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妇女在家附近的卫星工厂做刺绣。
2018年以来,喀什地区持续加大卫星工厂、村办工厂建设,目前,已建成和完成改造工厂1218座,吸纳就业逾3万人,其中女性成为脱贫增收主力军。
□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王江平
□ 孙亭文
“去年我还是一名地道的农民,经过免费培训现在是一名熟练的绣娘了。我们村里现在很多姐妹都在卫星工厂、村办工厂、服装工厂上班,我现在是新疆一品绣文化公司的‘专职绣娘’,工资2000多元呢。”6月15日,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在新疆喀什疏勒县洋大曼乡村办工厂采访时绣娘再乃普古丽告诉记者她这半年多的变化。目前,再乃普古丽所在的这家公司已培训当地600多人上岗就业。
洋大曼乡的村办工厂是新疆喀什地区脱贫攻坚行动的缩影之一。喀什官方数据显示,2018年以来,喀什地区持续加大卫星工厂、村办工厂建设,目前,已建成和完成改造工厂1218座,吸纳就业逾3万人,其中女性成为脱贫增收主力军。
走在村里新修的马路上,再乃普古丽忙着跟姐妹们打招呼。图尔荪古丽·艾则孜去村里新组建的模特队训练了,阿瓦古丽·克热木新买了一辆电动车,阿依·买买提一家要出门旅游了……“日子过得越来越好,每天都有新变化。”再乃普古丽感慨地说。
新疆疏勒县妇联主席麦尔耶姆·米吉提告诉记者,随着脱贫攻坚的深入推进,当地群众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女性追求美的愿望也越来越强烈。不仅积极主动走出家门创业就业,而且也成为脱贫增收主力军。
村民热比古丽·阿卜拉告诉记者,她也在一家刺绣公司上班,上个月,她成为厂里的产量冠军,拿到3750元工资。“以前我什么都不会,现在不仅能绣出漂亮的作品,还能挣到钱,我喜欢这个工作。”热比古丽告诉记者。
成立卫星工厂,发展特色产业,让当地民众就近就业,已是新疆脱贫攻坚的一大利器。2018年7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驻疏勒县洋大曼乡深度贫困村工作队引进乌鲁木齐的刺绣企业,成立了喀什丝路行科技研发有限公司,在村上设立刺绣产业扶贫车间,帮助贫困农民学习一技之长,增收致富。
在喀什丝路行科技研发有限公司刺绣产业扶贫车间里,300多名妇女同热比古丽一样,从农民转变成一名刺绣产业工人。她们绣的绣片,被制成精美的靠垫销往疆内外。
包括3个月的培训期在内,许多妇女已经入职半年,她们的收入随着技术的娴熟逐月增长,记者在公示栏上看到,上个月最低工资为1500元,最高的近4000元。
热比古丽今年34岁,有3个正在上学的孩子。由于认真努力,她的一双巧手能将一根蚕丝线劈成16根细丝进行刺绣。上个月,她完成39片作品,成为收入最高的人。“晚上收拾完家务,我还要干上两个小时。”她说增收的秘诀只有一个那就是勤奋。
阿依米尼莎古丽家就住在工厂旁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小区里。她看到姐妹们由于刺绣生活发生了改变,自己也来到这里学习。“我有三个孩子,我必须好好学。”对她来说是家门口就业,她对未来很有信心。
她还告诉记者,因为工厂距离家很近,在家门口工作还能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孩子,希望自己能多挣钱,希望家里的生活更好。贫困户图提古丽·奥布力喀斯木也表示,家里有老人小孩要照顾,以前没办法去外地打工,现在“既能照顾家里还能挣钱”。
记者在工厂公示栏上看到,每一种绣片明码标价,工人们的工资表也贴在墙上。优秀员工的照片还展示在“光荣榜”上。工资表显示,工作成绩突出的人,还获得了50元至2000元不等的奖金。
新疆一品绣文化有限公司负责人刘俊喜向记者介绍说,他们的目标不仅仅是带动厂里的工人实现就业脱贫,未来3年内,打算将洋大曼乡打造成新疆“疆绣”之乡,带动喀什地区万人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