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海霞
我业余时间喜欢写稿,亲情类稿子写得比较多,家庭中每天都发生故事,素材随手就有。婆婆也经常成为我文章中的主角,登上报刊。写稿这么多年,每月都收到不少样刊,书橱装不下了,只好装到纸箱里堆在婆婆房间一角。
婆婆读过六年书,据说上学时学习还不错,是班里的优等生,作文常被老师当范文在班上读。但自从务农后,婆婆便和课本绝缘了,再没读过书看过报。
婆婆性格内向,没事就喜欢宅在家里看电视。有一天停电了,婆婆感觉无聊,便翻腾出我那些样刊来看,竟然越看越上瘾,足足看了一个下午,连晚饭时间都错过了。
第二天,婆婆不好意思地和我商量:可不可以将她房间的那些报刊送给小区阅览室。婆婆这么一说,我立马赞同,正好为我的那些样刊找到个好去处。
没过几天,小区里的大爷大妈见了我都说,看过我发表的文章了。我投稿这事儿以前只有家里人知道,没成想捐报刊让我一下成了小区“名人”。我发现,一向不爱说话的婆婆那几日神经高度兴奋,没事就往小区阅览室跑,还带动了一群大妈也成了她的读友。
原来婆婆看到了我“夸奖”她的那些文章,激动得不得了,她要让大家知道,她上报刊了。
我和婆婆都是内向之人,不爱表白,但写文章就不同了。我手写我心,内心真挚的情感流水一样在键盘上敲打出来,婆婆见我字里行间溢满对她的尊重、爱戴、感恩和理解,感动得不得了。虽然她从不对我提起她看到文章后的“感受”,但却在实际行动中表露无遗,对我更关爱了。报刊效应真是不小,现在,我们婆媳已经作为小区名人,成了别人眼中的“好婆媳”典范。
一天,婆婆对我说,社区要办一份报纸,号召居民投稿,婆婆说她也想投一篇,但自知肚子里墨水太少,怕写不好让人家笑话,所以想跟着我学写作。我忙鼓励婆婆说,写文章就是把心里想说的写出来便是,文章贵在情真,而非华丽,很多作者学历并不高,但一样能写出漂亮的文章。
婆婆听我这样一说,心里有了底,开始学着写稿。婆婆用了三天时间,写了六百字。她不好意思让我看,写完直接递给了主管社区报的李老师。
两周后,婆婆拿着一份社区报回家,悄悄放在客厅茶几上。我拿起来一看,上面果然有婆婆大名。她整篇文章都在夸媳妇,没想到我在婆婆眼里这么好!虽然文字属实,但变成铅字在小区里被大家阅读,相当于登上社区领奖台戴上大红花受嘉奖,真是不好意思,也感觉自己做得还不够。
自从婆婆的文章“见报”后,她写作的劲头更大了,没事就去图书馆看书,看不懂的词语便问我,连我俩一起做饭,谈的都是文章。婆婆有生活阅历,稍加指点,写作水平进步很快,还被社区报评为优秀通讯员。
现在婆婆的社交圈也广了,常和一群爱好阅读的老年人在一起谈文学。婆婆说,老年人更得读书看报多学习,多接受新鲜事物,思想才能跟得上潮流,还能预防老年痴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