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商业产业研究大数据库)
□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
见习记者 徐阳晨
近日,民政部2018年最新数据出炉,“结婚率创新低”和“离结比逐年攀升”的话题占据新闻头条,引发民众热议。
根据官方数据统计,2018年我国结婚率只有7.2‰,创下近10年来历史新低。根据数据整理显示,2010年到2013年我国结婚率处于快速上升的状态,并较千禧年初上升近1‰,但自2013年开始,出现拐点,结婚率从9.9‰连续五年持续下滑至7.2‰。其中上海、浙江、天津等经济发达地区结婚率普遍较低。
而在结婚率持续降低的同时,离婚率连续16年上升,“离结比”剪刀差正在不断扩大,面对婚姻这座“围城”,越来越多人选择了在门外徘徊犹豫。
专家表示,结婚率一路走低,根本原因在于我国适龄劳动人口的急速下降。据相关数据统计,自2012年中国劳动年龄人口首次出现下降以来,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已经连续7年减少,7年间减少共2600余万人,每年正以300万至500万的数量下降。反映在适合结婚的人口数量方面,适龄劳动人口、出生人口下降与结婚率下降趋势吻合。
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结婚意愿的走低不再是单纯的人口统计学现象,两性关系的平衡发展,新一代婚恋观的嬗变,经济诱因下理性与感性的博弈,使左右婚姻的内外因素愈发复杂、多元。
“晚婚晚育”是年轻人的主流心态
1987年到2017年,31年的民政部数据显示:“晚婚”现象明显,近5年25~29岁结婚登记的公民占最多,超过20~24岁年龄段比重。 很多人认为,“剩男剩女、佛系青年、三不‘90后’(不想结婚、不想生孩子、不想工作)”早已成为未步入而立之年一代人的标签。网络上甚至是以“丧”文化形容一部分“90后”“00后”的生活状态。新一代年轻人结婚意愿整体降低或对婚姻抱有更谨慎态度的趋势显现。
今日相亲创始人曾克认为,“丧”文化的标签并非是个绝对的贬义词,这只是一种代沟和误解,只是在不同年代、不同年龄群体追求的自我感受不同而已。曾克解释“丧”文化背后的原因:“‘90后’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善于独处并更加独立自主,加之网络娱乐的丰富,他们在单身生活中没有强烈的孤独感。”
曾克在组织的许多相亲活动中发现,“90后”群体相对于“80后”的心态更为开放、轻松。“他们并不会过分强调有房有车等物质要求,一方面是因为很多父母有能力或已做好准备承担房价高企的压力,另一方面他们在恋爱中的主流心态是‘寻找爱情’”。曾克为“90后”正名,没有“丧”掉的一代人,只是大家在用主观心态看待新兴文化。很显然,面对追求自由、开放的年轻人,婚姻中要付出更多的责任,作出更多的退让,他们在步入婚姻之前抱有审慎的乐观,既是对自己的负责,也是试图在社会压力和自我坚持中寻找缓冲和思考的空间。
女性经济力量上升对婚恋价值观产生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另一则新闻也在近日吸引大众关注:根据贝壳找房对其平台上2018年的67724笔房产交易分析后发现,47.9%的购房者是女性,相比之下,2014年时该比例仅为30%左右。
专家指出,女性经济力量的上升对其独立意识、婚恋价值观、两性关系话语权产生了直接影响。宁夏社会科学院综合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马琴认为,女性经济独立,在婚姻中对男性的经济依附度随之下降。
根据南开大学调查显示,结婚率下降的另一个原因就是选择不结婚的人群比例在上升,尤其是30~34岁女性不结婚比例在不断提高。马琴认为,“女性人格的独立必然改变传统模式的婚姻家庭关系。”譬如,过去家庭普遍抱有多子多福传统观念,而现在即使开放了二孩政策,社会普遍的生育意愿仍然低迷,这和女性社会角色的丰富有着必然联系。“女性有了经济权、话语权和社会认可,在‘结与不结’‘生与不生’问题上不再一味承受外界的压力,更加注重自我感受。”马琴说。
另外,从家庭责任来讲,女性经济力量的上升,有利于家庭物质财富的积累,可以改善家庭物质条件,为培养下一代提供更多的支持。马琴认为,家庭养育成本的高涨,客观上对女性经济能力提出了要求,男性已不再能够“独当一面”地去挣“奶粉钱”,女性在养育责任中的无形压力越发明显,这也倒逼女性在经济独立上的诉求更加强烈。
回归“爱情至上” 婚恋观引导比匹配更重要
但是反看现象的另一端,随着女性自身条件的提高,对男性的经济能力要求“不降反升”。曾克表示,大都市中许多白领女性经济不但独立,而且年薪丰厚有房有车。但她们希望另一半的经济能力比自己更强,最起码水平相当,“这实际上给自己的情感‘画地为牢’,她们在择偶中很可能草率错过了经济能力较弱但与自己真正情投意合的那个人。”
而男性同样也会因为传统观念和舆论压力,在条件优于自己的女性面前,产生自卑或排斥心理。他们在保持传统的择偶观念之外更为“挑剔”,看重对方的外貌和性格,并在意女性是否会超越自己。
之所以单身,不是因为双方不优秀,也不是因为交友圈子太小,而是需要调整根本的择偶观念。“我们在牵线搭桥的过程中一直秉承这样的观念:不提倡先看对方的经济条件,而是先沟通接触,看看是否聊得来,是否有共同话题。”曾克反复对相亲者进行引导,择偶不是招聘面试,更不是大数据精确匹配,只有心灵上的沟通与契合,才能真正成全爱情,达到稳定和谐的婚姻状态。
“婚姻不是经济的附属品,简而言之,寻找幸福,是婚姻生活中最美妙的体验。”生活的安全感不仅仅来自一套大房子,而是来自如何懂得与自己独处,与他人分享、与他人相爱的能力。曾克不认为相亲是一种中介服务,他致力于引导“爱情至上” 婚恋观 ,回归情感本源,让一切相爱变得简单纯粹。
家庭是社会中最重要的细胞,婚姻在社会快速发展中,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社会责任。独善其身固然也可以活得精彩,但从整个社会和谐、稳定、长远的根基着眼,维护和培养积极、健康的婚恋观,具有更深层次的意义。
在婚姻中要学会宽容和理解,是每个人成长的必修课。曾克坦言:“当下的婚姻专家,情感和心理咨询师,更多的是在考虑女性的感受和需求,帮助她们破除执念,主动去争取幸福,在理性与感性之间寻找真正的生活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