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9年7月31星期三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时代女性 多做一些有益的事,觉得快乐 她带领团队,助“兰州百合”走出国门 向着阳光奔跑的“独臂天使”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她带领团队,助“兰州百合”走出国门

张继实地调研天水张家川县乌龙头产业

她先后获得全国巾帼发明家创新奖、全国第四届西部开发突出贡献奖、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众多殊荣。

她带领团队先后完成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重大项目培育基金及省级重大课题20余项,获得美国发明专利2项、中国发明专利80多项。为110余家农产品加工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建立生产示范基地(线)50多个,成果在20余家企业完成“转化”,有效带动了甘肃农民增收致富。

■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袁鹏

■ 赵宝巾

近年来,随着“兰州百合”走出甘肃及至漂洋过海走出国门,“兰州百合”成为甘肃具有地域特征的名副其实的“名优特产”。但鲜为人知的是,“兰州百合”的出名离不开一位默默无闻的女性科研人员的奉献,长期以来,她一直忙碌在百合生产、加工、营销的第一线。

她,就是西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生导师、甘肃省第一层次领军人才张继研究员。

让特色农产品实现保鲜

特色果蔬的保鲜、长途储运是个困扰业界很久的难题,长期以来,张继从未中断过对这个课题的研究。经过这些年的努力,张继和她的团队研究成功的集成超声波—臭氧—紫外辐照—气调包装等技术,发明了“兰州百合”保鲜绿色新技术及可控一体化生产装备,解决了鲜百合防氧化、储运保鲜关键技术,保留了百合的口感和色泽。

“技术方面我们实现了鲜食兰州百合保质期由1个月延长为3个月,解决了其易腐烂褐变、货架保鲜期短的问题。除此之外,我们一直在探索研发兰州百合新的加工技术和更多的产品类型,延展兰州百合的产业链。”张继告诉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在张继带领的团队努力下,“兰州百合”在市场上基本摆脱了以往蔬菜的身份。这些年来,团队研发的鲜食片状百合、无硫百合干等产品纷纷上市,出口到东南亚、欧美等地区。

“农民的需求、企业的需要就是我们的课题。”这是张继经常挂在口头的一句话。

多年来,针对甘肃贫困地区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等技术难题,张继带领团队攻克了百合、油橄榄等特色农业产业开发、特色多糖植物的创新研究与高值化、西北特色油料植物的功能产品研发及综合利用等多个技术瓶颈和关键问题。

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之后,甘肃陇南成为除四川主震区以外受灾最严重的地区,当地的油橄榄、花椒、核桃、木耳等特色产业种植也受到重创。

在灾后重建中,张继带领团队承接了“陇南地区灾后住宅重建与特色农产品快速生产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在项目实施中,在上述特色农产品的种植、栽培、产品开发等不同环节,张继和她的团队为当地群众提供全产业链技术服务与支持。

“地震刚结束,我的木耳生产基地受灾严重,张教授来我这里为我的木耳种植出谋划策,让我终于渡过了难关,我这辈子都忘不了西北师范大学的专家。”一位陇南徽县的木耳种植户在采访中这样回忆起当年的场景。

此后,针对陇南地方特产,张继带领团队持续研发出了利用陇南夏秋茶提取茶多酚,以油橄榄废渣和橄榄叶为原料制备低成本、低能耗的吸水材料,复合酶水解技术预处理油橄榄果浆,优化油橄榄加工废渣果渣油提取工艺等多项实用技术成果,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黑板上种不出菜,黑板上也做不出产品”

这些年来,张继先还后创建了国家级西北师范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甘肃特色植物有效成分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甘肃省特色农产品高值化利用工程实验室、甘肃特色功能食品行业中心、甘肃省科普教育示范基地等科学研究平台,组建了一支扎根西北,勤劳奋进的创新人才团队。

她培养博士生9人、硕士生50余人,本科生1000余人,指导本科生连续八届获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科技竞赛奖8项,多名学生获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团中央优秀共青团员称号、李政道奖学金等,为“双创”型人才培养探索出了一条有效途径。

“学生就和自己的孩子一样,要把他们培养成有能力、有担当的时代青年。”张继这样看待对学生的培养。

在张继看来,高等教育的目的不仅是要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更重要的是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在实践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毕业后投身到服务社会的发展之中。

“黑板上种不出菜,黑板上也做不出产品。”“与其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这是张继最常讲给学生的两句话。

以“技术”和“产业”助力农业产业化

“我把小微企业家当作兄弟姐妹,有困难他们就来找我,我们也乐意为企业发展出谋划策。”作为科学家,张继的目光不只着眼于技术攻关,把技术攻关和市场、企业、产业发展有机结合同样是张继重视的。

作为传统的农业省份,农产品加工行业发展处在初级阶段是甘肃省长期以来需要面对的现实。针对此,张继牵头成立了甘肃省特色农产品产业联盟和西北特色农产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整合了全省百余家涉农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农业合作社,从“技术”和“产业”两个角度助力甘肃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35年来,张继带领课题组始终关注农业、农村的发展,对于制约西北地区特色植物资源深度开发、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不足以及治沙固沙等技术难题,开展了“自主创新”和“集成创新”研究,为我国西北地区特色资源及其废弃物的高值化利用及相关加工产业的绿色化工艺和生产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撑,大大提高了当地企业在该领域的市场竞争力。

收获不止于此,这些年,张继带领团队还先后完成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重大项目培育基金及省级重大课题20余项,获得美国发明专利2项、中国发明专利80多项,发表SCI论文80余篇。为110余家农产品加工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建立生产示范基地(线)50多个,成果在20余家企业完成“转化”,有效带动了甘肃农民增收致富。

她自己也先后获得全国巾帼发明家创新奖、全国第四届西部开发突出贡献奖、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众多殊荣。

“甘肃具有独特的生物多样性,如何合理地利用这些生物资源,更好地为甘肃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服务,是我们一直以来孜孜追求的目标。”张继说。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