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9年4月27星期六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家庭·社区 家庭 尊重孩子,播下热爱生命的种子 湖北汉川:“文明家庭”牌匾送到家 防范骗子“坑老”,用亲情编织家庭安全网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防范骗子“坑老”,用亲情编织家庭安全网

老年人防骗,家庭应该何为?从心理学上讲,老年人首先需要归属感。当这种被关怀的需要在家人那里没有得到满足时,诈骗术的“温柔以待”就起了作用。作为儿女,既要关注老年人身体健康和情感需求,还要关注老年人的社会交往需求,加强老人对诈骗伎俩的识别能力。

■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韩亚聪

今年央视春晚,葛优、蔡明和潘长江演绎的小品《“儿子”来了》,从台词到人物设计,都直指保健品市场乱象——盯准老年人心理空缺的销售模式和擅自夸大、捏造产品功效。

“这个小品里的情节,非常真实,这种情况不少老人都多多少少遇到过,我自己就深有体会。”70岁的河北老人翟丽琴(化名)曾在当地一家保健品公司购买过胶囊类的保健品,感觉无效想退货时,却遭遇重重阻力。

近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8年中国人口数据显示,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24949万人,占总人口的17.9%,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16658万人,占总人口的11.9%。老年人群体的壮大,正加速着老年人消费市场的扩张,从保健品到收藏品,从理财到投资,老年人充实晚年和保障健康的机会越来越多,但轻则受骗损失钱财,重则乱用或不用药物损害健康。无数案例发生、无数提醒警告下,骗局为何屡屡“复燃”?老年人怎么擦亮双眼?个人、家庭和社会又该有何作为?在老龄化日渐加剧的当下,这些问题值得深思。

一步步陷入“保健品”骗局

“我这么大年纪还上当受骗,骗子固然可恨,但也是因为我贪图小便宜,现在想想都觉得丢人。”翟丽琴告诉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和她一起常去一家保健品公司领礼品的老人不在少数,“每次都需要排队”。

翟丽琴回忆,这家公司定期给老人们发一些礼品,如鸡蛋、粉丝、对联等,偶尔还组织老人们开会,推荐一些保健品。同时,这家公司还为老人们提供旅游业务,“他们还开了一家老年超市,卖的东西挺便宜的。”

在小礼品的诱惑下,当地不少老年人成为这家保健品公司的“粉丝”,“参加活动多了,听公司员工讲他们产品的好处,时间长了也就信以为真。”翟丽琴说,当时公司开会向老人们推销一种胶囊类保健品,说是能降血脂、抗氧化、延年益寿。当时她一冲动,花了一万多元买了很多,对方还送了两口“养生蒸锅”。

“吃了几盒胶囊后,感觉并没有什么效果,血脂也没降下来,这时候才意识到自己可能上当了。”随后,翟丽琴到公司想把剩下的胶囊退了,但是对方只退她5000元。“我有一个朋友,买了5000块钱的胶囊,一分钱都没给退。现在我们都是靠一点退休金生活,被骗了又气愤又伤心,也被家人埋怨,这教训很深刻。”翟丽琴叹了一口气。

据了解,当地联合执法人员目前已对这家保健品公司进行查封并立案调查,在暂扣的该公司的资料中,员工的笔记本上记录着向老年人推销商品的话术和心得经验等。

记者注意到,近年来,多个机构做出的调研报告显示,老年人已成为诈骗的主要受害人群。2017年的一份《老年人法律观念及维权意识现状调查报告》显示,老年人已成为诈骗的主要受害人群,受访者中32.6%的老年人曾遭遇过诈骗,其中,营养保健品诈骗和投资理财诈骗为主要形式。

在一些保健品公司和收藏品公司的内部,“如何获得老人信任”“研究老人的心理”也成为上岗培训课程。推销员通过口头亲切称呼甚至认干亲等方式,用长时间的“温情攻势”打动老人,取得老人信任后继而行骗。

独居空巢老人成骗子主要目标

记者对相关老人被骗案例梳理发现,在被骗的老人中有众多独居空巢老人,他们均未与子女同住,有的是丧偶独居,每月有数千元退休金。

在保健品公司和收藏品公司的上岗培训中,这类老人是他们潜在的“优质客户”。新京报曾报道,北京老人张佩芳(化名)与老伴居住在密云,有一套两居室,儿子住在城内,一两周回来一次,吃顿饭就回城,平时的交流都是些家常话。

2017年5月开始,张佩芳在朝阳区SOHO现代城的一家公司,听信业务员的“升值论”后分多次购买了钱币、纪念币。去年,张佩芳在收藏品公司员工的介绍下,将房子抵押贷款了100多万元,购买了该公司70余万元的纪念币。家人及时发现后,保住了房子,但钱还得还。

