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心村”未来的发展趋势有三种可能:一是消失,二是合村并居,三是复活。从长远看,一部分有特色资源优势、有潜能的“空心村”,比如传统古村落、有特殊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空心村”会得以复活。激活有潜能的“空心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议题,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应有内涵。
■ 李芳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我国农村青壮年人口大量流向城镇,实现非农化就业,加上某些农村地区其他各类生产要素资源流失、乡村管理和规划相对滞后,出现了人才短缺、土地抛荒等现象,以致村庄空心化。
从综合视角来看,“空心村”是乡村经济社会功能综合性退化的典型表现,是人口、产业、服务、组织、文化等多种要素“空心”的复合体。“空心村”的存在,带来的风险效应不容忽视。一是造成农村土地资源极大浪费,二是制约了村庄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三是村民自治的弱化,四是引发留守儿童、妇女、老人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空心村”未来的发展趋势有三种可能:一是消失。有自然消失和强制消失两种类型。有些“空心村”随着人口自然减少甚至归零,村落生活共同体自然解体,地理意义上村落建筑物被空置废弃或被拆除;有些位于城镇周边的“空心村”在政府主导下被城镇化而消失。二是合村并居。通过行政行为把若干个“空心村”进行整治拆迁,聚集到一个地理位置优良的地方组建中心村,或者把“空心村”合并到附近的中心村,地理意义上的村容村貌消失,社会意义上的生活共同体部分地存在并赋予新的内涵。从宏观上讲,大部分散居型“空心村”会消亡或合并,这是城镇化发展的历史必然,但这个过程将会很漫长。
第三种可能就是复活,即通过多元主体协同治理,促使各种生产生活要素从城镇或其他地方向“空心村”回流,城市文明向“空心村”辐射,致使一些衰败的村落重新复苏起来,恢复活力。从长远看,一部分有特色资源优势、有潜能的“空心村”,比如传统古村落、有特殊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空心村”会得以复活。激活有潜能的“空心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议题,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应有内涵。
那么,如何让这样的“空心村”复活呢?
首先,要秉承一个理念,就是共同缔造。国家住建部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强村庄的建设,提出了“共同缔造”的理念。核心思想是建立政府、社会、村集体、村民、市场等各方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的体制机制,主要强调社区的更新、治理中居民参与意识提升、居民积极性的发挥。“空心村”复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应当秉承共同缔造理念,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中统筹谋划。
其次,要纠正两个偏误。一个偏误就是“土地整治优先于村庄发展”。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地方政府对“空心村”的整治仍主要从用地集约着眼,工作重心在于通过迁村并点等方式整理腾挪出建设用地,但对农民如何构建村落的社区共同体,如何谋生、发展等生计问题缺乏应有的关注,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村庄的拆村并居,强迫农民上楼、侵犯农民权益的现象。第二个偏误是“实践优先于规划”。在一些地方,合村并居正如火如荼进行,对村庄的发展并没有做好规划,一些有可能复活的“空心村”也撤掉了。在乡村发展过程中,应当坚持规划优先于实践,村庄建设和发展一定要先做好规划,再具体实施。今年1月,中央农办等部委颁布了《关于统筹推进村庄规划工作的意见》,这个意见出台得非常及时,相关政府部门要层层压实责任、层层落实。
第三,要坚持三项原则。一是尊重农民主体地位。充分激发村民主体意识,促进村民由“观众”到“配角”再到“主角”的深刻转变。二是要因地制宜,因时而进。我们国家地域辽阔,各地自然条件、经济社会条件等情况都不太一样,因此,实施“空心村”复活一定要因地制宜,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创新和突破,不能盲目模仿外地的经验。三是要推进“五位一体”融合发展。复活“空心村”是包括产业振兴、社区建设、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和村貌建设等在内的全方位的系统推进和复兴。
第四,要解决四个关键问题。一是优势资源在哪里?“空心村”有没有复活的潜能,需要多角度挖掘优势资源,多维评估复活潜能,系统规划复活方案。二是钱从哪里来?全方位复活“空心村”需要大量资本。三是土地怎么管理?需要探索更加充分实现农民土地和农村土地经济价值的机制和政策。第四,村庄怎么治理?乡村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加强“空心村”治理是助力村庄复活的重要抓手,也是其应有内涵。
(作者为浙江工业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