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9年5月28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要闻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办法》 进一步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体系 我国妇幼健康水平显著提高 “新时代妇联干部教育培训参考教材”将陆续出版 初心不改 英雄无言 百年老字号邮局“邮”通真情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百年老字号邮局“邮”通真情

李学颖(右一)在为用户包包裹。

□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徐旭

便民台上摆着老花镜,旁边有用来擦手的湿毛巾,包裹台上有针线盒,针鼻里穿好了线……“您好,请问您办什么业务?”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走进坐落在首都银街的东四邮政支局,办不办业务,都会让人觉得心里暖暖的。

东四邮政局1909年建成时称东四牌楼邮局,是京城最早的邮政支局之一。新中国成立后,东四邮政局率先打破衙门作风,走出柜台为用户排忧解难,成为全国邮政的一面红旗。

光荣传统坚持不辍、优质服务代代相承。60多年来,东四邮政牢记不忘“人民邮政为人民”的初心,始终把用户当亲人,先后被授予“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工人先锋号”等荣誉称号80余项;造就劳模级先进人物16位,被誉为京城邮政服务的“亲情驿站”、首都银街上的“亲情信使”。

大开方便之门

新中国成立初期,用户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不识字的用户比比皆是,而邮政却沿袭着1878年制定的“不许代用户写字”等老规矩,不识字的用户只好到处求人代笔。

1958年,从旧中国邮政走过来的“老邮政”于洪泽转变传统观念,走出柜台热情为用户填写单据,还把纪念邮票摆出来让用户随意挑选,这在当时无疑是一种自我革命。柜台内外的一小步,跨出了中国邮政服务划时代的一大步。当年的6月2日,《人民日报》以《大开方便之门》为题发表社论,号召全国服务行业向东四邮局学习。

这扇方便之门自打开之日起就从未关过。

“您好,您办理什么业务,请问您带身份证了吗……”只要顾客一进门,一楼大厅立刻就响起了李学颖清脆的高嗓门。

在京打工多年的陈先生,积攒了一些家底,锅碗瓢勺、衣服被褥,还有半提卫生纸……这些他统统都要寄回辽宁老家。

迅速把柜台消毒后,李学颖把陈先生带来的大大小小的包裹一一打开,检查合格后裹紧,塞进邮寄包里。

“只要超过50厘米,就按体积收费,所以咱们要塞紧点儿。”帮陈先生塞满四个包裹后,李学颖已是浑身大汗了。

“便宜,服务好。”这是陈先生选择邮政寄包裹的原因,李学颖的服务让他对自己的选择很满意。

在东四邮政局,同事们称李学颖是“百问不烦百换不厌的收寄能手”。作为老员工,30多年来,李学颖始终如一地坚持认真验视、仔细捆扎、价格复核、唱收唱付。“在东四,‘用户是亲人’不是说出来的,是做出来的。” 这句话已经深深刻在东四邮政局每一代职工的心里,成为工作中自觉自愿的行为。

为了更好地为用户服务,东四邮政局曾突破旧制度80多项152条,多方面打破常规,将营业时间延长至24点,把临时服务点开进居民区,营业员练成业务多面手,成为“一手清”,曾创下营业班20天收到用户表扬447件,投递组6天收到用户表扬83件的纪录……

以服务起家,靠服务看家,送服务到家。60多年来,东四邮政局一直把服务社会作为永恒主题,成为全国邮政系统学习的楷模。

打造爱心邮路

“大妈,您最近身体还好吧?”“大爷,您走路小心点。”“大姐,我一会儿去您家哈。” 投递员刘小梅刚走进北新桥九道湾社区,立刻就被热情的居民包围。看得出,她很受欢迎。

“小梅人特别好,她经常来帮我干活儿,我们这儿的居民都喜欢她。”50多岁的居民张玉华因10年前的一场大病导致身体残疾,独居生活很不方便。刘小梅每次送报路过她家时,总是帮她做点事。

社区位于北新桥街道的西南部,辖区内有两条大街、10条胡同、3栋简易楼、281个平房院。常住居民中90岁以上的老人有23位,80岁以上的老人有160多位。这些老人中大多数还保留着订阅报纸的习惯,他们每天都盼着听到刘小梅的送报声。

