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9年9月4星期三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时代女性 时代女性说 网友赞“这就是天使的样子!” 北京女医生扎根黄土高原51载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特教老师李溶溶:做个温暖温柔的人儿——让爱说出来

网友赞“这就是天使的样子!”

学习正确,孩子会得到及时的鼓励和称赞。

为帮助孩子正确发音,李溶溶用吹纸条让孩子感受气流。

10年来,在李溶溶和她的同事们的帮助下,千余名听障宝宝逐渐学会了辨别声音,学会了说完整的句子,能够朗读诗歌、讲故事,更重要的是,他们可以和健康孩子一起生活和学习,无障碍地融入社会。

■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

记者 强洪 文/摄

“和孩子们分开几天,我就夜不能寐,想念得不得了。”8月19日清晨,带着5名听障儿童刚刚结束了央视“越战越勇”栏目录制回到武汉的李溶溶,一大早就出现在了她所在的康复中心教室里。许多走进教室的孩子看到李老师回来了,都高兴地尖叫着扑向李溶溶的怀抱,亲吻着李老师,表达着他们的思念之情。

今年28岁的李溶溶是武汉市江夏区一家听障康复中心的特教老师,已经在这里工作了10年,她和30多名同事一起,担负着这家康复中心近百名听障儿童的教学工作。

为了让孩子们能开口说话,李溶溶研究出一套自己的教学方法,一次不会,就教成百上千次。10年来,在李溶溶和她的同事们的帮助下,千余名听障宝宝逐渐学会了辨别声音,学会了说完整的句子,能够朗读诗歌、讲故事,更重要的是,他们可以和健康孩子一起生活和学习,无障碍地融入社会。

通过网络帮助更多有需要的家庭

今年3月,一段由学生家长录制的李溶溶教听障孩子发音的一段抖音视频在网络上一经播放, 迅速获得800多万次点击,“暖哭”了无数网友。美丽的李溶溶老师也被网友称赞:这就是天使的样子!

由此,李溶溶走入了公众的视野。对此,这位90后女孩很淡然。她告诉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没想到自己因此成为‘网红’,但也因这件事,知道了可以通过网络,将自己教授听障儿童的教学内容传播出去,帮助更多有需要的家庭。”

至此,她开始制作抖音视频,并在微信朋友圈播放传授自己的教学方法。她在自己的社交媒体账号上写道:“做个温暖温柔的人儿——让爱说出来。”

李溶溶说,能为这些可爱的“耳蜗宝宝”及其家人提供帮助,将会是她一生所求。

让“不会说话”的孩子开口说话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离死别,也不是咫尺天涯,而是孩子就在父母面前,却喊不出一句“爸爸妈妈”。我国目前大约有200多万听障儿童,每年还有2万~3万患有严重听力障碍的新生儿出生。对他们来说,一声“妈妈”几乎就是奢望。

李溶溶工作的康复中心近百个1~6岁的宝宝,几乎全是因听力障碍而植入了人工耳蜗或戴了助听器的“耳蜗宝宝”,也就是大家俗称的“天线宝宝”。

这些孩子不是“不能说话”,而是“不会说话”,对普通孩子来说,很简单的一个发音,听障宝宝们却要训练几百甚至几千次。他们需要通过人工耳蜗或助听器,再结合正确的引导发声等康复训练,才能正确发音和说话。这项工作不仅需要特教老师有相当的教学水平,更重要的是需要有细致观察、耐心施教和对孩子满满的爱心。

回忆10年间教的最难的一个孩子,李溶溶仍然清晰地记得:5岁的男孩强强(化名)除了是先天性听力障碍中的极重度听障,还伴有脑积水等症,口腔技能缺失,别说是发声,就连吹气,甚至是动动舌头都不会。

最初的三个月,李溶溶试过无数种途径,除了普通的发音教学,还配合冷热交替刺激,舌操,含水练习等,都收效甚微。

李溶溶细心揣摩强强的特点,为了帮助孩子学会吐气,李溶溶设计了吹气球,含水吐泡泡等诱导加游戏式教学,她示范一次,强强跟着学一次;让强强嘴里含着吸管吹气,或者含着一张纸片,随时随地教他吹气。

经过这样几千次的训练,强强终于顺利地发出了第一声“PO”。听到这声“PO”时,李溶溶激动地抱起强强,泪水禁不住流了下来。李溶溶告诉记者:这一刻我觉得自己是最幸福的人,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如今,强强已经在普通学校正常学习,每年都会不定期地向李老师汇报自己学习和生活上的小变化。

10年来,李溶溶见证着这些小天使的渐渐康复。看到毕业后的他们可以唱儿歌、讲故事,能正常地学习和生活,跟正常人无障碍交流,是她最幸福的事。

孩子们的陪伴,让我从不缺少幸福的味道

在李溶溶看来,每个孩子都是天使,只要给予足够的耐心和正确康复训练,他们都可以和普通孩子一样正常学习和生活。

几年前,一批孩子从幼儿园顺利毕业。这当中有一位不仅是重度听力障碍还患面瘫的孩子,医生曾告诉这个孩子的妈妈“装上人工耳蜗也很难学会说话”。因为无论怎么教,孩子只会从鼻子里发出“嗡嗡”声。经过李溶溶一年多的康复训练后,这个孩子不仅能正常和人交流,还能正常上小学。

毕业典礼当天,孩子的妈妈给李溶溶送来了感谢的锦旗,并激动地要给李老师跪下,李溶溶也激动地抱住孩子的家长,一起流下幸福的泪水。

回忆起这一幕,开朗、直率的李溶溶眼眶禁不住湿润起来。

李溶溶说,很幸运遇见了这些孩子,孩子们很贴心、很懂事,他们给了她太多的感动,让自己的每一天都过得特别温暖。

2016年,李溶溶的父亲突发严重心脏病住院,随时都可能发生危险。那段时间,李溶溶到学校后就藏起悲伤,笑着跟孩子们互动。

有一天上课时,一个小女孩突然冲她来了一句:“李老师,不哭。”李溶溶当时一下子失控了,眼泪不停地往下掉。李溶溶说:“也许孩子不知道我遇到了什么,但那一刻,她敏感的心捕捉到了我内心的感受。有这些小天使的陪伴,我的周围从不缺少幸福的味道。”

选择这项事业,我无怨无悔

李溶溶是家里的独生女,在大型国企工作的父母起初坚决反对她的选择。为此,李溶溶毅然搬出了家里,在学校附近租了一间条件艰苦的民房。两年后,受李溶溶邀请的父母来到女儿工作地参观后,逐渐理解了女儿。

这期间,因为热爱这项工作,她远离父母独自生活;这期间,她遇到了心爱的恋人,因为舍不得离开这些可爱的孩子,最终因为对方不能理解自己从事的特教事业而分道扬镳……

说起这些,倔强的李溶溶告诉记者,爱,是所有教育的前提。大学时的一次志愿者服务让我接触到了这些孩子,也与他们结下了不解之缘,我爱这些孩子,我只有一个信念,他们需要我,我不能离开他们,让他们身心健康地融入社会,才是我最开心的事。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