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9年9月5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文化周刊 看点 何冀平:享受将文字加入生命的快感 珍惜音乐的每一个瞬间 非遗“二人转”如何焕发艺术“新生”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珍惜音乐的每一个瞬间

每一次练琴都锱铢必较的人,遇到人生的南墙时怎么可能回避和逃避呢?

■ 吴玫

杭州爱乐乐团大概是最早启动2019—2020年音乐季的音乐团体吧?9月1日晚杭州大剧院的那一场音乐会,是他们的“开学典礼”。演出信息在杭州大剧院的公众号上一发布,冲着音乐会的阵容和曲目,我就毫不犹豫地订了票。

不过,杭州大剧院用大提琴演奏家王健在年初接受许知远的采访时说的一段话,来为这场音乐会造势,我却觉得有些不妥。当时,许知远问了一个有些促狭的问题:“当你对音乐的理解越来越深、技术越来越差的(时候),你怎么面对自己?”

我在收看这一档《十三邀》听到许知远问出这个问题时,还真替王健着急了数秒钟。没有想到,王健居然能给出一个许知远想要的答案。王健说:“谁也逃不过这个(问题),你知道会发生(这种情况),你必须面对。(怎么面对呢?)躲避、回避、不去想它、多喝点酒就行了。”

《十三邀》的很多观众大感意外:像王健这样排列在世界前20位顶级大提琴演奏家行列的音乐家,遇到人生的南墙时也会选择躲避和回避?确认屏幕上的字幕的确是王健所说,便纷纷呼应:要像王健那样坦然面对自己无法掌控的东西。

我想,那是不怎么聆听古典音乐、不怎么聆听王健拉琴的《十三邀》的观众,误解了王健。

结婚以后,特别是有了可爱的女儿以后,这位内心坚定的大提琴演奏家在与媒体过招时,也像他的外表一样变得圆润起来。自打前年12月有幸与王健面对面后,我相信,婚姻呀、女儿呀、身形变化呀等等外在因素,都无法改变这位大提琴演奏家对音乐的态度,而他的音乐态度,已展现在他于14年前与中央电视台主持人张越的对谈中。也就是在那一次王健的倾诉中,我听到了王健是怎么以德国作曲家理查·施特劳斯作品为纽带,与古典音乐爱好者心灵相通的。

2005年,王健还不到40岁,经纪公司为年富力强的演奏家安排了非常密集的演出,一个星期内,他在上海、北京、里斯本、塔林等城市间来回飞行,飞得王健即便在舞台上也不能抑制地挣扎在时差里。张越问:有没有怨恨过自己的职业?没有说躲避,没有说回避,更没有说要用酒来抚慰自己,王健用一个小故事说出了他的音乐态度:在巴黎演奏的曲目是理查·施特劳斯的《堂吉诃德》,作曲家根据塞万提斯的小说谱写的大提琴和乐队交响诗。全曲由序曲、十个变奏曲和终曲组合而成,其中的终曲对应的是与风车缠斗了大半生的骑士堂吉诃德行将就木的故事,理查·施特劳斯写得感人至深。无数次与乐队合作《堂吉诃德》的王健,五线谱上的每一个音符都印刻在了他的心上头脑里,他就这么游刃有余地和乐队一起往前推进着理查·施特劳斯的作品,他说是不经意间,而我觉得是心灵感应——喜欢在演出过程中紧闭眼睛的王健突然睁开双眼,他看见坐在第一排的一位老太太正仰头看着他。老太太已经是一脸泪水,但她的眼泪还在尽情地流淌……感动了王健的这一幕多少年都忘不掉,他对张越说:“这是我没有想到的反应。她的反应告诉我,要珍惜音乐的每一瞬间”。

有故事的音乐瞬间,就更值得我们珍惜了,所以,就算要乘坐火车才能听到这场音乐会,我还是毫不犹豫地决定去杭州。我想像巴黎老太太那样在王健演奏《堂吉诃德》的现场忘我一回,所以,我买的是第一排的票。

这一场音乐会,除了王健外,杭州爱乐乐团还为乐迷们邀请来了钢琴家左章和中提琴家梅第扬。乐迷也许不那么熟知这两位年轻的华裔演奏家,但是他们一个担纲钢琴独奏、一个担纲杭州爱乐乐团的中提琴首席,与功力强劲、内涵不俗的杭州爱乐乐团合作完成的勃拉姆斯《d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几近完美。他们,这么早就将音乐会推到了高潮处,这让我们愈加期待下半场的大提琴与乐队交响诗《堂吉诃德》。

站在浪漫主义时期尾端的德国作曲家理查·施特劳斯,很喜欢以古希腊神话、哲学名著或文学名著作为创作的蓝本,《莎乐美》《查拉图斯拉如是说》以及《堂吉诃德》等等。这位因为音乐而富庶一时、又因为战争财富被掠夺丧尽的作曲家,战后为了保持有尊严的生活曾以高额出场费“转战”欧美古典音乐舞台,因此被国际乐坛诟病过。但是,表面强硬得固执己见的作曲家,内心其实寂寞又凄楚,他晚年退守到德国南部小城加尔米施-帕滕基兴时创作的歌曲《最后四首歌》,可谓是借女高音的歌声倾诉了自己满腹的委屈和愤懑。

大提琴和乐队交响诗《堂吉诃德》,创作于1898年,那一年,理查·施特劳斯34岁,职业生涯正光彩照人,他怎么就能将不合时宜了一辈子的堂吉诃德的晚年情感,用音乐表达得如此感人肺腑?所以,悲剧情怀并不需要老之将至才会在一个艺术家的心里萌芽,能在那样的年龄写出堂吉诃德迈入老境时的凄怆,是造化弄人。天赋帮助理查·施特劳斯完成了千古名篇《堂吉诃德》,天赋也帮助王健的每一次《堂吉诃德》现场都前所未有,9月1日他与杭州爱乐乐团合作的那一版《堂吉诃德》,又是如此。

所以,王健怎么可能像其在《十三邀》里向许知远表白的那样,允许自己对音乐的理解越来越深的时候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技巧追赶不上?一众被音乐家佯装的妥协迷惑得信以为真的网友纷纷表示要像王健那样学会放手时,王健的一位老友悄悄告诉真正热爱王健琴艺的乐迷:每一次练琴都锱铢必较的人,遇到人生的南墙时怎么可能回避和逃避呢?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