2015年,天津中医大学几名学生对全国四个地区400位老年人发放《孤独感自评量表》,调查结果表明,62%的老年人处于高度孤独水平。退休后远离社会生活、无子女或因子女独立成家后成为空巢家庭、丧偶等都成为老年人产生孤独感的原因。

北京律维银龄研究与服务中心针对1万名老年人开展的养老服务需求问卷调查显示,保健品消费、收藏品投资、高额借款、高息理财成为老年人被骗的重灾区。

该中心负责人卢明生律师说,对于被骗的老年人来说,大多数人的家庭关怀不够,家庭关系相对较淡,很容易被骗子引诱。一旦老人投入第一笔钱,就意味着被骗的钱会越来越多。

老人防骗的家庭责任不可缺失

针对老年人被骗,早在2014年全国老龄委、公安部就联合编印了《中国老年人防诈骗指南》,并免费发放。指南包括“防骗六招”和40个防骗案例,涵盖网络诈骗、电信诈骗、街头诈骗、交友诈骗等内容。其中,“防骗六招”包括戒除贪婪心理、抵制虚荣心理、强化警戒心理、正规途径办事、常与亲友沟通、讲科学勤学习。

卢明生也认为,老年人被骗已不再是个体的问题,而是社会的问题。工商、公安等部门还应加大打击力度。

北京市北方律师事务所律师田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老年人易受骗有多重原因:其一,物质、健康需求增大。老年人随着身体各项机能逐渐衰退,病痛增多,他们对晚年生活的不确定感以及对死亡的恐惧感会增强,这个时候,他们会特别迷信各种“神奇”的疗法。其二,与亲人缺乏沟通、联系。人到了晚年,就希望得到更多关怀,而一旦跟家人、亲戚的沟通和联系不足,面对陌生人递过来的“关爱”橄榄枝,老年人很难去设防。其三,诈骗的形式越来越专业化。对老人进行诈骗的形式一直在变化,在物价上涨等背景下,老年人的安全感降低,很容易陷入许以重利等融资投资中去。

在田桩看来,防骗比维权更重要。他认为,防老人受骗,家庭责任不可缺失。“老人屡屡被骗与老人的现实境况有直接关系,如果子女与老人之间的情感纽带够牢固,老人的情感需求被关注,自身的价值被认同,就不会盲目地对外寻求‘替代’,在动用钱物时也会主动与子女沟通。”

对此,北京大学心理学博士陈绍建说,从心理学上讲,老人首先需要归属感。当这种被关怀的需要在家人那里没有得到满足时,诈骗骗术的“温柔以待”就起了作用。作为儿女,应该多关心老人,多给老人打打“预防针”,增强老年人的防骗意识也是家庭的“平安工程”。

田桩也认为,作为子女除照顾老人日常起居外,既要关注老人健康和情感需求,还要关注老人的社会交往需求,加强老人对诈骗伎俩的识别能力。“让老人掌握防骗小常识:小小便宜莫贪心;上门销售不可信;礼品诱惑藏陷阱;陌生电话勿轻信;免费体检需警惕;亲情诱饵当谨慎;大仙算命不可取。”

家庭应为老年人

防骗筑起“第一道墙”

■ 韩亚聪

暂停办理直销相关的审批、备案等事项,开展保健市场整治;编印老年人防诈骗指南;市场监管部门的一轮轮整肃、查处……近年来,为遏制老年人受骗,国家有关部门“操碎了心”。

但尽管如此,保健品、融投资等关于老人身陷骗局的新闻仍屡见不鲜。究其原因,这其中既有骗局升级,骗子越来越“专业化”的原因,也有部分老年人放松警惕,贪图利益等原因,而与这些相比,家庭责任缺位可以说是更重要的原因。

时下,很多老年人的生活现状可以用“有孙子就照顾,没有孙子就孤独”来概括,一些独居单身老人更是如此。这种无人倾诉的孤独感使许多老人明知对方是骗子,但仍然给其聊天、介绍产品等机会。

由此看来,筑起老人防骗的“第一道墙”,家庭责任实在不可或缺。当今社会尽管许多家庭有着老人和子女分居而住、独生子女养老压力大等现实问题,但不能因此淡漠对老人的关爱。鼓励老人培养排遣孤独的新兴趣、与老人多聊聊被骗案例、定期陪老人到医院体检等,与其痛斥骗子“坑老”,埋怨老人“乱信”,不如反思一下自我,从这些举手之劳的点滴做起。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