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9年6月14星期五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经济女性周刊 双创 电商增幅放缓 中国短视频崛起 慕燕:“非遗”流淌到岁月静好中  科创板开板 中国资本市场迎来历史性时刻 长春:院士创业最高可获5000万元资金支持 给忙碌者的时间管理建议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传统手工艺坊打造成女性学习成长“巾帼学堂”

慕燕:“非遗”流淌到岁月静好中

会员们正在画国画

■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贾莹莹

“在制作过程中,自己变得温情、耐心、细致,感觉生活的品位与情调也得到了升华。”完成蚕丝肽手工皂制作后,丹东市惠源手工艺坊会员繁锦写下这段文字。

“充满热情拥抱生活”,是会员流淌于笔端的感受,更是手工艺坊创始人慕燕的初衷。慕燕没有想到的是,当初的一个“小想法”,竟成就了传承“非遗”文化的“小事业”。

除了通过精品课程和手工艺品的制作提升女性的文化素养,手工艺坊还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引入,打造了一支由民间“非遗”传承人组成的讲师团。慕燕巧妙地将“非遗”的精湛技艺和历史文化底蕴从手工制作切入,让非遗的“前世今生”流淌到当今的“岁月静好”之中,使会员们在手工制作的过程中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

今年3月8日,丹东市妇联正式命名惠源手工艺坊为丹东市“巾帼学堂”,艺坊成为丹东市女性提升素质、传承弘扬非遗文化的阵地。

商场里开辟手工艺坊

从事多年服装经营生意的慕燕,平日总能看到很多女性来商场消磨时间。看到一线城市的女性经常利用闲暇时间参加培训、沙龙提升自身的素养,让平淡的日子过得丰富多彩,从小就热爱手工制作的她突然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利用商场现有资源,打造一个女性空间,把平日逛商场的女性都集中在一起,带着大家做点有意义的事儿。

2018年初,慕燕在商场开辟出70多平方米的开放空间,古朴典雅的装修风格、温馨浪漫的室内陈设,让经过的女性都不禁驻足停留。从红酒品鉴、茶艺展示,到剪纸、手工包制作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实践,手工艺坊让前来学习的女性从内在修养到外在气质都有了全新的提升。为了充分展示女性的魅力,同时增添仪式感,在茶艺展示等特色课程中,她会要求会员统一穿着旗袍,感受优雅之美与传统文化的完美融合。

从创办之初的“只看不进”,到如今的门庭热闹,慕燕告诉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精心设计的课程和平民化的价格是女性口口相传的最大原因,让她欣喜的是,越来越多的女性喜欢上了手工制作,从内心的愉悦到外在的变化更是显而易见。

“每次我们围在一起剪纸、扎染、做手工包都有一种久违的宁静感,拿着自己做出来的东西特有成就。”会员蔡女士告诉记者,快节奏的生活让人们远离了最简单的快乐,而用一针一线去体会中国的传统技法,感受古人的智慧,这份宁静也会被带入生活和工作中,让人变得越来越舒缓。

“心灵港湾”也是“非遗”传承平台

振兴区的孩子们在惠源手工艺坊度过了难忘的“六·一”儿童节。面塑技艺传承人刘云驰在孩子们面前揭开面塑的“神秘面纱”。在老师指导下,孩子们第一次零距离接触和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各色各样的小动物在孩子们的创作下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刘云驰正是手工艺人坊“非遗”讲师团队中的一员。曾经活跃在庙会、市场里的“非遗”传人,如今已然成为 “三尺讲台”上的“网红”。自从在手工艺坊“开讲了”之后,学校、幼儿园、企事业单位邀约不断,宣传、推广“非遗”成为讲师团队的日常。

为了传承“非遗”,在创办手工艺坊之初,慕燕通过多种途径寻找传承人,还多次驱车赴偏远的山区邀请传承人“出山传艺”。随着“非遗”走出大山并将其蕴藏多年的“奥秘”公之于众,越来越多的人爱上传统文化,感受到了传统技艺的精湛。

更让慕燕欣慰的是,如今的手工艺坊被辽东学院命名为中华文化传承基地,每周都有学生来学习“非遗”课程,其中还有来自韩国等的外国学生。

创办惠源手工艺坊一年多,越来越多的女性因这个“心灵港湾”而受益,越来越多的“非遗”项目因这个平台而得到传承。慕燕已经对未来做好规划。她计划打造一支更专业的讲师队伍,提供“点单”式的精品课程,并进行扩建,深耕“非遗”和传统文化,打造丹东市传统文化传承基地。作为丹东市“巾帼学堂”,慕燕还将把“非遗”讲师团队带进乡村,让更多的女性和孩子成为“非遗”的传承人和守护人。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