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者 包钢铁花文化公司科员 于源渊
我的爷爷是1952年响应全国支援包钢的号召,从鞍钢来到包头,路过北京石景山生下了我爸,所以起名景生。爷爷爱给我讲故事,讲得最多的是刚来包钢时的情景。他说,那时的包头黄沙肆虐,一张嘴就是满嘴沙子,走着走着人就丢了。没有自行车,要走过一段很长的荒滩才能来到工作的地方。偶尔还会遇到狼,有人就曾经在下班的路上与狼遭遇,饿狼扑起撕碎了他的白茬棉袄,正是那厚厚的白茬棉袄救了他一命。饿了就用点着的马粪烤馍,渴了就抓把雪。那时的我瞪着眼睛,真想尝尝马粪烤的馍到底是个啥味。
爷爷80岁生日那天,爸爸送了他老人家一份特殊的生日礼物,找了辆车,带着他沿着包钢主干道走了一圈。当时,爷爷摸着厂房大门的手是颤抖的,一个劲儿地抹眼泪,嘴里一个劲儿念叨:“变喽,变喽,真好啊!”
我的爸爸当过最大的“官”是车间的安全员,可他从没觉得自己官小,经常说的一句话是:“安全无小事。”1996年5月3日包头发生大地震,家里的抽油烟机短路着了火,邻居借来个灭火器一顿喷,顿时我家变成了白色的海洋,我顶着一头粉末愣了,妈妈哭了,我想,她应该是觉得拿灭火器的那个人是爸爸才对,而不是单位电话里一句:“灭了就好!”
2001年,我走进了包钢。刚上班就遇上了“12·23”重大事故抢险,就是那一刻,我记住了什么是包钢人,什么是包钢精神!我亲眼所见,为了保住二号高炉,6个突击队队员冒着零下20多度的严寒分头作战,钢钎撬、导链吊。导链结冰打滑,就甩掉手套,直接用冻得红肿受伤的手去拉、去拽。血混着水顺着导链向下流淌……实在坚持不住了,他们就靠一会儿炉皮,用炉皮的余温温暖一下浑身湿透的瑟瑟发抖的身体。抢险过后,那硬扒下来的棉衣竟能直挺挺地立在地上!我想,包钢人一定就是这样在血与火、生与死的面前练就了铁骨钢魂!
今天的包钢,绿树成荫、厂房林立,我和所有包钢人一样不忘初心,牢牢坚守在生产一线,用精益求精、创新进取的精神,演绎着黑色矿石到精品钢铁的华丽变身。
今年5月份,我带着6岁的儿子去北京,他一直嚷嚷要坐白色的火车,我知道那是高铁。站在“复兴号”前面,他高兴极了,而我特意大声告诉他,托载白色火车的钢轨是爸爸妈妈工作的地方做的,当时我看到,他张着小嘴,望着我的眼睛是亮的!我还想给他讲马粪烤馍的故事,还想给他讲1959年敬爱的周总理大笔一挥,千里草原结束不产寸铁的历史。还想告诉他,他喜欢的“神舟”号系列飞船也有妈妈的功劳,虽然,微不足道!
此刻我多想告诉远在天堂的爷爷和爸爸,我懂了,我懂得了你们的守望、奉献与坚守。我也将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担负内蒙古“工业长子”的神圣使命,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把我的爱,深深扎根在这片厚厚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