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9年6月4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女界报道 江西“法律明白人”培养,妇联作用凸显 做足“联”字文章 匠心传艺的“香包奶奶” 广东省河源市妇联对家暴事件“零容忍” “十三五”期间山东妇女儿童事业取得阶段性成果 惠英红:一树繁花别样红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匠心传艺的“香包奶奶”

在郑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芦爱玲在查看展出的香包(6月2日摄)。

香包,是一种民间刺绣工艺品。今年63岁的芦爱玲出身于香包世家,是河南省郑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香包代表性传承人。

芦爱玲对民间技艺有着深厚的感情,继承了奶奶的香包制作技艺,很注重造型的创新,制作出摆件、挂件等多种香包。

芦爱玲说,手工并不是香包制作的关键,香包的“核心机密”是香料。芦爱玲遍寻中药店,经过多年经验积累后拿捏出自己的独特香料配方。很多购买者感叹:“闻到小时候的味道,好久不见了!”

芦爱玲最大的心愿就是把这门手艺传承下去。端午节将至,芦爱玲一边挤时间赶制香包,一边受邀到不同地方讲授香包制作技艺。“看到有这么多人喜爱、学习制作香包,我很开心。”芦爱玲说。 新华社记者 冯大鹏/摄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