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周玉林
□ 卢雁妮 肖雄
“万万没想到,从小就会的‘手艺活’如今成了‘摇钱树’,也能挣到钱。”在贵州省册亨县中华布依锦绣坊缝纫车间,双江镇双江村40岁的布依族妇女岑乜良高兴地说,“通过刺绣,我一个月能拿到3000多元的工资,有一个月我还拿到了6000多元呢。”
近年来,在册亨县已有2万余名像岑乜良一样的妇女,通过传统刺绣手艺走上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康庄大道,而这些,都得益于“锦绣计划”的实施。
册亨县总人口有24万,布依族占76%,妇女人数为11.9万,大部分妇女都会织布、印染、刺绣等传统技艺。2013年以来,册亨县启动实施了“锦绣计划”,将当地少数民族传统刺绣作为当地妇女特色手工产业来发展,重拾当地少数民族妇女传统刺绣手工艺,并以产业扶持的方式逐步走向市场,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锦绣计划”让我过上好日子
“锦绣计划”实施前,当地的布依族土布制作、蓝靛染、刺绣等民族手工技艺均面临着年老的手工艺人相继去世,年轻人又不愿意学的困境。“锦绣计划”的实施,无疑给当地的民族传统技艺打开了一扇通向广阔天地的大门。
“我们把促进妇女就地就业创业与推动民族文化保护传承,与助力脱贫攻坚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强化技能培训,抓龙头企业,让生产出来的产品有市场更有价值,带动更多的妇女群众参与‘锦绣计划’,参与到特色手工产业发展中,切实为广大农村妇女开辟出了一条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锦绣之路。”册亨县妇联主席杨再会说。
截至目前,册亨县共开展“锦绣女”、巧媳妇苗绣、锦绣计划培训班等24期,培训绣娘2667人(次)。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了绣娘的刺绣技能,拓展了她们的创业思路,增强了她们的创业能力,激发起她们为脱贫攻坚贡献巾帼之力的激情。
“口中唱着歌,眼里看着娃,手中绣着花,赚钱养着家。通过县里引导我们刺绣,如今我们的日子是越过越好了。”说起“锦绣计划”带来的变化,黄金美心里甜滋滋的。
黄金美是当地有名的布依族资深绣娘,有着较深的传统刺绣功底和娴熟的刺绣手艺,在“锦绣计划”的实施中,她的这门手艺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凭着刺绣绝活她曾到过北京,出过国,带着布依刺绣登上了国际大舞台。
在“锦绣计划”实施中,册亨县围绕脱贫攻坚中心工作,将“锦绣计划”与易地扶贫搬迁紧密结合,在安置区及乡镇集镇,扩大锦绣坊的建设规模和数量,提升建设水平和规格,建设了一批为贫困妇女、易地扶贫搬迁妇女提供创业就业的锦绣坊,提高了就业率,努力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
“我搬到这里,在锦绣坊上班一个月工资1500多元,我老公在县城小学当门卫,一个月1800元,固定收入加起来一个月有3300元,足够一家人的生活开支,比没有搬迁前强太多了。”黄道琴是从双江镇搬到县城安置区居住的。
“老家生产生活条件差,只能基本解决温饱,一个月挣不了几百元。”黄道琴和丈夫只好常年在深圳打工。虽然工资略高,但照顾不了老人小孩,而且生活成本高,辛苦一年也攒不了几个钱。“现在生活安逸了,有了新房,娃娃就在城里读书,我在家刺绣,照顾家,生活比过去幸福多了,感谢党的政策好。”
打造龙头企业带动更多妇女致富
“企业是一个产业发展的关键,有了好的产业还需要龙头企业的带动。”册亨县在“锦绣计划”实施之初,就着力培育起一批龙头企业。册亨县云娇布依特色染织刺绣有限公司就是该县特色手工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之一,也是册亨县重点打造的锦绣企业,负责人杨胜娇是当地很有名气绣娘。
说起公司未来的发展,杨胜娇充满了信心,她说,“公司的产品除销到国内各地外,还走向国际市场,远销美英等国。我们提供的就业岗位就有1000多个,每人工资收入2000余元。我们要做响特色品牌,进一步打开市场销路,带动更多的妇女同胞脱贫致富。”
自“锦绣计划”实施以来,册亨县以“走出去”的方式增加销售渠道,积极推荐县内各锦绣企业到国家、省、州组织的各类博览会参展及交流,推荐到各类培训机构学习。
2013年以来,纳福大妈绣、中华布依锦绣坊、喜又利民族商贸有限公司等分别到安徽、北京、香港等地演出和参加深圳文博会展示,现场销售布依土布、服饰、床上用品及旅游小商品等150余件,销售额10余万元,洽谈订单10余个,金额4000余万元。
截至目前,册亨县已建成大型锦绣坊1个,集布依纺织、刺绣、染织、手工制作等展示和生产为一体,提供集中就业岗位400余个,辐射带动3000余名妇女居家就业;先后在冗渡、巧马、双江、弼佑等12个乡镇建成特色锦绣坊。
杨再会表示,今年,她们计划引导3000多名妇女从事特色手工产业,带动150户搬迁贫困户577名妇女脱贫,计划培训特色手工技能1000人次,带动更多的妇女用巧手绣出美好生活,绣出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