“每次送完报和老人们聊聊天解解闷儿,他们会觉得很开心。”来自山西的刘小梅在邮局当投递员已有9个年头,善良、勤快的她2017年被调到九道湾社区。

“北京的胡同错综复杂,我总记不住。”刚到九道湾时,刘小梅有点转向。“这儿的居民特别好,他们看出我是新来的,不管是不是客户,都主动问我去哪儿,帮我指路。”就这样,刘小梅不仅记住了路,也记住了谁家需要帮助。换煤气、择个菜、烙个饼,给老人捶捶背,陪老人聊天……刘小梅负责的邮路成了名副其实的“爱心邮路”。

柜台内外服务区域有界,但服务内涵无限。

继北京邮政实施营投一体化改革后,2016年12月,东四邮政局在提升城市邮政“最后一公里”服务水平的同时,让投递部与社区共建,创建了“爱心邮路”。

“我们这么做的主要目的是为社区居民提供更贴心的服务,投递员在入户服务的同时可以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做一些事。” 说起“爱心邮路”上的故事,东四邮政局副局长霍彦如数家珍,“像重点节日和当地居民进行联谊,开展为社区孤寡老人打扫卫生、阅读报刊等爱心活动,我们还定期为社区赠送邮政贺卡、图书及报刊,这些活动的开展极大地丰富了居民的精神生活。”

“以前邮局的服务都是在营业厅、柜台里,如今的服务已经延伸到了我们的社区,东四邮局的服务真的非常暖心。特别是小梅,我们的居民都离不开她了。”提起东四邮政局,九道湾社区街道办事处党支部书记王淑梅赞不绝口。

有了“爱心邮路”的成功,东四邮政局又以投递部为龙头,主动接洽朝西社区,共建“共产党员邮路”,在为社区党政机关、名人、退休干部等高端用户提供方便快捷服务的同时,及时开展党建活动,传递党的声音,学习党的精神。

将亲情服务传承下去

东四邮政局有个让职工引以为傲的地方,那就是荣誉室。走进荣誉室,“用户是亲人”五个大字迎门而立,这里陈列着数不清的奖杯、奖旗、奖牌、奖章和证书。

早在1948年,东四邮政局就曾经被当时的中华邮政命名为“示范局”。 1952年,北京市首次评选劳动模范,当时北京邮政仅有4人当选,东四邮政局就有孙凤岐、刁成波两名投递员上榜。20世纪50年代,东四邮电局涌现出了常秀珍、沈秀敏、章秀敏、乔秀兰和廉旻优秀服务群体,人称“四秀一廉”。她们把优质的服务送到用户们的心中。

东四邮政局是名副其实的劳模先进的摇篮,吴桂林、赵文华、艾军、常秀珍、全松、刘志华、王海林、王京、董惠一大批劳动模范榜上有名。

进入新世纪,东四邮政局又涌现出了春风微笑暖万家的北京市劳动模范蒋国敬,拥有独特工作法被誉为“营业厅服务的眼睛”的值班局长、全国劳动模范沈智慧,新一代值班局长、北京国资委系统优秀党员陈兰颖……

“第一次参观荣誉室,看到那么多优秀的前辈事迹,特别震撼。”入职13年,已是东四邮政局副局长、支行行长的樊洁回忆起当年依旧很动情。2006年,主持人专业毕业的樊洁来到东四邮政局工作。入职不久,局里交给她一个任务,组织一台文艺节目。

“当时我很惊讶,这么一个重要的任务交给我这个新人。”为了让这台节目与众不同,樊洁下了很大功夫。她采访了不同岗位上的同事,以他们的故事串起了一台节目。

“当时很轰动。”这台以身边人身边事为主题的节目受到了广泛好评,大家对新人樊洁竖起了大拇指。而对樊洁来说,这些发生在身边的感人故事一直激励着她做好一名“东四邮政人”。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工作中,樊洁立足岗位,用心用情服务好每一位用户。2017年,她荣获首都劳动奖章。她说,现在的她已经离不开这里,她要和同事们一起把“东四邮政人”的好传统传承下去。

记者手记

服务初心60年不变

□ 徐旭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年代,我们还需要邮政局吗?在东四邮政局采访,这个答案是肯定的。我们常说,做一件好事容易,坚持做好事不易。东四邮政局60多年来就坚持做了一件事,那就是把用户当亲人,用心用情为他们服务好。60年来,东四邮政局就像一面旗帜,引领着邮政人走出柜台,迈向服务人民、贴近用户的新时代。一代又一代东四邮政人牢记“人民邮政为人民”的服务宗旨,以服务换爱心、以服务换人心、以服务换民心,围绕老百姓的需求,服务初心始终没变。于细微处见精神,于平凡中见伟大。60年来,融进他们血液的追求就是,方便之门永开,亲情服务永驻。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