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沟村的窑洞图书馆
■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苏建军 文/图
山坡上,桃树、梨树、山楂树摇曳着乡村风情;村庄里,一座座农家小院整齐排列,农家乐、农家茶馆、客栈、布坊、咖啡屋演绎着乡村古风。
近日,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走进河南省焦作市孟州市西虢镇莫沟村,探访这里的古村建设,感受这里的纯朴民风。
生态修复,营造古村特色风情
莫沟村北靠太行山,南临黄河,村里三面环沟,村西有汶水河贯穿南北,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据莫沟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苗小忠介绍,原来的莫沟村破旧不堪,在准备拆迁的时候被叫停了。当地政府决定建设一个有特色的“老家莫沟”,实行“一修复三实现”,即修复乡村生态,实现公共服务向乡村延伸,实现共同富裕,实现传统文化回归。在设计上,依托莫沟村独特的地理和人文环境,本着“不砍树、不填窑、不扒房,让农村回归自然朴实状态”的原则,对村落进行生态修复和绿色改造。
通过对旧窑洞旧院落的生态修复,莫沟村建成了窑洞村部、老苗书馆、席家布纺、何家大院等多处有乡土气息的民居,原来的村落风貌基本恢复;同时,开展生态水系建设,改造了汶水河、莫龙湖,引入顺涧湖水,形成面积近1000亩的莫龙湖水面,还种植了槐树、柿树、桃树、枣树等适合北方生长的树种,大力造林绿化。
莫沟村将改建分成上、中、下3个层次:上层以现有民居为主,开设茶馆、酒吧、咖啡厅和手工作坊,同时开办特色美食一条街和大学生农村淘宝店,为附近的产业集聚区提供配套服务。中层主要是修复明清窑洞,目前已建成窑洞图书馆;利用南太行和黄河岸边的窑洞兴建的窑洞民俗宾馆建成后,可接待300人住宿。下层则重点改造汶水河水系,形成岭湖相依、树水相伴的乡野景观。
在治理村庄污水、改善人居环境上,莫沟村也下了大功夫。村里推行“三水分离”,全村污水实行三管分离排放:雨水、生活污水、村民家中经三格式生态污水处理池排出的无味污水,都集中到村污水处理中心进行处理,然后流入植物净化渠,再次净化,排出的水可以浇地。记者看到,植物净化渠是一条种植着低矮植物的沟渠,长达1000多米。
每天清晨,家家户户把经过干、湿简单分类的垃圾放到家门口的垃圾桶里,回收人员统一回收,运到资源分类处理中心,利用先进的微生物杀菌除臭技术和高效新型的机械化自动分选技术,进行分类回收再利用。
窑洞改造成图书馆、宾馆,羊圈改造成甜品店,猪圈改造成咖啡屋……除此之外,还有茶馆、酒坊、磨坊、农家餐馆、手工工坊等各类特色店铺,古村风情与现代业态的结合,让莫沟村形成了乡村旅游特色,吸引了大批游客。
在村中,记者走进一家名叫苗家小院的村淘店,这是由一名回乡创业的女青年创办的。女店主对记者说,在家门口上班又能挣钱又能照顾孩子,感觉很安心,比在外打工强多了。
文化传承,形成好村风好民风
在莫沟村,每周六晚上“和睦家园大讲堂”就开讲了,村民们聚集在一起学习传统文化和村规民约,讲述自己的家风传承和家道故事,以优秀传统文化正人心、美风俗。
据介绍,近年来,莫沟村持续开展了“家家传家训、户户立家规、全村讲家道、人人树家风”的主题活动,村委会向乡亲们发出倡议:家家要彰显“安家、持家、兴家、传家、守家”的基本要求,将“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人生八德写入家训,让家庭成员世代遵循;全村要讲家道,提倡学习“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传统文化精髓,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融入家道建设;人人要树家风,通过“老照片”讲家庭故事、写家谱、忆家族历史等活动,阐释家训、诵读家规、讲述家史、传承家风,以家庭的“小气候”温润社会的“大气候”。
优秀家风传承和家道文化教育,让莫沟村形成了良好的村风民风;村里由数间废弃旧窑洞改建而成的“老苗书馆”也带动村民形成了看书学习的风尚。
走进“老苗书馆”,记者看到,这所建筑面积1000多平方米的乡村图书馆,地下、墙壁上保留着黄土,门口保留了灶台和顶门杠,图书陈设简约而时尚,古色古香的书架上摆满了各类书籍,藏书达到5万余册。管理员于天红介绍说,这家书馆被称为“中国最美乡村图书馆”,每天来这里读书的人络绎不绝,一些村民们一有空闲就来这里看看书,星期天,村里的学生也来这里学习。
村里的几名妇女成了图书管理员,50岁的吉爱能就是其中一员。她说,每天有8个小时守在“老苗书馆”,与书为伴很开心,生活很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