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志愿者协会教育委员会成立仪式现场。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徐建军/摄
□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
记者 陈姝
“10岁的小朋友,可以参与志愿服务吗?”
当曾翊瑾生动讲述着红井故事时,这位来自江西瑞金解放小学的五年级小学生,已经在用她3年多的志愿服务经历告诉众多家长和同龄人问题的答案。“参加志愿服务,锻炼了实践能力,增强了综合素养,还把红色传统和苏区精神悄然‘栽种’在孩子们心中,在潜移默化中传承红色基因。”瑞金小学老师熊敏说。
“这就是毛主席当年挖的井,瑞金人民为了铭记主席恩情,在井边立了一块碑,上面刻有‘吃水不忘挖井人……”听着曾翊瑾用清亮的童声,对那一段段红色故事娓娓道来,就能真切感受到,她和她的小伙伴们,真的从“让更多人了解红色历史,让别人知道我的家乡,把红色文化传承下去”的志愿服务中,“感到很自豪”。
让更多少年儿童一起来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参与爱心奉献活动,正是9月6日上午,中华志愿者协会教育委员会成立仪式上,发布的“指南针·共同成长”行动计划的重要内容。
行动起来,志愿服务就会让少年儿童、家长、老师共同成长。在瑞金开展的 “红色小导游”志愿服务活动中,累计有2000多名在校学生参与,利用节假日和双休日,已为广大游客提供志愿讲解导游服务2万余次,受益游客近10万人次。
“我们希望,广大学生和教师、家长每月至少自主参加志愿服务一件事,让志愿精神和行动成为每个人生活的一部分。” 中华志愿者协会教育委员会主任许玉乾说,启动“指南针·共同成长”行动计划,就是期待每一位志愿服务参与者都成为“指南针”,带动形成“我志愿、我承诺,我行动”的参与热潮。
“志愿就是从身边做起,去帮身边的人做身边的事、去传递温暖的态度。随时行动,就会让志愿服务成为一种习惯。”文化学者于丹认为,志愿活动服务的落脚点,是从知道到行动,做到知行合一。
聚沙成塔、聚滴成海,是志愿服务的魅力所在。数据表明,截至2018年,我国中小学生达2.08亿,幼儿园儿童4656.42万人,中小学和幼儿园在职教师近2500万。“再加上孩子背后的家长群体,这就是一个巨大的志愿服务力量。” 中华志愿者协会教育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参与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坚持立德树人,无疑会在潜移默化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支持孩子参与志愿服务,已经得到越来越多学校的支持。北京分司厅小学在校园提倡志愿者服务已经10多年,校方鼓励学生、老师、家长长期坚持服务于身边的人。校长金辉说,发自内心地去服务,其实正是在落实和培养学生的素养,让孩子们从小学会感恩,也更有社会责任感。
“感恩是生活幸福的基础和核心。”著名情绪管理和幸福力专家海蓝博士说,以感恩的心态面对世界,就会让志愿服务成为大家的行动自觉。
此刻,大家有一个共同的愿望——“用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