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 王春霞
9月2日上午,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多元解纷诉调对接中心正式启用。据悉,这是全国法院首家“多元解纷诉调对接中心”,将打造一站式纠纷解决机制。
最大程度减轻当事人诉累
“您好,请拿好访客登记单,扫描上面的二维码就可以办理业务。”2日早上8:30,北京市西城区房屋土地经营管理中心供暖管理所的代理人刘先生提着两大袋材料,来到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多元解纷诉调对接中心登记台前,成为中心启用后的第一位当事人。
刘先生要代表管理所提起60起供暖纠纷诉讼。“您这批案子涉及民生,数量不少,但是法律关系简单、标的额也不大,可以选择‘多元调解+速裁机制’,时间短,手续也便捷。”导诉台后,负责案件初筛的程序分流员胡正喜法官建议道。
刘先生欣然采纳。据悉,选择“多元调解+速裁机制”的案件会在当天分到调解速裁团队。三日内,调解速裁团队的人民调解员就会与刘先生联系,在速裁法官指导下开展调解工作。
“如果调解成功,当天就能进行司法确认,效力和判决是一样的,之前我们有批案子也是这样办的,非常便捷高效。”刘先生边向记者介绍边走出中心大厅,前后不到两小时,60件案子的立案工作已经全部办完。
“启用多元解纷诉调对接中心,标志着我院多元解纷与诉讼服务建设进入新阶段。”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立案庭(诉讼服务中心)负责人张晖说,西城区人民法院在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工作上探索多年、成果颇丰,但原有的诉讼服务中心难以满足现代化诉讼服务体系的“六个新要求”,即集约高效、多元解纷、便民利民、智慧精准、开放互动、交融共享,无法实现诉讼服务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重塑性改革。
为此,北京西城法院多元解纷诉调对接中心优化司法资源配置,将多元解纷、诉调对接、简案快审、简案快执工作全部整合到诉讼服务中心,集服务、调解、立案、裁判、执行于一体,打造分层递进、繁简结合、衔接配套的一站式纠纷解决机制,为起诉到法院的群众提供多种类的纠纷解决方案,将最大程度减轻当事人的诉累。
类型化调解要素式审判提升速裁庭审效率
中心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设有登记服务、智慧指引、社会力量综合服务、自助便民服务、导诉筛查、综合窗口、速裁区、调解区在内的8个功能区。
调解区有三间屋子格外温馨宁静——“情”“理”“法”主题调解室,主要用于婚姻家事纠纷、邻里纠纷、司法确认等案件的调解。此外还有互联网调解室、律师调解室、行业调解室、公证调解室等10个调解室,为来自各专业领域的调解员们开展工作提供便利。
小清和丈夫小程长年因工作原因分居两地,婚后第四年,怀着二胎的小清与丈夫协议离婚后,挺着大肚子来法院提起离婚后财产分割诉讼。
“两口子最好能好聚好散,而且看您这月份,离生产也不远了,不如先行调解。”导诉台前,在立案法官的指引下,小清选择了“多元调解+速裁”机制。案件转到速裁法官王兵莹手中。
拿到案卷,王兵莹注意到小清和小程分别在2014年与2018年提起离婚诉讼,最后均以撤诉不了了之。王兵莹判断二人虽然已经协议离婚,但要解决纠纷,还需解开心结。“由婚姻而致的财产纠纷属于典型的民间纠纷,应当由人民调解组织开展调解。”考虑到小清已近预产期,王兵莹委派特邀人民调解员开展调解,同时邀请心理驿站的心理咨询师参与,为小清“上门服务,一站到家”。
调解协议达成后,王兵莹使用互联网法庭的远程庭审系统,当天进行了司法确认。小清在住院前及时拿到了所需的医疗费,终于可以安心待产。
像小清这样的婚姻家庭纠纷,以及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物业供暖纠纷、劳动争议、医疗纠纷、道路交通纠纷、消费者权益保护类纠纷等构成了西城法院“多元调解+速裁机制”的主要适用类型。针对此类案件类型化集中的特点,中心设置了7个由法官、法官助理、书记员及特邀调解员组成的类型化调解速裁团队,并通过编写类型化办案手册、编制《案件情况调查表》开展要素式审判,助力提升速裁庭审效率。
智慧诉服建设为当事人提供便利
中心将科技与司法深度融合,诉讼服务温暖人心。进入中心,首先看到登记服务区的电子屏上显示着“西城法院智慧诉服导览系统”几个大字,扫描一下访客登记单上的服务二维码,业务办理进度、常用诉讼问答、法庭调解室位置指引、给法官留言、庭审信息查询等功能均可“码”上获得。
如果排队等候人员较多,当事人还可以到休息区,手机登录“北京移动微法院”微信公众号,在“快速立案”模块在线填写案件信息,并生成二维码,法官扫码即可录入信息、完成立案。
据张晖介绍,为了推动智慧诉服建设,西城法院在全市率先建成一站式多元解纷专用互联网法庭,可以进行网上开庭、调解、谈话、司法确认,打破了诉讼地域限制,便利身处外地和行动不便的当事人。同时,中心第五法庭还启用了智慧庭审系统,“通过法官、双方当事人三方交互智能终端,实现庭前证据材料补充入卷、辅助权利义务告知、语音识别生成笔录、多屏同步质证等功能,以信息化手段为诉讼提速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