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拍摄的北京世园会中国馆。 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摄
□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
记者 富东燕
“一座馆,一部中华园艺文化史;一条线,一览神州芳菲于微处”,这是网友眼中的中国馆。
在绿意涌动、花团锦簇的中国馆,31个省区市的特有植物、园艺文化和科技成果集中呈现,展现出中国园艺发展的勃勃生机,也引来汹涌的参观人潮。
中国国家馆日当天,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前往中国馆探访,感受中国的生态之美。
主题活动彰显心意
记者注意到,活动当天,馆内运营团队发起了“生生不息,锦绣中华”主题活动,针对不同国家、不同年龄层的游客,营造不同的活动体验。工作人员在排队区、序厅等人员集中区域,向游客发放国旗小标贴;礼宾接待人员身着汉服,在排队区为游客讲解中国馆外形寓意及设计理念;广东展区设置互动环节“寻找龙船花”,讲解员为顺利找到答案的游客送上五彩绳,并送出端午祝福。
此外,在广场入口处,工作人员还围出了“百米祈福画卷”区域,在礼宾一米栏上悬挂游客题字祝福祖国的折纸,邀请儿童作画,表达对美好生活的感悟及未来的期望。
从大兴区包车组团前来游览的侯大妈一行人在中国馆门前拍照留念,“特别好看!景色超美!”大妈们争着对记者说着游览感受。
家住通州区的杨艺一家五口,提前就住在了离这里几公里远的酒店,一大早便赶了过来。“感受和欣赏祖国和世界的园艺景观”,是热爱大自然的一家人的心愿。
据悉,目前世园会“四馆”累计参观470.8万人次,园区共举行国家日、荣誉日、省区市日和各类主题活动共699场次,吸引观众94万人次。
“中国风”式的建筑风格受欢迎
在北京世园会园区中心,外形为半环形、承载着中国“圆满”之意的中国馆坐落于青山绿水、梯田花卉间,凝结着古人因时就势、因地制宜的农耕文化和建筑智慧,也展现着现代中国绿色节能技术的水平。一个多月以来,被誉为“有生命、会呼吸”的中国馆,以其温和包容的恢宏姿态、“中国风”式的建筑风格,尤其是一个巨大的圆形天井,深受游客欢迎,也成了中国馆的“网红”打卡之地,不少观众在此处拍照留念。
截至本月初,中国馆累计接待游客136万人次,日均游客量近4.1万人次。
北京世园局园艺部副部长郭佳说,园艺师们通过花期调控技术,使梅花、兰花、菊花、牡丹、芍药等中国传统花卉在展期集中开放,向世界展示中国园艺发展的成果。
探秘最具人气场馆
作为世园会标志性建筑的中国馆,位于园区的核心景观区。据介绍,中国馆每日日均客流量稳定在3.6万人次。成为世园会“四馆”——中国馆、国际馆、生活体验馆、植物馆中最具人气场馆。
中国馆总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其主体建筑包围在五彩梯田之中,整体呈C形环抱之势。覆盖在梯田之下的展厅与大地景观融为一体,梯田上露出金色的钢结构屋盖,屋盖下展示着来自全国各地的奇花异草,像一个花团锦簇的巨型温室。
在设计上,中国馆从园艺文化和中国传统哲学出发,以层叠的梯田肌理为本底,勾勒出中国馆圆满温润的如意轮廓。移天缩地,环山抱水,气象万千,中国馆以欢迎之态、包容之势,向世界徐徐展开一幅金碧山水的锦绣画卷。徜徉其间,仰观俯察,无处不自然,无处不园艺。
据北京世园局副局长、中国馆馆长叶大华介绍,中国馆馆内的展览部分,展览形式综合运用实物展陈与场景再现、传统园艺手法与数字新媒体相结合的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理念、成就、地域特色和世界影响。展览涵盖四大展区:中国生态文化展区、中国省区市园艺产业成就展区、中国园艺类高校及科研单位科研成果展区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插花艺术展区。
位于地下一层的中国生态文化展区尤其聚拢人气。该展区共分为“天地人和”“四时景和”“山水和鸣”“春江风和”“祥和逸居”“和而共生”六个部分,取“六和同春”的吉祥寓意。
天地人和厅展出的是以甲骨文园艺的“艺”字为原型创作的主题雕塑,生动描摹了一个人屈膝种禾苗的场景,周围是以《诗经》植物为主题的展示;在四时景和厅,以永生苔藓作为材料再绘了宋代著名的《千里江山图》,并结合多媒体演绎,使青山绿水焕发生机,站在画前,如同置身画中……
古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图景,经过现代科技手段重新焕发光彩,令游客赞叹不已。
一对夫妇在3D投影前合影。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杨睿/摄
中国馆圆形天井。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杨睿/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