,经常会收到签约家庭医护小组护士的电话随访。
“目前,中心人均门诊量基本达到三级甲等医院同等水平,实现家庭医生签约居民70%首诊在社区。”社区服务中心主任、全科医生吴浩说。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妇幼健康事业迎来了新的历史时期,世界卫生组织宣布中国消除新生儿破伤风,标志着中国妇幼健康服务质量和可及性达到新水平,妇幼健康工作实现了由保证健康生存向促进全面发展的华丽转身。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建立了医疗保障制度,广大妇女享有不同程度的基本医疗保障。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逐步建立健全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城乡妇女基本医疗保障实现制度全覆盖。党的十八大以来,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使更多妇女享有更公平的医疗保障。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全国基本医疗保险女性参保人数约为5.4亿。形成了保基本、抓重点、广覆盖、兜底线的妇幼健康保障制度。
今年9月22日,黑龙江七台河市的王女士在家通过App为女儿挂了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的号,按照预约时间前来就医,当晚返回。她告诉记者,智能化医院管理模式,加上异地医保结算,看病越来越方便。
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未来我国将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确保健康中国行动提出的各项目标落地,通过编织起促进妇女儿童健康的政策保障网,实现对妇女儿童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保障,促进妇女儿童全面发展,以满足妇女儿童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坚信妇女健康事业必将在新时代创造出更多的新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