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邢台经济开发区南厂社区居民用蜡烛摆成“地球一小时”标识“60+”字样(3月30日无人机摄)。
新华社记者 朱旭东/摄
这张拼版照片显示的是3月30日晚香港维多利亚港关灯前后对比。
新华社记者 李钢/摄
新华社北京3月31日电(记者栾翔) 北京时间3月30日20时30分至21时30分,2019年“地球一小时”活动分别在北京、上海、武汉、深圳、成都等地同时举行熄灯仪式。北京奥林匹克塔、上海东方明珠、武汉黄鹤楼、深圳印力广场等地标建筑准时熄灭景观灯。
“地球一小时”是由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起、全球规模最大的环保公益运动。自2007年起,该活动已经覆盖超过180个国家与地区、7000多个城市,吸引了数亿名支持者。
活动主办方之一、世界自然基金会全球发展总监朴尚德表示,“地球一小时”是全球在同一天同一时刻按时区顺序熄灯的接力,这一活动旨在呼吁公众关注生物多样性下降问题,也是为2020年在中国主办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预热。
当晚,50多位中国知名人士加入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志愿者队伍,在网络上号召公众支持“地球一小时”活动。主办方称,2019年的主题活动创下“地球一小时”在中国公众参与规模的历年之最。
聚焦生物多样性
朴尚德指出,随着全球环境治理相关议题的变化和发展,“地球一小时”活动在中国的主题从最初的关注气候变化,逐渐延伸到日常生活方式。
2020年,中国将主办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生物多样性已成为全球瞩目的环保议题。世界自然基金会《2018地球生命力报告》显示,地球上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在短短40多年内消亡了60%。
今年的“地球一小时”活动主题为“与自然共生”。主办方希望通过这一全球活动,让世界各地的人们理解生物多样性面临的严峻考验,从而采取行动遏止生物多样性的持续下降。
活动联合主办方、北京市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张谦在现场表示,近年来,中国不断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加快产业和能源结构调整,推进可再生能源发展。北京全面加强首都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建设“天蓝、水清、土净、地绿”的美丽北京。
他希望今年的熄灯活动能够推动社会各界环保意识不断提高,以绿色节能发展还城市碧水蓝天,真正做到“与自然共生”。
在深圳活动现场,演员宋佳号召公众关注粤港澳大湾区的生物多样性,演员许魏洲为世界自然基金会环境教育注册讲师颁奖。
“‘地球一小时’是全球规模最大的环保公益活动,已在中国成功举办了11年。它融入了个人、企业、社会组织以及政府的力量,提升了公众的环保意识,并进一步推动了社会各界参与到环保的行列。”朴尚德评价说。
“地球一小时”在中国
2019年的“地球一小时”活动,在中国以多样化的形式举行。
北京举办了“与自然共生”图片展和影片展;深圳公园里举行了“与自然共生”嘉年华,围绕“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多样性”的主题开展创意互动集市。
在武汉地标建筑黄鹤楼前的熄灯仪式上,当地环保社团、高校一起共同发起了“创建国际湿地城市”的倡议。在草莓音乐节武汉首站上,主舞台特别设计了不插电表演环节。中国的摇滚乐手放下电吉他,弹起古筝,以质朴悠扬的琴声为环保发声。
上海外滩的20幢高楼,以及黄浦江上的游览船只也响应活动,熄灭景观灯。
主办方介绍,在“地球一小时”推广期间,互联网平台利用自身平台特色,传递“与自然共生”理念。联合发起方京东公益依靠覆盖全国的物流网络,与世界自然基金会在活动期间继续推动旧衣回收项目。
此外,一部展示生态系统和珍贵野生动物生存状态的电视纪录短片将在中国上映,采集自2000余部保护区红外相机的珍贵镜头首次集中亮相。
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常务副总干事卢伦燕表示,“地球一小时”将继续引导公众超越60分钟的思考和行动,把为地球生态环境健康和人类未来所要做的努力转变成一种日常的生活方式。从关注到行动,从行动到习惯,从习惯再转变成一种文化。