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勇敢
最近我的朋友苦恼不堪。本来好心想为父母装修一下老房子,结果工程刚开始,两代人的矛盾就升级了,比如旧沙发是否该淘汰?客厅是否做成开放式?
的确,成人后的亲子关系,是一句说不出口的“我爱你”。即使想用“为父母装套房子”的委婉方式来表达,也常常是不欢而散。可能是父亲用顽固捍卫地位,不接受任何建议;也可能是你抱着满腹新理念,却忽视了父母的需求。
中国人的“幼有所教,老有所养”这种根植于血脉的承诺弥足珍贵,在抚养与赡养的每一阶段,掌握着话语权的一方还能予人尊重,便是相处中最大的善意,一旦拿出来炫耀或是胁迫,就不再是爱了。
所以,儿女为父母装房子,就应该站在他们的角度,从他们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出发,尊重他们的习惯和审美。就像我们曾对他们的期望一样。而作为一个设计师,我给朋友以下几条装修建议:
第一,无障碍
无障碍设计是“适老化装修”最显性的特征,主要考虑针对轮椅/拐杖使用者的生活适配:
1.走廊通道宽度,留够0.9米。
2.开门净宽度加宽至0.8米,如厕可能需要人帮助,可以考虑通过吊轨式推拉门做到1米净宽。
3.卧室床侧、沙发旁侧留够0.8米宽度。
4.墙面电源高度在0.35~1.2米之间。
5.房间之间去高度差、方便通行,具体做法包括:
(1)不同空间材质交接使用倒U或实心方形收口条。
(2)厨卫同层排水可考虑在入口处安装长条形地漏。
(3)不可避免的地坪落差做成不大于5%的坡度,加装防滑条。
第二,安全性
对于大多数老年人,腿脚不便、视听不佳可能造成的安全隐患是安全性设计的核心。不过即使针对这部分的设计,也尽量不要单独考虑,要讲求和整体环境的融合,切忌为了彰显孝心搞成敬老院的画风,没有人愿意生活在老病衰弱的环境暗示中。
1.得力而隐秘的扶手。(1)卫生间湿滑,是防止摔倒的重点区位。可以在马桶旁、淋浴间、浴缸一侧安装扶手,方便起身抓握。圆形扶手最人性化的直径为35毫米,墙面高度大约0.7米。扶手可以挂毛巾,也很方便。
(2)厨房的橱柜边缘磨成圆形翻沿,一方面防止台面滴水湿滑,另一方面可以当行走扶手用。
(3)鞋柜、斗柜高度打成0.7~0.8米高,行走时可支撑扶持。
2.安全洗澡。(1)在淋浴间角落放置凳子,避免久站疲劳。
(2)泡澡对老人舒缓身体很有益处,但跨越浴缸这种高难动作最好避免。可以考虑使用步入式浴缸+防滑垫。
3.地面防滑。(1)综合考虑防滑性和舒适性,房间可以选择实木地板、有纹理的复合木地板、软木地板。厨卫选择防滑瓷砖,但仿古砖不适益用在厨房,太招油烟。
(2)局部使用防滑垫或地毯。记得看到过一款法国公共医疗卫生组织与养老院合作设计的sens floor智能地毯,这种地毯一旦发现有人(重量)晕倒在地毯上,就能发出手机求助。
4.报警器。(1)烟雾报警器。(2)燃气报警器。(3)床头紧急按钮。
这些一个也不能少,前两个完美解决了老人做饭时的事故隐患。而床头一键呼出的紧急按钮,应该是孝子的标配,上到救命下到唠嗑,一举两得。更重要的是形象化地拉近了你和父母的距离。
第三,舒适性
舒适性的考虑不仅代表在意,还代表关心。舒适性设计体现出你对各种生活场景舒适度的预期能力和解决能力,父母在其中接收到的除了舒心,还有一种隐约的成就感,“看,我们的孩子考虑的还很周全!”
1.家具高度。影响最大的家具高度是橱柜。
(1)底柜的高度可以重新定制,比较舒适的高度是身高/2+5~10cm,还可以顺便考虑支持坐位高度的备餐区。
(2)吊柜可添置下拉式构件,避免使用梯子板凳就能轻松收纳。
(3)尽量使用比如座位下方这样的低区收纳。
2.灯光设置。(1)在卧室床头、玄关这样的位置多设计双控开关,缩短开关路径。
(2)在卧室、走廊设计声控或红外感应夜灯,白天不亮,起夜时自动亮起。推荐一个好用的小产品Mr. Beams,无线设计可随处粘贴,拥有运动传感器和光传感器,在感知到半径4.5米内有运动并且光线黑暗的情况下会亮起,静止30秒后自动关闭,非常适合老人起夜场景。
(3)老人感光较弱,需要的光线比成年人更强,才能满足生活需求。
3.开放空间与最短动线。相比曲折灵动有设计感的空间,老人更适合通透敞亮。
(1)开放式厨房可缩短餐厨距离,也对沟通更友好。如果做不到全开放,也可以考虑借用玻璃做半开放,至少保证视线的畅通。
(2)卫生间和房间可增设室内窗,一方面增加光线和空气的流通,另一方面方便老人通过“生活音”辨别周围情况。
(3)最短动线还有个小窍门,就是巧用镜子。比如在沙发对面放置一面可以观察到入户门的镜子,无须起身就可以看到是谁回来了。
4.智能家居。(1)智能马桶圈,如厕更方便卫生。(2)扫地机器人。(3)抽拉恒温龙头,方便冲洗水槽,锅放在台面上就可以直接接水。
第四,关怀性
“适老化装修”的最高境界是人文关怀,尊重老人的审美和心理需求,避免经验绑架。这也是一堂关于爱与修养的课程。当然,最好的适老化“设计”还是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