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9年4月15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婚恋周刊 关注 这是婚礼行业最坏的时代? 有人恐育,有人想生 新中国第一部法律——婚姻法诞生记 贵州省统计局发文呼吁关心大龄青年婚配 婚书收藏者:这是“家文化”精神的延续 墨西哥为单身母亲大学生设奖学金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有人恐育,有人想生

■ 蔡敏

在“恐婚”之后,“恐育”又渐渐流行起来,成为年轻人日常谈论的热词。2017年的一部话剧《呼吸》就深刻地剖析了一对夫妇恐育的心路历程。男女主人公,一个在读女博士,一个自由音乐人,都有良好的背景,但在生育这个问题上充满焦虑:关于生孩子,女人会担心生产的痛苦、身体变形、丑陋的妊娠纹;关于养孩子,夫妻都纠结养不好孩子,孩子的成长过程就像一台不停碎钞的机器,有了孩子二人世界就多了一个第三者……的确,已婚者倾向晚育或者不育已经成为普遍的事实,即使开放了二胎政策,但最新的数据显示,我国2018年出生人口总数和人口出生率继续呈现双降,不愿生是原因之一。

孕育下一代一定会背负更多的责任,特别是在今天这个精细化育儿的时代,生养一个孩子需要付出更多陪伴、更多金钱,同时意味着个人空间最大限度的压缩,这看上去与年轻人普遍推崇的个人主义、自我中心的人生观、婚恋观有很大冲突。

有人恐育,而另一些人却迫切地想要生,不惜一切代价要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孩子。不久前,有媒体报道了“到海外选精生子的单身女人”,这个群体大多集中在35~40岁,有过海外留学、工作的经历、性格独立,经济条件良好。而且,“她们都不是突发奇想来做这件事,基本都是经过理性考虑的”。不仅是女性,一些单身男性尽管对婚姻抱有无所谓的态度,但对生育的愿望却很强烈,尽管在我国目前的政策环境和现实层面,他们的这种选择要付出高昂的代价。

我有一位男性友人就明确地表示,他是很认真地想要一个孩子,但不是通过结婚,和伴侣一起孕育下一代。他是一位大学教授,四十多岁、自身条件优越。他花了一年多时间说服母亲,甚至和周围的亲朋都做了很好的沟通,也咨询了国外的代孕机构,做了详细的规划,甚至每个细节,包括经济的、人力的支持。我能理解这种生育的迫切和恐慌,即便洒脱如徐静蕾,也还是冷冻了卵子为自己备下“这世界上唯一后悔的药”。

在传统观念里,人们恋爱、结婚、生子是水到渠成的事,但是现在,不想结婚的想生孩子,结了婚的只想恋爱,观念的巨大冲撞让人应接不暇。我们赶上了一个婚姻家庭状况变化最急剧的时代。伴随着经济发展和开放的进程,同居、婚外情、一夜情、闪婚、闪离、恐婚、恐育、不婚、丁克、同性恋、单亲家庭等婚姻形式和婚姻问题都集中爆发出来。在这个年代里,人们追求浪漫、爱情至上的婚恋观,正像那些浪漫的爱情电影里表达的一样,建立爱情的基础是性的吸引,个人快乐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而家庭在次要位置。在这种典型美国式的婚恋观的深刻影响下,年轻一代不再以社会、家庭责任为核心,更注重个人的幸福和享乐。剧烈的变化一方面势必催生一系列社会问题,正如推崇性自由势必会产生单亲家庭的增加、少女怀孕、高离婚率等社会问题一样;而另一方面也颠覆了传统的人生轨迹,但是,晚育的你,是否有足够的精力和体力应付一个生龙活虎的孩子?考虑选精生子、代孕成为单亲家庭,亲子关系的天然缺陷对孩子的养育是否恰当?这样做我们就活得更有意义吗?我们真的不需要传统的亲密关系吗?

有专家学者感叹,婚姻这一传统制度安排正日渐式微。婚姻究竟是什么,恐怕需要更为深入的思考,等待时代作答。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